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西天大雷音寺,师徒四人受封。唐三藏因从东土大唐往西天雷音寺求取真经,十万八千里,历经一十四个寒暑,脚踏实地走到雷音寺,传经有功,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因在取经途中炼魔降妖,一路保护唐僧有功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因挑担有功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因登山牵马有功被封为金身罗汉。小白龙因驮圣僧西来,又驮圣经东去,亦有功者,被封为八部天龙马菩萨。至此,师徒四人完成西天取经,各归其位。

孙悟空西天取经的真实历史(孙悟空与须菩提祖师的对话)(1)

百年时间,匆匆而过。师徒四人已在自己的领地内配享万世香火,保一方太平。

一日,悟空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师父,想来也已经有近千年的时间没有见过自己的师父,想去拜望一下,便遨游到了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虽已历经千年,此地依然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悟空一眼便看到了当初拜师时的洞府,“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个大字赫然映入,悟空按下云头,降落在洞府前。少倾间,洞门开出,从洞里走出一个仙童,道:“久闻悟空师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神采非凡”。

“你是哪一世的师弟?”

“我是祖师百年前新收的弟子,几日前,师父说有贵客要到,是你多年前的一个顽劣师兄。我便在此等候,不期今日遇见师兄。”

“劳烦师弟,引荐我师。”

“师兄客气了,师父已经在偏殿等候,请随我来。”

斜月三星洞内景致还是如自己刚刚拜师时的样子,似乎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打搅过。不多时,悟空便见到了须菩提祖师。须菩提祖师依旧在打坐,旁边的香炉上,泛起袅袅的青烟。

“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悟空无需多礼,今日已不同于当日拜师之时,你已经是斗战胜佛。”

悟空拜了三拜。

“悟空,入座吧。”

孙悟空入座后,两人旋即陷入了沉默。

少倾,悟空开口道:“师父,当日我拜师之时,你是否有预料到今天?”

“为师不曾预料到。”

“那日我求取长生不老之术,为何师父要传授我七十二般变化,以及筋斗云?”

“悟空,这些事如今再看当真重要吗?”

“对于师傅来说,这些事情不重要,可是对于我来说,这些却是重中之重。”

“为师最开始是想让你入天庭正职,配享人间香火。只是你后来过于顽劣,竟敢偷吃蟠桃金丹,大闹天宫,犯下大罪。”

“师父,那日我在说出想求取长生不老之术时,师父是否已经算到我的寿限?”

“只因你心思不在术门之道,自然无法窥破自己的天命。”

“师父传我七十二般变化也并不是用来躲三灾,而是用来躲避敌人的?”

“悟空,我想五行山下时,你心中其实已经有答案。”

孙悟空沉默不语.....

“在你求取长生不老之术时,我便替你算过,你的寿限是三百四十二岁,寿终正寝。我知你顽劣,若传你打坐念经之法,你必然无法坚持。在你离开那日,我已然警告过你,依你之性,他日定生不良,我无法出面救你,需懂得适可而止。”

“你在传我七十二般变化的时候,已经算到我会大闹天空?”

“为师并没有算到你会大闹天宫,而是你的性格会驱使你这样去做,尤其是当你把天庭的容忍当成自己的胜利时。如果你能忍住自己的缺点,天庭自然有延年益寿之法,帮你完成心愿。”

“师父,你不觉得你欺骗了俺老孙?”

“当结局是好的,过程又算得了什么。”

“可俺老孙不服,俺的命要握在自己手里。”

“悟空,你已成佛,自当无欲无求,为何还有此言。”

“师父,当年的大闹天宫,俺老孙可是付出了五百年作为代价,在那五行山下,不得吃喝,不得动弹,更不曾有一人来看我,这份孤独经历如梦魇般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沉默片刻。须菩提祖师先开口道:“既如此,为师今日便与你解惑,令你放下心中的执念。”

“那生死簿上的寿限当真是真的,没有被人改动过?”

“悟空,那生死簿上的年龄是为师帮你填上去的。”

此时,悟空已经有些许的愤怒之情。当初在看到生死簿上第一千三百五十号是自己的名字时,一怒之下用判官笔修改了生死簿。但是,一个念头也出现在了脑海中,既然这簿子可以把名字划掉,便可以把名字填上去,那么我的名字是谁写上去的呢?如今来看,终于有答案了。当时修改俺老孙生死簿的人便是自己的师父。

“万物生于天地之间,自有其运行规律。既有其生,便有其死。此所谓阴阳变化之道。”

“可这天地之间的规律又是谁去主宰呢?”

“天地之间的规律不可更改,但是其运行的轨迹可以更改。如你之寿限,虽生死无法变动,但是其寿长可以改变。为师在给你起名孙悟空的时候,那册子自然会显现出来你的名字,只需要填上数字便可。”

“师父为何如此?”

“悟空,为师初次见你时,觉得你天资聪颖,天赋奇佳。如果作为妖仙终此一生实在是可惜了。如果你能克制住自己性格的缺点,他日定能修成正果,有一番作为。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拉你的师兄弟一把。”

“师父此话何意?”

“此事说来话长,封神大战之时,昆仑山玉虚宫门下靠着各路人才,在大战时大放异彩,成功掌控了天界。而我地仙之流虽然不屑此等功名利禄之事,但在那之后颇受排挤。为师要为地仙在这天地中博得一片空间。”

“于是师父想借我的手,打乱这天地秩序?”

“最初的计划只是要你加入天庭,去降妖伏魔,获得功绩,只是后来如来的加入使得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此话怎讲?”

“天下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滢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如来便想要传经南赡部洲,教人礼佛向善,遣弟子去南赡部洲传教。然而,那南赡部洲自古以来便是天庭的管辖之地,只是地处偏远,道教不曾在此处传教,故洲中之民多刁蛮任性。如来多次传教都未获成功,直到你的出现,才让这件事情出现了转机。不过,如来多次的传教也让天庭警觉起来。”

“为何我的出现才让这件事出现了转机?”

“因为浑水才好摸鱼。那时的天庭虽然谈不上铁板一块,但是对于自己管辖的区域那是相当看重,不允许任何人染指。你因为自己的寿限大闹地府时,这一切都被地藏王菩萨看在了眼里。地藏王菩萨随即将此事奏报给了如来,经过一番密谈之后,决定让十殿鬼王将事情报告给天庭。”

“那如果此事玉帝觉得不值一提,岂不是化为泡影?”

“不会的,在必要的时候,是需要有人去点醒玉帝。”

“师父为何对此事如此清楚。”

“太白金星虽是天庭正神,可也是我门下弟子。”

悟空恍然大悟,当初还在奇怪为什么每次在遇到厉害妖怪时,太白金星总会前来报信。现在看来,原来还有这层关系。

“悟空,你第一次上天庭被封为弼马温,虽未入流,但也是在天庭中立足了。假以时日,以你的能力必然会有一番作为,只是你心高气傲,觉得此职位委屈了你。”

“这弼马温之职算是天庭末流,不要也罢。俺老孙的能力可不只是养牛放马。”

“你反下界之后,自封‘齐天大圣’,便陆续有妖精来投奔你。巅峰时,人数达到了四万七千之巨,大家突然间看到了你的号召力,有人便开始在你的身上打主意。玉帝重新派太白金星去征召你,封你做‘齐天大圣’,你接受天庭的征召,重新回到天庭。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看清楚玉帝要做什么,虽然两次派遣太白金星征召你,我一直以为他是看好你的本领。知道后来发生了那件事情之后,我才看明白了他的真目的。”

“是哪件事情?”

“你本身便是天地间的灵明石猴,玉帝竟然派你去看管蟠桃园。”

“这蟠桃园怎么了,除了延年益寿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作用?”

“悟空,你当初拜师时,我曾经跟你说过,这长生不老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必须要躲过天雷、阴火、赑风,每五百年一个轮回,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元神俱灭。我那日传了你七十二般变化加筋斗云,虽可以躲避天雷之灾,但是阴火、赑风自是从你体内生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躲过。所以,在这天地间自然可以有其他的方法长生不老。”

“都是哪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便是那南极仙翁的不传秘术,我对此也知之甚少。只是知道他有其独特的长生不老之术。”

“第二种方法,就是你那西天取经的师父的前世金蝉子,只是此种方法太过恶毒,不到万不得已,自然不会有人去尝试。”

“第三种就是你那道兄镇元子大仙的人参果。此物非比寻常,闻一闻便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岁。奈何其生长期限过长,万年才能结三十个果子。这求仙访道之人甚多,如此金贵之物自然是常人无法获得的。所以,在这千百万年来我地仙一直是不温不火。”

“第四种方法,便是那蟠桃园。其功效也是夺天地之造化,延年益寿的好方法。相比于前三种最大的特点便是产量大,成熟期相对来说也短,可以满足神仙的需求,正是凭借此物,天庭掌控了天地人神鬼,享受世间万世香火。”

“这与我偷吃蟠桃又有什么关系?”

“悟空,你偷吃了那么多的蟠桃,并且还是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的蟠桃,此蟠桃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你断了人家的生路。”

“我只是吃了蟠桃园后面一千两百株的老树,并没有吃多少,只是偶尔才会去偷吃一次,每次只是偷吃两三个。”

“虽然你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蟠桃,但是有人会拿你这事做文章。”

“是谁?”

“王母娘娘,在你每次离开蟠桃园的时候,便派人将老树上的蟠桃摘一部分,私藏起来,如此便将罪嫁祸于你。”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一,这天庭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千百万年来,早已是盘根错节,玉帝对于一些事情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玉帝需要有人去打破这一局面,打乱原有的体系,必然要去扶持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当初我在下界当齐天大圣时,玉帝派了二郎神来捉拿我的缘故?”

“天庭之中,降妖炼魔之辈多如牛毛,更有北方真武大帝坐镇。如果玉帝真的想捉拿你,何必传旨灌江口二郎真君。”

“其二,没有大株紫纹缃核蟠桃,神仙的寿命成了最大的问题,有些神仙因为无法续命便会神形俱灭,这其中受到冲击最严重的便是佛教。”

“此话怎讲?”

“在你被如来佛压到五行山下时,王母娘娘又安排了一次蟠桃大会,因为蟠桃数量少,有些妖仙跟神仙等没在邀请之列。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精便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差十万天兵都没能拿住,最后不了了之。从那之后,佛教便开始走下坡路,诸多的佛菩萨因为失去了天庭的蟠桃而神形俱灭,西牛贺洲佛教的大本营也被太上老君夺去多个地盘。这一切的开端便是如来要去南赡部洲传教。”

“那后来佛教是如何度过难关的?”

“那便是你的师父金蝉子,金蝉子吃了长生不老这你是知道的。”

“怪不得在狮驼岭时,金翅大鹏精对于金蝉子的食用方法能描绘得如此细致。”

“渡过这一难关,佛教整整花了五百年。五百年后,如来便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想重新夺回失去的地盘。于是,才有了传教东土大唐的西天取经。实际上你们历经磨难的地方全都是在西牛贺洲。如来借你们取经团队,彻底扫除了道教在自己地盘的势力。”

“那为何玉帝要支持西天取经?”

“很简单,在你大闹天宫之后,当时天庭的受益者并不是玉帝,而是太上老君。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们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碰到的妖怪与道观多祭祀三清,少祭祀玉帝。”

“师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们设计的局了?”

“悟空,在这天地之间,没有谁能逃脱的了束缚,要么困于心,要么困于物。能在这天地之间取的一种平衡,便是上策。”

须菩提祖师的一番话让悟空想起了六耳猕猴,这个曾经自己的双生影子。当初在五行山下时,除了土地跟五方揭谛不曾见过一个神仙,曾以为满天神佛皆是友,可到头来却是一场空。人生在天地间,孤独便如影随形。可当你的周围只剩下孤独时,才发现孤独是一种享受。偶尔见到几个凡人上山砍柴打猎,从少看到老,周而复始,唯一羡慕他们的便是他们的自由。

那时节自己的想法便是有一天能从这五行山中出去,不管做什么都可以。直到后来遇到了观音菩萨去东土大唐寻师父西天取经,教我保护他来换取自由。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有多高兴,以为终于可以脱离这五行山。可是后来呢?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为了保护师父,遇到什么妖怪都要往前冲,更不曾有一次犹豫,可就是这样,有的时候还要被师父责骂。

直到后来遇到了六耳猕猴,突然间在怀疑自己,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难道仅仅是为了从五行山下逃出来?这虽是自己最初答应观音菩萨的事情,可是这承诺跟自己一路的炼魔降妖付出太不相配。想要佛祖给我一个答案,于是借着六耳猕猴之死,自己被唐僧驱逐之际,在佛祖坐前,佛祖亲口给了承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当初没有六耳猕猴,恐怕自己也就仅仅是护送师父到西天就结束了,更不会有现在的一切。是六耳猕猴的死成全了自己,这一切很难讲不是自己造成的。

在这天地间,强如自己的师父都无法摆脱束缚,更何况是自己。想到这里,悟空内心便多了几分平静。

片刻之后,悟空起身告别了须菩提祖师,返回自己的道场。

悟空离了三星斜月洞后,便驾云返回自己的道场。突然间一声嘶鸣打断了悟空的思绪。原来是下方松树林里一伙强盗在抢劫一位长老跟他的弟子,惊了马。悟空便按下云头,落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

“那和尚!哪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

“大王饶命,我师徒二人只是云游的和尚,并无半分家当。”

“我看你这马匹不错,给我们留下,就放你过去吧。”

“我师父这马匹乃唐王所赐,若交于你们这群强人,岂不是要让我师父背一个不忠不义之名。”

“既如此,那就留下你们的性命吧。”

这强人本来想吓唬这对师徒,他们也不知这师父的弟子有多大本事,他本是唐王的一品侍卫,本就嫉恶如仇,自太原起兵时便一直跟随在唐王李世民左右,与万千军中取敌人首级更是不在话下。只因受唐王李世民所托,保护这师父前往泰山。这刚出长安城便遇到这等打劫之事,更是心头火冒三丈。提刀便与强人打在了一起,两三下便将所有的强人撂倒在地。那师父见状惊恐万分。

“你为何要斩杀他们?他们只是想要抢劫我们的财物,还罪不至死。”

“师父,你当真没听到他们要你留下马匹,否则,就要留下性命。”

“这马匹本是身外之物,他要便给他吧,不至于伤人性命。”

“这马乃是唐王所赐,你轻易与他,便是与唐王不忠不义。”

“我若见到唐王自有说辞,不用你来教我。”随后,那弟子在老师父的威迫下只得草草的埋了那伙强人,随即继续赶路。

悟空看到此景后,突觉好奇便暗地里跟着他们。

傍晚,师徒二人终于赶到一所寺庙,名字叫做安宁寺。这寺庙始建于南朝宋,此地形龙盘虎踞,乃是一绝佳的风水宝地。庙小神灵,白日自会有万千的善男信女来此进香。此刻天色已黑,便看不到多少行人了。急匆匆的赶了一天的路,此刻师徒二人饥肠辘辘,急需要落脚休息。

夜晚,那弟子闲来无事,便在寺庙里走动。回想起自己戎马一生,刀口舔血早已是常态,怎么会想到今日竟然会被一个和尚训斥。不想便走到了大雄宝殿,这大殿供奉着一尊南无释迦摩尼像。此刻早已是空无一人,只有那周遭的火烛还在燃烧。不知怎地,他突然间想坐在那蒲团上,便坐了下来,然后直直的盯着释迦摩尼像的眼。突然间他感觉自己周遭在飞速的旋转,自己的身体也在逐渐地变轻。那突然出现的光亮让自己睁不开眼,等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正站在云端,而面前是一尊闪着金色的大佛。

“你是谁?”

“我乃斗战胜佛。”原来,这一切都是悟空设计的把戏。

“你为何会带我来到这里?”

“白日,我在松树林里看到了你们的遭遇。”

“休要再提此事,我戎马一生,也不曾因为何事而被人斥责,今日不成想,竟然因为一伙强人而被师父责怪。”

“那强人虽拦路抢劫,平日里也只是抢劫些财物,更不曾伤一人性命。”

“那是他们之前并不曾遇到我。想当年,我万千军中取上将首级也是不再话下,更不会将这几个毛贼放在眼里。”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一个未知数,自然要为了生存而战,以杀止杀这是乱世的生存法则。如今已是承平盛世,这毛贼自然会有官府去捉拿他们。你本是唐王面前的一品侍卫,虽有无量神通,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应做此不仁之举。若强行害人性命,反而是自己留下的业障。”

说着,悟空便带着那弟子来到了幽冥地府的枉死城,这城里尽是些在凡间往死的冤魂,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些孤魂野鬼。那弟子看到眼前一幕,早已是心惊肉跳,不知如何是好。忽然听到有人在喊自己,原来是白日里在松树林被自己杀死的那伙强人。饶是自己大胆,但看到这一幕加上他们的声音,以为他们要来向自己索命,自然已是害怕之极。扑通一声,便跪倒在了孙悟空面前,说道“求佛祖救我一救,从今往后再也不敢胡乱伤人性命。”

看到此情,悟空言道:“我观你颇具慧根,如果一心向善,他日必能位列仙班。还望你从今往后少些戾气,多些慈悲为怀之心。”

转瞬间,孙悟空便带着他回到了大雄宝殿,等他再次睁开眼时,眼前依旧是那尊大佛,丝毫没有变化。而他自己汗衫已然湿透,额头上也冒出豆大的汗珠。经此一遭,那弟子也不敢再入睡,便在佛前跪了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行不多时,师徒二人便要达到目的地--泰山。这泰山脚下有一片树林,原先经常会有毒虫猛兽出没。前不久,来了一伙毛贼,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将林里的邪物全都赶走,在此便占山为王了,经常会下山劫掠行人。此处地形复杂,又是一条交通要道,官府屡次征剿都被他们逃跑,也是束手无策。

这一日师徒二人便走到了这片树林,因在前面的驿站休息时,曾听人说起过此地的险恶,师徒二人走的格外小心,生怕惊动了山上的恶贼。饶是如此小心,可百密必有一疏,还是被山上的毛贼察觉到了。顷刻间便有十几个毛贼将他们围了起来,向他们索取钱财。师父不给,那弟子便提一根捎棒与毛贼厮打起来,尽管略占上风,可无奈对方人多,自己又不曾下狠手,便渐渐落了下风。察觉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那弟子便卖了个破绽,嗖的一下抓住机会蹦到了自己的师父旁边,跟师父低头说了几句话之后,便逃跑了。毛贼们一看他跑了,便拿着绳子帮了那师父,一边还在嘲笑那弟子,师父却一句话也不说。

是夜三更左右,那伙毛贼的寨里突然间走了火,火光冲天,周围几里之内都能看得到。正当毛贼在救火之际,突然间,喊声震天,原来是官府的官军杀到了眼前,兵荒马乱之中,这伙毛贼被官府一网打尽。原来是这弟子使得一出计谋,让师父假装被抓,然后在路上暗暗留下记号,自己则下山搬救兵。跟官府沟通之后,便约定以举火为号。他又跟随师父留下的记号悄悄上山,潜伏在山上。等三更的时候,便点了毛贼的粮仓。官兵这才见着火光摸上了山,将毛贼一网打尽。而那弟子也趁机救了自己的师父下山去,不等县令前来感谢,便跟师父重新上路,继续往自己的目的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