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屠呦呦,大家肯定不陌生,作为我国本土第二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她因为发现青蒿素能治疗疟疾,名字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只是发现了这个药物就能获得诺贝尔奖?看完你或许就知道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为帮助越南解决疟疾流行问题,成立了专项小组,屠呦呦被任命为中药组组长。
当时的屠呦呦还很年轻,没有什么名气,她觉得国家把这项任务交给她,是对她的信任,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
刚开始,她查阅了很多中医书籍,搜集了很多民间药方,拜访了很多老中医,初步筛选了200多种对疟疾有效的中药,青蒿也在其中。
对这些药物的药效实验,结果都不理想,有的是在动物身上有效,到人身上效果很差,有的在人身上有效,但是副作用又很大,当试到青蒿时,效果也不理想,对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60%左右。还有一些药物,没人愿意试药,她和同事亲自上场,以身试药,后来她也因此患上了肝病。
虽然如此,屠呦呦却仍然坚信,中草药里一定会有治疗疟疾的良药。正是有这个信念支撑,她遍地寻找医书古籍,反复研究,不分昼夜,废寝忘食。
这一天,她和往常一样吃完饭打开医学书籍开始研读,今天读的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其中的一句话映入了她的眼帘,“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正是这句话,引起了她的思考,为什么这味药方不用常见的水煎制作而是选择榨汁呢,古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抛弃传统的水煎,而改用榨汁,难道是高温会破坏药物,想到这,她放下手中的书,起身开始实验。没想到果然是这样,经过改良后的提取方法,把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从60%提高到了100%!当看到这个结果时,屠呦呦心里不由得感叹古人的智慧,感叹中医的伟大。
最后,投入到临床的青蒿素,在发展中国家里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谓造福了人类。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是即莫言之后,我国本土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青蒿又叫狈蒿、香蒿。是一种味道苦,性寒、无毒的药材。主要治疗疟疾,虚弱盗汗,大便带血,牙齿肿痛,鼻息肉等等
疟疾
据本草纲目记载,对于主要表现寒热的疟疾可以用青蒿加水捣成汁服用。
虚劳盗汗,烦热,口干
中医认为一个人如果身体特别的虚弱,容易生病,五脏六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失衡就会容易盗汗,烦热口干,对于此证,可以把青蒿取汁,然后熬成膏状,再加入人参末、麦站冬末,放在一起熬,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米汤送下,这个方子叫“青蒿丸”。
便血
对于便血首先考虑各种感染以及消化系统的肿瘤等,当用现代医学无法查明病因的慢性便血,可以把青蒿,艾叶,豆豉放在一起捣成饼状,煎服即可。这个方子叫“蒿豉丹”。
牙齿肿痛
对于慢性牙齿肿痛的人,可以常把青蒿煎水,用来漱口。
鼻中息肉
对于鼻息肉,可以用青蒿灰和混在一起,熬成膏状,点在息肉上即可。
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必须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这一期的中医知识就分享到这,我是乐水,想学习更多中医、中药的知识,就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