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读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感触颇多颇深,非常受教,它不是像灯塔一样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是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让内心充满光明,让我有信心、有目标、有方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梦想的道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愿你睡个好觉做一个好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愿你睡个好觉做一个好梦(愿你从此不再做一个)

愿你睡个好觉做一个好梦

最近重读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感触颇多颇深,非常受教,它不是像灯塔一样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是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让内心充满光明,让我有信心、有目标、有方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梦想的道路。

先用几个“最”表达一下我的读后感受:这本书是我读的遍数最多的、最有共鸣的、触动点最多的、最适合我的、最接地气的,最缓解我焦虑的、让我改变最多的一本书,下面挑取最触动我的五个点一一阐述。

一.关于大脑的发展

让我知道了原来我们的大脑由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组成,从发展的年代来看,这三者分别有3.6亿年、2亿年和250万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如果本能脑有100岁的话,情绪脑大概是55岁左右,而我们的理智脑还是个不到一岁的小婴儿。

本能脑和情绪脑崇尚简单、舒适、容易、低耗能,理智脑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他比较高级、比较理性、目光长远,但他的力量非常弱小,就像小婴儿一样,所以我们平常在做选择时,基本都是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所主宰。

这也是我们经常对于某个道理,知道却做不到的主要原因所在。

知道了我们的大脑构造之后,也让我对自己做事情时经常拖延、焦虑多了一份包容与接纳,原来我并不孤单,原来这是由我们人的本能所决定的。

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大概分别在2岁、12岁、22岁才能发育成熟,这让我对11岁女儿贪玩不自觉写作业、不考虑将来只顾眼前的状态有了更加理解与包容的态度,原来这所有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也在很大程度地缓解了我的焦虑。

二.舒适区边缘理论

关于舒适区边缘理论之前有少量了解和认识,但这次让我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这个理论真的是个普世法则,适用于很多领域,比如阅读、减肥、个人成长、孩子的学习等等各方面。

这个理论让我在选择阅读的书籍时,不在盲目信奉专家的所谓书单,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阅读体验来选择符合自己舒适区边缘的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个理论也让我重新思考如何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应该多花精力和时间去寻找到孩子舒适区边缘的题型,让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感到稍微有点难度,但努努力就可以做出来,从而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这样就更有信心继续攻克下一题,从而一步步地扩大自己的舒适区来提高成绩。

三.关于模糊

同事阿丽那段时间从我这里给她儿子借书看,看的是福尔摩斯探案集,这套书共有40多本,每本都有序号,阿丽每次借两本,借过两次后,再次让我拿书的时候,我老是拖延,拖了一天又一天,后来有一次借的时候,她说这次拿18和19 ,我回去立马就找出来放到了我包里,第二天给她带到单位,没有拖延一分一秒。

我觉察到,之前那次拿书时总是拖延,就是因为我只知道拿两本,但40多本里面到底拿哪两本,非常模糊,而且我也记不得哪本看过哪本没看过,因为不是按顺序拿的,这让我的潜意识非常抗拒,所以拖了好几天,而后面那次同事很明确的告诉我拿18和19,我不用耗费精力去想去选择,所以很轻松也很快速地拿了书。

从这件事看出,模糊真的是太影响我们做事情的效率了,它不仅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而且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内耗,如果我们能把目标清晰化、具体化,效率至少能提高2-3倍,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起来可以把今天要处理的事情按权重一一列出来,越具体越好,这样我们的大脑在一天的各个时间点就能处于“没得选”的状态,从而提高我们的做事效率。

还有在孩子的作业安排上,比如这个暑假里,我女儿一个人在家,如果你只告诉她今天记得写作业啊,很可能一天下来写不了多少,如果能清晰的告诉她,今天需要做的作业是:数学做2页卷子,语文背3首古诗,英语记10个单词,这样孩子就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从面提高学习效率。

四.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以前特别羡慕那些自己拥有一套认知体系的老师,觉得他们特别牛,也特别想知道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创建自己的认知体系的,这本书里,周岭老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所谓一个人的认知体系就是把读书、生活、经历等过程中,触动自己的点融会贯通,经过积累、升华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

所以,我也要按照这个步骤,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设立一个本或者文件夹专门搜集能触动自己的观点,说明原因,为什么触动自己,这个触动点还能用到什么地方,跟自己的已有认知缝合,让这个点真正成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慢慢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认知体系。

五.关于“早冥读写跑”

早起和快走我已经坚持好多年,其实我认为能持续好多年的习惯,已经不能称做坚持,应该叫享受了,比如每天早上5公里的快走,一边走路一边听着自己喜欢的有声书,在安静的早晨跟自己静静地呆在一起,有时再反思一下前一天发生的一些事情,我觉得再没有比这更让人享受的事情了。

周岭老师书里写的这部分内容让我比较触动的是关于冥想、读书和写作上的。

冥想之前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玄、很佛系的一种感觉,只有那种每天很闲的人才做的事情,但我从书中了解到冥想能让人从物理上提高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能提高大脑的专注力、能排除各种杂念、能让我们在做事情时专注当下,做什么就想什么,而不是做着A想着B,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呢,好多事情只有做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以我接下来准备每天抽出15-20分钟的时间去冥想。

关于读书,看着那么多好书,那么多自己想看的书,总觉得时间太少了,于是我在喜玛听书的速度提高到了1.5倍速,但看了好多书后,似乎感觉又没多大用处,周岭老师在读书上的触动学习法,让我读书时不再焦虑、不再贪多贪快,让我把读书的目的放在了行动所触发的改变上,一本书哪怕只有一个点触动了自己,让自己发生了改变,那就值了。

关于写作,自己已经写了有近一年的时间,写作真的是一种自我精进的强有力的武器,它是一种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是一个人深度思考的工具,也是提高我们元认知能力的最好途径。

如果一个人在脑子里思考一件事情能思考到3分深度的话,那么如果写出来,我们就能思考到8分的深度,写完之后自己读一下,有时都惊叹自己能写得这么深入,就像李雪老师曾说,有时她阅读自己前几年写的微博,自己都觉得特别受益,所以写作这件事情我会每天写,无论是反思日记还是各种感想,我会一直写下去。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触动我的点,值得我再去精读、细读,但就像周岭老师说的,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到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来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所以,我列了以下行动清单,先行动起来,再一点点改变。

1. 每天早上按权重列出当日要做的事情,晚上再复盘一下完成情况。

2. 坚持写每日反思,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触动点。

3. 练习冥想。

4. 准备一个本子和一个文件夹,一步步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5. 坚持写订阅号文章,并经常发一些感想到朋友圈,让自己的文章慢慢产生复利效应。

6. 读书时找到自己的触动点,并关联自己已有认知。

周岭老师的这本书值得我们反复读,在此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也能开启人生的觉醒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