part 1
哈佛“教院”
开放式的选课环境
项目特色
哈佛大学的 Human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y(后简称 “HDP”)专业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下开设。作为哈佛教院的王牌专业之一,在 2021 Fall 进行了整合,之前教育学院开设的十多个项目,相似地进行整合,而 HDP 被整合进了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简称 "HDE”)大专业。但整体来说的课程设置与 HDP 差别不大。
(哈佛毕业典礼,学员供图,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专业的选修课也十分自由和开放。除了可以选择教育学院本身就有的教育相关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教育沾边)。甚至可以跨院,比如选择肯尼迪学院的课程也是完全可以的。虽然可以进行混选,但还是必须按照规定完成大类课程下固定学分的学习。
class profile
HDE 专业没有固定的班级,大家都随着自己的选课和项目分支来进行流动,整个专业的人数大概是 150 人。每个课堂的人数都不太一样,相对来说大的课堂人数可能会达到 100 人左右,而小的课堂就 10 人左右。
授课模式
从去年 9 月初开始,课程就基本恢复大部分线下,部分线上的模式进行了。但对于国际学生涉及到签证问题,需要保证有足够线下课程学分。(注:自 2020 年秋季入学起,全网课的学生将不再允许入境美国,已在境内同学不受影响)
虽然线上课程很方便,省去了不少通勤时间,睡醒打开电脑即可学习。但我还是更喜欢线下课程,可以更加真实面对身边的同学,下课后和教授交流或是和身边同学交流都会更加便捷,能拥有更丰富的社交和信息获取渠道。
同学背景
我所了解到的同学大部分是海本,985,211 同学有少量录取,以 985 同学为主。
哈佛的这个项目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年轻化”,没有非常严格的工作经验要求。所以也有不少同学是本科毕业就读的,但也有一些国际/本地学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历,例如自己创业,或是之前就在 K12 的教育行业工作,在小学或者中学当老师等等。
申请这个项目虽然没有严格地限制心理学方向背景,但周围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拥有心理学方向的经历,比如课程相关,参加过 lab 等等,类似经历在文书中呈现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对课程的热情和了解。
part 2
“读 HDE,拼命输出,每天都像在期末”
哈佛 HDE 专业的课程作业量真的不小。我在读美本的时候就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习。但就读哈佛之后,我感觉我一直处于本科阶段期末状态!几乎没有休息,每个星期都在写东西,无论是 essay,paper 或是一些多形式呈现的课程课堂设计等等,还有做不完的 presentation。
(哈佛图书馆,学员供图,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而除此之外,课堂上老师更加鼓励同学去输出自己的观点,包括像小组讨论,讨论需要大量输出,如果在课堂之外不去做 reading,那么你的输出就会变得很困难,课堂上的收获也就没有那么多。
哈佛的同学自我要求也都很高,在学习的时候也是非常努力,所以整体来说课程压力也很大。
感觉这种压力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就是努力抗住!有时候会和周围朋友吐槽一下,感觉也会好很多。此外,哈佛所在的剑桥市气候宜人,风景很不错,在空闲时间会选择去沿着河边跑跑步,边跑边感受河边风光,一下觉得压力得到了释放。
part 3
哈佛的平台大,起点高
“但我还是有些失望”
如果用三个词来描述哈佛大学给我的感受的话,我觉得是“平台,精英,资源”。哈佛大学因为本身学校身负盛名,许多课程都可以邀请到各个领域的大牛来上课,无论是行业领袖或是企业高管等等,你会见到非常多高水平的“大神”。
不同于本科学习,在哈佛教院就读很多国际学生都是有着工作经历或是社会经历再进入硕士学习的,大家都带有着非常明确的想法和目的,也都有着自己经历所形成的视角,当然也都是各行各业非常顶尖的人,可以开拓自身的想法和眼界。
但在一些课程讨论时,偶尔也会感受到哈佛校园一种隐性的“优越感”。在一些课堂讨论,比如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政策等,你能感受到讨论间会有一种“我们是如何帮助你们的”,处于上位圈的隐形优越感总是让人觉得这些讨论和对话不是建立在非常客观和平等的基础上。
也会存在还没有十分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却套用了美国本土的模式,觉得应该如何,在这样讨论氛围下会感到一些困惑。当然这个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情况。
part 4
选择这个专业,我不后悔
但还是有些遗憾
当时申请时,我同时还拿到了宾大、LSE 的 offer。我当时非常纠结宾大的跨文化传播(ICC)专业和哈佛的 HDE,因为自己本身是比较倾向文化背景多样化的研究和学习,在做 research 的时候发现哈佛大学教授也有着非常多样化背景,而且部分老师方向与我的兴趣重合。再加上哈佛本身的名气和排名,便选择了哈佛。
但开始学习后会发现,虽然哈佛专业教授都是大牛,但多样化这些资源却不是那么的公开和“唾手可得”。只有当你积极留意,去找老师“硬挖”或是与周围同学偶然聊到时候才会得知到这样一些隐形资源的存在。但很多时候得知到却已经晚了,没有办法再加入,这让我感觉很可惜。
对于希望在研究生期间最大化丰富自己背景的同学一定要多留意和老师还有同学打听这些课堂外的资源。
part 5
学习之外,我的生活
01
疫情下的哈佛
感觉现在大家对于疫情的态度没有那么紧张了。刚开始的时候,很多餐馆以及室内都要求必须戴口罩才能进入,但现在其实没有强制要求了,但还是会强烈建议。同时,哈佛之前也要求每周需要自己测一次核酸并放到 collection box,并且要求打疫苗。
目前来说一周一测也已经不再是强制要求了,大家在室外的时候也会逐渐选择不戴口罩。但相对来说,中国学生还是会更加注意一些。
02
波士顿的治安
总体来说这边治安情况还不错,没有太多的恶性事件。但也不是绝对安全,还是需要注意晚上不要一个人走夜路,尤其是太阳下山后,最好可以和朋友结伴而行,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哈佛校园景色,学员供图,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在哈佛校内,尤其是大型活动的时候能看见很多警车,另外晚上每隔几米都可以看到闪着蓝光的报警装置,还是让人比较有安全感的。
03
四季分明的城市
相比较我本科所在地来说,波士顿的四季都非常正常,没有极端恶劣的天气,且夏天风景气候也很宜人。之前住在查尔斯河河边,每天都能看到许多环湖跑的人,加入跑步后我也看到了许多美景。尤其是傍晚时候,夕阳洒在湖面上,天空是紫色的,让人忍不住赞叹真的很美!
(跑步河边傍晚,学员供图,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在日常休息的时候,我也经常去逛各种馆,看展,音乐节和户外集市。波士顿这方面的活动非常丰富,这些也组成了我在这边的一个日常。
part 7
来哈佛有收获有权衡
但最感激的是遇到了他们
01
最大的收获是身边的朋友
在这边认识了不少中国的同学朋友,最令人惊喜的是每次和他们聊天都会有一些思考和成长。大家虽然有着迥异的成长经历,但相同的是大家都非常优秀,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深刻的见解。
(一起过春节,学员供图,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不仅仅是在谈论未来发展还是专业学习,包括日常讨论和一些时事看法,你总能产生很多的共鸣,并帮助你从更宽的视角去理解这件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02
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理解 “minority”
之前提到的在课堂上和其他文化背景同学讨论经历也反向提醒了我进行思考。在判断和评论一个事情前,需要真正深入地了解这个事情的发展和缘由,例如评判一个地方教育体系前,你是否真的有了解过这个地方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等等。
这也提醒了我,当你真的要去评判少数群体,或是要为少数群体发声时,你需要问问自己,你真的了解他们吗?你真的客观地进行评价了吗?
03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在申请前,了解你未来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非常重要。在选择哈佛的时候,我看中的是哈佛所带给我的资源和平台。但其实课程也带给了我一些遗憾。
(哈佛毕业典礼,学员供图,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虽然 HDE 有不少涉及心理学方向的课程,但我和周围的同学都觉得这些涉及心理学知识课程有点过于基础了,甚至是本科期间就已经接触和学习到的,且因为学期太短,能深入学习的知识比较有限,这一点也让我们感到有些遗憾。并且一些教育方向课程也有很强针对性,可能针对 K12 或是 early childhood, 这和我的预期也有一些偏差。
但权衡来看,我不后悔选择哈佛,在做选择时总需要权衡什么东西对于你来说是更加重要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努力去扩展自己的边界,探索新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