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衔枯荠。正朝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因思畴昔,铁索千寻,漫沉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

赠友人的杭州别赋(莺啼序重游故地金陵的怀古伤今之作)(1)

汪元量(约1241—1317)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进士出身。宋度宗时,以善琴而为宫廷琴师。元军攻陷临安后,他随三宫被掳北上至元大都,其间常往狱中探视文天祥,彼此以诗唱和,成为知交。后出家为道上,始得放还南归,浪迹江湖,了却残生。其作品,格调凄惻哀怨。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词集《水云词》

题解

“铁索”二句,是指东昊将铁索穿过长江的作为防御,结果仍被西晋王清烧毁,沉入了江底。晋军沿江而下,到达金陵城,迫使东吴孙皓投降。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记载到:“千寻铁索沉江底”。

赠友人的杭州别赋(莺啼序重游故地金陵的怀古伤今之作)(2)

“摇羽扇”二句:《世说新语,轻诋》载:“庾公(亮)权重,足倾王公(导).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尘曰:元规(庾亮字)尘污人。” 又《世说新语,雅量》载庾亮有东下意,有人建议王导要提防,王日:“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两句都用东晋王导事, 这里借用来说敌氛很恶而不做防备。“回首新亭” 三句: 借新亭对泣事写自己被俘的沉痛心情。楚囚,楚钟仪曾被囚在晋国,《左传,成公九年》: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日:南冠而絷者, 谁也?”有司对日 “郑人所献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国人, 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赠友人的杭州别赋(莺啼序重游故地金陵的怀古伤今之作)(3)

“亡国之音哀以思”,南宋陷落后的词风开始向着这种情绪倾倒。元代初期的生还者,是这一时期最难解释的群体。他们经历了战争的血腥和烈火的洗礼,但他们无法摆脱身上和心上留下的伤痕。他们眼睁睁看着属于自己的朝代消失,另一个新朝代突然降落在他们头上压迫,有着别无选择的无奈,及没有归属感的悲哀和伤感。凭吊山河,怀念故国,他们看似迁曲委婉的词调里,寄托着深沉的广国之思,和流离失所.无处投奔的疼痛。汪元量就是他们其中的之一。宋朝灭亡前,他是南宋宫廷里的一名乐师,曾经因为有着超群的琴技而专事于谢太后和王昭仪德佑二年,元兵攻陷临安,并攻占了通往大都会的三座宫殿。3000多个妃嫔及其部下被迫北上,汪元量没能幸免。曾经在流光溢彩中拨弦的琴弦,已经不能演奏出一个完整的音符。在去大都的旅途中,苦难和离愁磨平了心上的棱角,可是却在心灵深处挖掘了更深的鸿沟。通往另一个朝代的道路似乎特别漫长,每走一步,时光都会身上刻上一个可耻的印记。即使在阳光下,他们也不敢睁开眼睛,不敢看到自己的懦弱,更不敢看到改变了的世界。

赠友人的杭州别赋(莺啼序重游故地金陵的怀古伤今之作)(4)

这是汪元量回到江南时后重游故地金陵的怀古伤今之作。《莺啼序》是词中最长之调,适合用来铺垫叙述。全词分为四段,第一段首先总结了金陵的概况和全貌,接着描述了登上山顶从高空远眺金陵的景色,却引出一片凄凉的春色。表现出了强烈的主观性情感色彩,结处总是引怀古伤今的意境和情绪。

赠友人的杭州别赋(莺啼序重游故地金陵的怀古伤今之作)(5)

第两段和第三段文字叙写展示了金陵城的各种凄凉萧瑟的景色,并在写景中表达自己的感情。词人主要采用隐括含蓄、融化典故成语的笔法,再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其说这是描写他眼前的实景,不如说他是利用前人意境中凝聚的兴亡之感唤起人的情绪记忆,达到宣泄亡国之痛的目的。这些虚拟场景在当时可能不是真实的,但却从总体上反映了所有权变更后的萧条和荒凉。最后一段,转入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回答第一段的结语的问题,同时借古喻今来表达对南宋灭亡的感受,揭示南宋灭亡的原因。最后,以景作结,呼应开头,并将人世的兴衰、生命的无尽沧桑与青山的永恒存在的感觉作了比较。然而,这样一个漫长的故事,可以有序地组织起来,自然地转接,针线绵密,各种技术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而能浑然成一整体,显示出词人的不凡工力。

赠友人的杭州别赋(莺啼序重游故地金陵的怀古伤今之作)(6)

南京故称金陵,是闻名于世界的文化古城,现在前来旅游观光的人士,也日益增多。

参考资料:《中华古词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