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苗,一狗,一村庄

--读《年月日》

一人一屋一狗足矣是什么意思(一人一苗一狗)(1)

一人一屋一狗足矣是什么意思(一人一苗一狗)(2)

“如果人类的祭日到来了,世界上只还有一个人和一粒种子会是什么样?”

《年月日》让我相信虔诚握笔等待的人,终会在黑夜中再次看见灵至神视那束光。

---阎连科

《年月日》是由阎连科所著,作者1958年出生于河南,1978年入伍,1979年开始写作,2004年转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冼为坚中国文化客座教授。

作者曾获鲁迅文学奖及老舍文学奖,同时在国际上也获过多种文学大奖。作品也被译作三十多种语言。

《年月日》是作者在身体不适时,写下的著作。全书通过描写一个没有粮食没有水的村子,全村都因为干旱逃难去了。一位年逾七十的先爷却固执的留在村子,伴着一条叫瞎子的狗,守着一棵玉米苗直至生命终结的故事。

01 守住一根苗苗,守着一份根植的希望

《年月日》中围绕先爷的心理活动,带着一条瞎了眼睛叫瞎子的狗,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守护一棵玉米苗,在死后被返村的人们看到已经成熟的玉米还有扎根先爷在先爷枯骨里的粮食的根茎,先爷终于如愿用自己的身驱养育了粮食。读到此处,会引发一种关于人与自然界地思索,到底是自然养育着人,还是人养育着自然界的生灵,这些相生的关系,在人类的眼中,又能获取什么样的思考。

文中先爷和瞎子一起与老鼠抢粮吃,到最后吃老鼠,直到老鼠都吃完了。在这个过程中,先爷和瞎子经历了全村人大逃亡以后,不知日月的时光,先爷会常去称日光的重量。一人一狗,用生命固执的守护着玉米苗的生长,坚信这玉米苗会成熟,但是,先爷七十二岁能斗得过恶狼群,躲得过如山的鼠群逃离,跑远处取水,但是,终究难逃饿死的命运,这些画面让人不适。

在文中能读到的先爷和瞎子为了守住苗苗,和老鼠恶斗。守护这棵苗儿,就像守护活着的希望一样。这些场面描写,要去细读,才会引发人对生活常态的一种反思。

02 活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共生还是互为独立

《年月日》是近半年来读到的书中,让人很动容的一个故事。书中刻画的形象单一,内心活动单纯,就是为了活下去,当远离人群,一个七十二岁的老汉,对生活的现状刻画极为真实。将生活与狗的链接灵魂化。

书中描述先爷两次以上提到来世,他做狗,狗做儿孙。一个老人与一条瞎狗在一个无人间的村落就这样独活着。当你读到最后,看到当于双面一样的币时,会不会有一种震惊,先爷早就想好了,让自己先于狗去,在活着的时候,先爷还祈祷过上天,让自己活得久一点,然后埋了狗,看着苗,等到人生终点时,他却选择让狗离开。

把自己当作肥料奉献给苗苗,当读到这些内容时,是冷漠吗?还是会难过?人与大自然的共生关系就是如此,人类种了玉米,供自己食用,然后人类的排泄物再供给大自然界的粮食的底层根部食用。当然这些玉米也被大自然的老鼠食用,在饥荒年代,居然,老鼠也会养活一人一狗一段时日。

大自然就是这样在人与动植物的循环里共生。在读此书时,若能有更多地思考,我猜测,大概就是关于这些看似残忍,而实际上底层逻辑里共生的关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