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食物。话说,在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征战胜利而归,当走到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境内,遇到了麻烦: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泸水河里巨浪滔天,弥漫着一股股诡异阴森的气氛,将士们根本无法渡河。

诸葛亮是怎么发明馒头的(馒头原来是1800多年前诸葛亮在祭祀时无意间发明的)(1)

泸水河

诸葛亮是谁呀,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的神人啊,可是眼前的这番景象也让他迷惑不解,完全没有了当年草船借箭的威风。这时的诸葛亮连忙像熟知当地气象的孟获(就是那个“诸葛亮七擒孟获”的那位)请教。孟获告诉诸葛亮,这个地方,人称蛮地。近些年战事不断,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河的,必须先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来祭祀,方可平安渡河。

诸葛亮是怎么发明馒头的(馒头原来是1800多年前诸葛亮在祭祀时无意间发明的)(2)

诸葛亮爱兵如子,怎肯用自己士兵的头颅来祭祀冤魂。况且用四十九颗人头祭供,岂不又增加了四十九个客死他乡的冤魂吗?如此循环,冤魂越积越多,泸水将永无宁日。此时的泸水河更是阴风四起,哀嚎遍野,士兵和战马都处于慌乱之中,都担心用自己的人头祭祀了冤魂,情形十分危急。诸葛亮定了定神,用坚定的语气对将士们说道:“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就是告诉士兵,你们不用担心,我是不会用你们的头颅来祭祀的,我自有主见。诸葛亮说罢,便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剁成肉酱,拌成肉馅,外面用面粉包皮,做成人头的模样,放入笼屉中蒸熟。诸葛亮亲自做法,将蒸熟之物放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将祭品一个个丢进泸水之中。受祭后的泸水,顿时风平浪静,天空云消雾散,大军得以顺利渡河。当时,这种祭品就成为“蛮头”,也就是如今餐桌上随处可见的馒头。

诸葛亮是怎么发明馒头的(馒头原来是1800多年前诸葛亮在祭祀时无意间发明的)(3)

在唐宋之前,馒头都是带馅的。元入驻中原后,慢慢有了不包馅的馒头。在《燕翼诒谋灵》一书里曾这样记载:“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之者,都谓之馒头。”到了清代,馒头在南北方的叫法上又出现了分歧,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叫包子;南方称有馅的为包子,无馅的也有叫“大包子”。时至今日,馒头的称谓仍各有其说。比如,北方称无陷的叫做“馍”、“卷子”(次称呼多在山东胶东半岛一代)、饽饽等;有馅的,南方还有称作“汤包”、“面兜子”的。无论咋养的称呼,如今的馒头已经离诸葛亮当年的“蛮头”相去甚远了。

诸葛亮是怎么发明馒头的(馒头原来是1800多年前诸葛亮在祭祀时无意间发明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