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吃饭,左手板书,左手批改作业,左手激扬文字……三个月来,从不会用左手工作生活的她,竟坚毅站上讲台,用左手书写师爱人生,筑下丹心师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丹心铸师魂演讲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丹心铸师魂演讲稿(左手写大爱丹心筑师魂)

丹心铸师魂演讲稿

左手吃饭,左手板书,左手批改作业,左手激扬文字……三个月来,从不会用左手工作生活的她,竟坚毅站上讲台,用左手书写师爱人生,筑下丹心师魂。

她是谁?

她是“左手”传道的巾帼楷模

2020年10月3号,正在吃早饭的她,碗突然掉到地上,摔成碎片,右手大拇指钻心疼痛,她下意识用左手握住大拇指,眼泪忍不住啪塔啪塔往下流。老公闻声赶来,着急的叫着“怎么了,怎么了……”此时,她的右手大拇指已无法屈伸,更无法握筷。老公感到事情严重,不敢耽搁,迅速开车将她送往湖北十堰市东风总医院神经内科,经神经内科和手外科专家会诊,是因长期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使双手正中神经受损,而右手大拇指则是严重腱鞘炎无法屈伸,需及时手术。她心系学生,不想做手术,医生说不手术不行,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不可逆转,不手术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双手瘫痪。

10月9号,在医生和丈夫的耐心劝说下,她做了大拇指腱鞘炎手术和正中神经松解手术。医生再三叮嘱,休养三月,手术处不得沾水、不得受寒,两天一换药。手术结束,她躺在病房,寝食难安,常常唉声叹气。老公问她怎么了,她说:“不知道学生咋样了,班上的语文课有人上吗?”老公哭笑不得,解嘲地说:“班上离了你,地球都转不了吧。”

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病了,依然放不下学生,这可能就是大多数老师的通病,也是她的职业病吧。

一日,一位家长在微信上说:“何老师,你现在怎么样了,孩子们想您了。”她立刻热泪盈眶,好像看到了孩子们热切期盼的目光,再也待不下去了,强烈要求出院,老公坚决不同意,她耍脾气生闷气,最终还是不顾老公和医生阻拦,毅然决然到学校上班!

10月26号,天气微微凉,实验中学校园一早就出现一位穿着薄棉袄的女教师,她围着围巾,手缠绷带走向教室。她一站上讲台,学生都高声欢呼:“何老师回来了,何老师回来了,何老师你好吗?”学生们又是高兴又是关心,纷纷围着她问长问短,问寒问暖。

虽然如愿以偿站上讲台了,可是右手缠着绷带,吃饭、洗漱、睡觉、板书、备课、作业批改......都让她倍感艰难,平时办事雷厉风行的她,此刻竟有种无力无用感。

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克服左手不能动弹的麻烦,她早晚饭只吃馍馍,中午用勺子吃点米饭,用一次性面巾擦脸,用左手给伤口换药缠绷带;睡觉时,为了不至于手肿,她高举右手睡觉,又怕受寒,不得不和衣而卧,长时间一个姿势受不了,常常半夜疼醒,就起来坐坐或走走缓解疼痛。上课,因为不能板书,她就加大讲述和巡查力度,不得不板书时就用电子白板,或尝试用左手歪歪扭扭写。批改作业是最大的麻烦,为了达到效果,她一个小组一个小组面批面改,还对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批改作业、辅导纠错。

创新型的教学、批改和辅导模式,不但没让学生因为她的病落下功课,反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学生成绩步步高升。

她是与病魔抗争的不倒翁

回想起这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病魔似乎总是缠着她,让她不能安生,她一次次与病魔抗争,一次次拖着病体,走上讲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2011年5月28日,中考前夕,她脚粉碎性骨折,为了学生中考,她忍着疼打着石膏让老公背进课堂,没缺孩子们一节课。记得当时为了解决上课时板书不便的问题,她讲课时,让课代表板书,她也在纸上写自己的板书,然后放到图影仪上,让学生更详细的了解上课内容。为不耽误工作,她让医生中午时间到家里打针。就这样,倔强的她一直坚持到学生中考没有休息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成绩她班上语文成绩名列第一,尤其是平时比较调皮的鲍筱龙竟以全区第三的优异成绩进入郧阳中学,三年后进入复旦大学。

命运多舛。2018年5月13号,她感到喝水困难,吞咽疼痛,到东风总医院消化内科做胃镜检查,结果是嗜酸性肉芽肿伴大片状溃疡,还长了两个瘤子,ki--67阳性率局灶60%,医生说瘤子已经切除,送往武汉活检,需住院半月,疗养半年。但刚作完手术的她为了学生,不顾医生“不知良性恶性”的劝阻,强行出院,走进课堂,孩子们欢呼异常。她天天喝稀饭,还时常忍受着病体的疼痛,直到6月7日把学生送上中考考场,她才安心的又去住院。9月份,她调入郧阳区实验中学,因之前5月、7月,做了两次肠镜检查和手术,不能正常饮食,身体元气大伤。她向实验中学领导要求不担任班主任工作,领导考虑到事实情况,破了新人进校不当班主任的先例。她心存感激,安心休养,尽心教学。谁知,11月她所带班级班主任流产,住院修养。分管年级的杭校长找到她,让她克服困难,接替班主任工作。强烈的责任感,让她完全忘记了自身疾病,爽快答应了。2018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在冰天雪地里,她训练学生足球操,冻破了手足,冻坏了左腿,但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糖尿病、脂肪肝、甲状腺肿大、心肌缺血、视网膜2度伤害、胆结石、腰间盘突出、颈椎病......有人问她:“你这么多病干嘛还那么拼啊?”她总是笑着说“正因为有病才更懂得珍惜工作机会,才更应该努力抓紧干,否则,以后想干还干不上了。”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正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感,她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次次带病坚持站上三尺讲台,与孩子风雨同舟,让教师这个称呼变得圣神伟岸。

她是为校分忧解难的及时雨

1989年7月,从十堰市郧县师范毕业的何春勤被分配到胡家营最边界地区——木瓜小学。瘦小的她被当地百姓认成小学生,的确,当年有两名学生只比她小一岁,比她高半头,在校长眼里她就是“小不点”。可校长并不怜惜她瘦弱较小,委她以重任,让她带一二年级复试班除数学外所有课程,兼带五、六年级自然课,一天上六节课,一个星期二十八节。别看她人小但志可不小,为了带好班级,她虚心向前辈教师请教,向魏书生等名家学习,常常钻研教材到深夜,有时候为了做学生思想工作,起早贪黑,忘记吃饭。老师们都打趣她是“拼命三郎”,她却嘿嘿一笑说:“我与‘三郎’相比差远了,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要继续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各项成绩获木瓜学区大满贯。

第二年,校长直接提拔她带六年级毕业班,数学、思品、自然三个科目。原来,这届学生大多调皮捣蛋,家长都是农村的,也不会教育孩子,五年级期末数学平均成绩30多分。校长急的团团转,“谁能力挽狂澜,让这届学生顺利毕业,不全县倒数就行呢?”校长思来想去,觉得非何春勤莫属。他在全校校委会上说:“我从何老师身上看到了生机活力与韧劲,她朝气蓬勃,就像八九点的太阳光芒四射,寄希望于何老师这位新人是再合适不过了。”

的确,何老师是个倔强的姑娘,越是困难越是愿意挑战,她毫不推辞,毅然接受了校长给她重担,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接受任务后,她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给全班学生补习五年级数学知识,遇到基础知识特别差的“特困生”,她就用周末时间,跑到学生家里补课,一待就是一天。这样边复习旧课边上新课。苦心人,天不负,六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数学平均成绩高达78.2,其中张波、吕志兵、民慧三人满分。好消息像长了翅膀,全镇各小学数学老师纷纷到木瓜小学听课学习,白河县的孩子也要往木瓜小学转,校长喜的合不拢嘴,说:“我没有看走眼,木瓜小学来了只金凤凰。”

名气不胫而走,1991年4 月3号,郧县胡家营镇中心学校校长王昌寿、工会主席汪乾成来到木瓜小学“挖人”,说陈庄学校初一缺英语教师,六年级缺数学教师,何春勤是合适人选,可以肩挑两科。时任木瓜小学何仁丹校长纵有万般不舍也不敢违抗,何老师说:“我师范三年没学英语,不会教啊。”王校长说:“我们了解了,你上初中时,英语成绩相当好,你年轻,啥都可以学。”

木已成舟,不得不走。何老师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孩子,孩子舍不得给他们知识与希望的老师。临走那天,木瓜小学的孩子与家长送了一程又一程,其中有二十多人一直步行把何老师送到了四十里外的陈庄学校。

何老师说:“就是这一送,让我真正领悟到当老师的责任与价值,尊严与意义,让我放弃了一次又一次改行的机会,让我在清贫面前挺直腰杆做人。”

1997年9月,时任鲍峡中学的校长赵永华曾是她初中的班主任,对她比较了解,对她说:“我们学校缺数学老师,你来吧。”她说,我现在在这个学校挺好的,领导也挺信任,不想再到别处。校长说:“你要想发挥更大作用,就到更广阔的天地。”就这样,她从胡家营镇调到了鲍峡中学,带班主任兼数学、地理、生物教学。

她当时是鲍峡中学唯一一名女数学教师,让有些男教师轻视,但一年下来,她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中年级前20名她班就有10人,前十名7人。同事们对她开玩笑说:“鲍峡中学大门开反了,阴盛阳衰,你是‘女中豪杰’”。她知道,玩笑中包含了同事们的认可与鼓励,她更加埋头苦干了。

2004年9月,学校缺4名语文教师,校长胡正勤找到何春勤说:“何老师,你伶牙俐齿,改行带语文吧,我相信你能带好?”向来喜欢挑战的何老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那时孩子小,母亲高血压偏瘫了,何老师既当当班主任,又带语文课,学校事、家务事做不完。她发挥一贯的刻苦勤奋精神,熬夜看书备课,有时把要记的内容用收录机录下来,做饭听、扫地听、走路听。就这样,一年下来,教材滚瓜烂熟,细枝末节的内容都烂熟于心,成了同事们随时查阅知识的活教材。因特殊原因,2008初三缺两个班主任和两个语文教师,经领导们讨论决定,让何老师带九(8)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2007年中考何老师班19人上了县一中,是同级八个班中的第二名。这一年鲍峡中学中考成绩居全郧县第三。其中她的学生张文婷、李敏考上郧阳中学,后来分别上了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张文婷是鲍峡中学历届学生中第一个考上南开大学的学生。

2013年春,鲍峡中学九(2)班班主任要离开,校长再次召开校委会讨论毕业班临时换将问题,领导们异口同声举荐了何老师。可此时,何老师儿子也正是高三关键时期,陪伴儿子也很重要。面对两难,何老师回家做丈夫工作,让他放弃家中生意陪儿子,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这一年,她班王静同学以全校80名的排名,迅速前进到全校21名,最后以第三名的成绩升入十堰市一中。三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成为何老师一生的骄傲。

何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顾全大局,不计得失,临危受命,不辱使命,有股干劲与拼劲的人。是领导分忧解难的及时雨,是醉心教育教学的领头雁,是学生的守护神,是家长的知心姐,是同事的解忧草。

她是学生的守护神

班主任二十六年,除常规管理外,她坚守树立孩子远大志向与因材施教两大理念,対优生有敢敲重锤的勇气与胆略,对后进生有静待花开的爱心与耐心。

每接一届学生,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的适应初中生活。她每天早上5:40 起床,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上课、跟班督导纪律,教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定时定量吃饭,陪学生锻炼身体。中午也从没有午休过,早早进教室督导学生写作业,午休,或与学生谈心,了解思想动态;晚上到寝室查寝,直到学生一个个安全就寝,才摸黑回家,就这样,瘦弱的她一天天,一年年,从早到晚,陪伴着学生,为学生付出了所有的爱、担当和青春年华。

2018年12月的一个周五,晚8点多,何老师从家长群中看到,稍稍有点弱智的刘同学还没有打卡报平安,联系家长,家长也不知道。于是已从学校回老家鲍峡的她连夜转车60多公里赶回城区,与其家长共同发动朋友圈,将其找回。那一夜,她一夜未眠。事后有老师说:“你调监控她已出校门,丢了也与你无关,你干嘛累那么很,把责任往自己头上揽。”她知道别人是为她好,心疼她,还是回答说:“我为求心安,我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不负信任,唯有付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得,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信任,就是最高奖赏!

至今毕业已二十多年,混的小有成就的龙仁波等学生每次过年回家都会带上妻儿来她家坐坐,他们说:“我要让我的老婆孩子都认得记得我的老师,没有老师当年对我的资助、关照与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每当走在校园里,总会有孩子们老远就会叽叽喳喳的喊“何老师好”,争着把自己在新班级的轶闻趣事讲给她听。时至今日,已不在她班的学生家长给孩子带钱带信,还在往何老师这儿转,有教育孩子的难题也会向何老师倾诉,他们已经把何老师当成了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与亲人。

家人和朋友看到何老师现在疾病缠身,都心疼的骂她“傻”,她总是笑着说:“你没有在我的岗位上,在这岗位上的人谁不傻?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你,就是把家庭的希望交给你,你能不负责吗?不负责,你能心安吗?”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她以爱心开路,以勤学斩棘,以智慧引领,以真情育人,深耕三尺讲坛,挥洒热血青春,托起了明天的太阳,助圆了孩子的梦,她是醉心教学的领头雁,是十堰市骨干教师——何春勤。(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杨文华 孙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