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所学的课文中一定有不少对美食的描写吧!从鲁迅的《孔乙己》《社戏》等美食套餐,到高邮鸭蛋、国外的荞麦面与海鲜,优秀文本的描写让人食指大动。当然,这背后的情感和主旨学习,也是我们共同的学习记忆。

食物承载情感,味道蕴含万千,舌尖上的课本,带着一丝人间烟火的温暖,向你走来。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1)

鲈鱼脍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你是否还记得辛弃疾《水龙吟》中的这一句词,是否曾经被张翰的“莼鲈之思”所打动?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故乡的美食最是能牵动人的内心柔软,清香的莼羹和鲜美的鲈鱼,是舌尖的缱绻与家乡的眷恋。为此,张翰辞去高官,“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2)

茴香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3)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4)

你可能不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但是你一定对鲁迅笔下的小酒馆有印象,孔乙己的茴香豆和黄酒,是树立他人物形象的重要物象。一碟茴香豆,二两黄酒,就是文章中绍兴小酒馆的感觉吧。

海鲜

“我的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开牡蛎,递给了两位先生,再由他们传给两位太太。他们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致的手帕托着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着,免得弄脏了衣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喝了进去,蛎壳就扔在海里。”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5)

《我的叔叔于勒》中对吃牡蛎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新鲜牡蛎饱满多汁,想想也很吸引人呢。课文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的弊端,以卖牡蛎的叔叔而展开。

还有《老人与海》中对各种海物的描写:“夹杂在海藻里用手掐出来直接吃了的海虾”、“自己跳到船上的飞鱼刀子一剖两片直接生吃”、“浇了点盐水整条嚼下去的金枪鱼”

吃法虽然粗犷,却别有一番原味。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6)

咸鸭蛋

高邮咸鸭蛋采用特色辅料和传统配方、工艺腌制而成。高邮咸鸭蛋久享盛誉,具有鲜、细、嫩、红、沙、油风味。清代文学家袁枚说:“腌蛋(即咸鸭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7)

高邮麻鸭

汪曾祺先生最擅长于描写人间风味,在他的散文中,我们能在平实流畅的文字中感受到一股温暖的烟火气的升起。《端午的鸭蛋》是被选入课本的佳作之一,汪先生的文笔,赋予了我们对高邮鸭蛋更多的遐想。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这描写着实有画面感,我仿佛能想象到咸蛋黄那酥软绵密的口感,手中的白水煮鸡蛋顿时就不香了!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8)

阳春面(荞麦面)

《一碗阳春面》(原名《一碗清汤荞麦面》)是反映经济衰落时期日本社会生活的一篇小说。母子三人摆脱苦难迎来光明的未来的写照正是日本社会变迁的一个真实缩影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9)

日本有大年夜要吃面的习俗,阳春面因为物美价廉而受到民众的喜爱。深夜的北海亭面馆,靠近暖气的二号桌,热情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一位坚强的母亲和两位懂事的孩子。多加分量的阳春面是人性光辉的写照,阳春面升腾而上的热气蕴含这希望与憧憬,十余年不变的二号桌是老板夫妇善良心地的写照。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道,「好── 咧!阳春面一碗─ ─」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10)

课文中的北海亭面馆(选自剧照)

作者栗良平创作的《一碗阳春面》用简单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对话、质朴的人物性格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在困境中仍然充满希望,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的美好品质,在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选入我国的语文课本。

课文里出现的特色美食(看看这些课文中的美食)(11)

母子三人共吃荞麦面

风味人间,食物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它是思念,是牵挂,是力量,是陪伴。

课本里的美食,以文字为媒介,展现给我们一幅升腾着温暖的画卷。“美食大国,从娃娃抓起”是网友戏言,但也可窥见我们对于食物和它背后的文化纽带的认同与归属。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愿你走遍万水千山,不忘家乡味道。


文字作者:浙江大学微讯社 张子岳

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凌然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周亦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