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

这里素以佛宗道源享誉海内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台州是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是山、海、水和谐的生态福地。

一起来看看山海之间那些遗留着的美好古村落。

1 高迁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

高迁位于距仙居县城20公里的白塔镇东南,始建于元代,现存村落格局成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总面积约35公顷。该村古建筑由吴白岩、吴应岩两兄弟及其后裔构筑,相继建成六翼马头宅院13座,目前这些古宅除少数一两座毁于火灾外,基本上保存完好。高迁也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

高迁的地理位置按照风水的讲法特别优越:她背靠永安溪,笔架山,前有景星岩好似屏风挡在前,旁边有一条河流流过。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

古村落里,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四合院式的建筑一个连着一个,白墙黛瓦,窄窄的弄堂宅院、门堂,巷道深深,很有江南的韵致。村民纯朴和蔼,会很自豪地跟你说这些宅院的故事。此外,在门堂里、窗棂上随处可见的雕刻,做工十分精细,或古拙、或飘逸、或简、或繁复,无一不恰到好处。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

高迁是仙居吴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耕读传家”是整个高迁文化的灵魂,几百年来,高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读,创造了高迁的辉煌历史。

2 管山村

位于仙居县东南部,紧挨永安溪,距离县城3公里,为仙居李氏望族聚居地之一。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5)

隋朝,一位高僧来到仙居,他在安洲山一带传经说法,百姓蜂拥相随。这位高僧就是天台宗五祖灌顶大师(561-632),后人为纪念灌顶大师这次的传教之行,而将此地命名为“灌山”,后人俗称“管山”。

唐长庆元年(821),唐穆宗执政时,李世民六世孙李道古深知朝政复杂,于是来到仙居管山小夹岭隐居。自此,李氏族人在管山一带生息繁衍。至明清时期,村落已具相当的规模,为仙居李氏望族聚居地之一,遂成仙居有名的大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6)

管山村现存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风格,其文化内涵、艺术、科学价值较高的有“文昌阁”、“露天戏台”、“南峰耸翠台门”、“会选科第台门”等。据民国甲申年续修的《仙居管山李氏宗谱》载,管山旧时有“石龙淋雨、水帘瀑布、正觉晓钟、夹岭朝烟、三湖望月、三峰插云、塔山夕照、桥头宿雁”八景之称,并有诗作留存。也许是古时管山人富有,当官的多。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7)

管山村的古建筑,可谓集仙居村落古建筑历史文化之精华。该村的“南峰耸翠台门”为清晚期建造,占地1714.75平方米,主体建筑共有四进,第一进为单檐简易小门楼;第二进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牌坊式八字形石构门楼;第三进穿堂,三开间带二弄,明间设中柱带单步前廊,后壁置挑廊;第四进正屋,七柱七檩,设二层厢房,东西厢房外侧各附有三个小院,正屋后侧附堂轩一个。整个台门建筑平台略近井字型,布局奇特,人物、走兽、花鸟雕刻精湛,镌字遒劲,不仅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8)

会选科第台门,建于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占地1122.04平方米,外墙置六翼马头,门楣上留下较珍贵的史迹。还有文昌阁、古戏台,都具有古建筑的艺术格局和较高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旧时仙居东部风俗、文化生活提供生动的现成实物资料。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9)

作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历史文化遗迹到处可见,颇具规模的“井”字形古民居保存完整。单体四合院古民居零星地点缀于幢幢新楼之间。一堵堵断垣残壁之间还镶嵌着富有美感的石花窗。古祠堂虽稍有破损,但格局、风貌基本保存完整……走进管山村诸多古建筑内,仿佛走进一座古村博物馆。

3 埠头村

千年埠头古村规模气势宏大,历经风雨沧桑,虽毁损不少,但总体框架犹存。大宅院、小洋楼、商业街、古桥梁、双眼井、马头墙、龙形瓦、石雕窗、三透九门堂……历历在目,每一处古迹都是那样别致,流淌着浓浓乡愁,述说着曾经显赫一时的埠头王氏家族在通渠四方、商贾云集的‘’永安丝路‘’上的创业故事。诚信经营,耕读传家,克勤克俭,富而不奢,向善崇德,达己达人,这是‘’儒‘’与‘‘商’’的文化融合,“善”与“富”的传承追求,埠头古街入口的朱相公(朱熹)殿,想必就是埠头儒商文化的最好印证。曾经的繁华恍如梦般消散而去,幸而其留下的建筑机理却清晰可见。尤其是清代中晚期时王氏等人留下的三透九明堂。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0)

民居前后左右相连,四面合围,走廊迂回,四侧有厢,气势非凡。房屋檐口、瓦当、斗拱等均有精美雕饰。正门大梁大多为镂空浮雕,内容为牡丹、鱼等图案;柱头拱雕饰也十分精致,有麒麟、白鹤、狮子等样式。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1)

雕梁画栋、瓦房石墙,在院落的正门上,“秀挹筠峰”、“秀挹南山”、“梧岗振彩”“彩映星垣”等门楣石刻还清晰可见,无不透露出屋主人的人文情怀。而现在大门已经被封,门扇也被卸掉了,石刻也渐渐被腐蚀。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2)

每一扇木窗,雕琢精美,刻有蝙蝠、云彩、缠枝莲或者宝瓶等图案,表现了古人对家族繁荣昌盛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每一处雀替,雕塑生动,华美精致,直线刚直硬气,曲线则柔和自然,实为古建筑的特色。有的还在雀替下加了一拱一斗,不仅增加了雀替的稳固,还加深了建筑构件的审美性,此为前代所没有。而今看来,更是岁月的雕琢,令人无限感概。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3)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4)

雕梁画栋、瓦房石墙,在院落的正门上,“秀挹筠峰”、“秀挹南山”、“梧岗振彩”“彩映星垣”等门楣石刻还清晰可见,无不透露出屋主人的人文情怀。而现在大门已经被封,门扇也被卸掉了,石刻也渐渐被腐蚀。

4 李宅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5)

位于仙居县田市镇李宅村,是永安溪畔首批全国传统村落。

马头墙高耸、近百间房子连绵的三透九门堂,在李宅村,时光仿佛在瞬间穿越了千年。李宅村是仙居李氏的主要聚居地,先祖李守贞原本居住在温州永嘉苍破村,南宋时为了避战乱,从温州迁到此处,至今已历经了17代,生活了近1000年。李氏家族自古文风鼎盛,“耕读传家”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南宋以来,李宅曾出现过六位进士,堪称“一门六进士”,是仙居乃至台州首屈一指的“进士村”。

5 张思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6)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7)

位于天台县平桥镇西南部,获“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称号,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张思古村临水而筑,依巷伸展,整个村落基本保持原生态风貌,青砖黛瓦,老宅深巷,铅华洗尽,古韵盎然。春天去张思古村,十里花海观花带,雪白梨花海,粉红桃花林,翠绿柳树行,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6 灵坑村

前有霞客古道,后靠苍山云雾,南产泳溪香鱼,北看云锦杜鹃,这就是天台县泳溪乡灵坑村。该村始建于明代,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村庄老屋错落有致,古朴中透出几分往日的雅致,仿佛一幅精巧的山水画。历经百年的灵坑古村像是个暮年的老人,静静地在山里守候,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8)

该村因徐霞客二游而得名徐霞客古村,村边的一条山道被称为徐霞客古道。

村庄依山傍溪而建,因山就势,全村阶梯式布局,村下是流淌不息的灵坑溪,村后是成片山林,村旁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其独特的“山水——田园——村落”格局和空间形态,是江南山区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古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木头,来源于村落周边的山林和溪滩,既就地取材又绿色环保,人工痕迹少,村口有石桥、古庙、古树、凉亭,古道、房屋、田园、山林、牲畜、溪流整体协调、浑然一体。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19)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0)

村内路道小巷,石头连着石头,当地人叫做“墙弄”,有的平铺,大多铺成踏道状,一出家门,总免不了爬上爬下,形成天然的石头街巷。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1)

据历史记载,柴氏于明末清初从宁海迁至灵坑村,胡氏祖先元辏乾隆二十年由天台东门迁灵坑村,别祖为宗筑室至今近三百年有余,历史悠久。现有胡氏宗祠、柴氏宗祠、四姓(周、吕、王、胡)宗祠、山岗殿、德星石拱桥、呆桥石拱桥、狮子庙、回山寺、狮岩庙等名胜古迹。

7 孔坵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2)

古名陇洲,位于临海市汇溪镇羊岩山东麓,海拔400多米,原有村民上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不断有人外迁,现常住人口不足400人。孔坵村的整体建筑风貌基本保持了清代后期至民国初期的特征,这些传统建筑依山势而建,连片成群,与周边山水和谐共存,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台州传统民居精巧典雅、粉墙黛瓦、色彩淡爽的独特魅力。村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有宝新义塾旧址、近仁堂、半耕堂、一心斋、中和堂、三余堂、耕礼堂、章氏祠堂等。村内村边还有东泰桥、中和桥、西安桥三座古石拱桥,至今保存完好,桥下溪流淙淙,长年不竭。

8 灰坑村

在临海尤溪镇江南大峡谷的源头,离镇上20多公里的峡谷深处,有一个幽静的古村,它叫灰坑。灰坑村三面环抱山林,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而过。群山环绕的瓦屋,细长曲折的石板路,青翠欲滴的竹柏、樟木,古朴自然,俨然世外桃源。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3)

在灰坑村,抬头仰望,便是一路峰峦叠翠,峡谷幽深,夏季也鲜少有蚊子的侵扰。参天的古树释放着清新氧气,原生态的风景令人卸下心防,幽幽神韵将思绪渐渐拉远……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4)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5)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6)

不足百人的灰坑村中,村民大多姓牟,青壮年为了生计和发展,大多已经下山了,村中多为老人小孩,村里的老人最喜闲坐在村头的老桥边聊天。在竹笋采挖季节,村头晒满笋干,风中飘着淡淡的竹笋香气,生活的气息弥漫开来。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7)

9 布袋坑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8)

黄岩区屿头乡的古村落。传唐末布袋和尚曾游方到此,故命名“布袋坑村”。

该村始于元末明初,先民依溪筑居,呈现一种袋形的建筑格局,也一直保持着溪石配木材的建筑风格。流水、古桥、木屋石墙、碧树竹林等,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为台州摄影基地、美术写生基地。

10 半山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29)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0)

海拔400余米,距黄岩城区约57公里,与温州永嘉楠溪江风景区相毗邻,境内群山起伏,云雾缭绕,风景秀丽,是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半山村位于富山乡富山大裂谷景区出口。村内古树繁多,尤以梨树为最。半山村始建于北宋,盛于芳和,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11 乌岩头村

黄岩宁溪镇乌岩头村地处宁溪镇西北角。1.48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积,280多人的小村,仍保存着基本完整的110间清代、民国古建筑群,延续了南方建筑畚斗楼的营造法式,成为研究南方建筑的一个范本。

乌岩头的时光,与古有缘。

清中叶,乌岩头先祖陈朝率陈氏一族从黄岩宁溪五部迁至乌岩头。三百多年风风雨雨,在这个小山村,陈氏一族在此生息、繁衍,风生水起。一块乌岩静卧,村庄得名。村边,曾有一座千年名寺——演教寺(双鱼古寺)已经湮灭于历史中。村口,古桥青藤缠绕,国家三级保护树种仍枝繁叶茂。村边的山上,曾有黄仙古道。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1)

村古迹众多,老村区域保留有规模达110间的清代古建筑群,最老的房子有近300年的历史,保存相对较好的几座大四合院和村前古老的石拱桥交相辉映,形成了黄岩西部难得一见的古村景致。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2)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3)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4)

解放前,本村是通往仙居的必经之处,作为黄仙古驿道之一,每天有上百人肩挑私盐从温州乐清大荆等地经过此地贩往仙居、金华、义乌等地。文革期间,该村亦是仙居木材贩运的重要通道。

12 白璧村

村落位于温岭市坞根镇西部,地处白璧山西麓。《嘉庆太平县志》记载:“白璧山,其山崖壁峭立,坻堮嶙峋,一片璧色,或说尝掘得白璧于此。”村属沿海丘陵区,是一海边村落。村落垒石为屋,别具特色。村中至今犹存三座碉楼,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温岭碉楼的组成部分。

“海风拂面波作镜,青山绕宅翠为屏。”抵达山村,在村中漫行,一片盎然的绿意里,一座座小石屋挤挤簇簇,沿着山坡次第散开,那么自然,那么宁静,那么质朴,陶渊明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油然从心口涌出。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5)

白璧村每一座小石屋都让人注目流连。墙体用天然石块随意地垒砌,石块之间填泥土或灰浆粘接,厚实坚固。石块或大或小,形状各异,粗、拙、野、乱,有一种不受约束的美。用当地随手拈来的石材,以简单适用的技术建造石屋,让它们像一棵树一样在村子里天然生长,人与自然以这样的姿态相处,最好不过了。

尊重自然、亲近自然、顺势而为,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笔。用当地随手拈来的石材,以简单适用的技术建造石屋,让它们像一棵树一样在村子里天然生长,既经济,又和谐,人与自然以这样的姿态相处,最好不过了。殷实些的人家,会在门楣、窗楣上做些装饰。简单点的,只做出几道弧形的线脚;复杂些的,做成门套、窗套的样子,用图案略加点缀,屋子的立面就更加生动丰富了。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6)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7)

在一片低矮的石头屋中耸峙而出的,要数那一座座的碉楼了。民国时期,温岭股匪甚盛,兴则立寨于内陆,败则隐匿于海岛,居民深受其害。白璧村位于山海之间,旧多匪患,多建有碉楼以防匪。至今,村中还留存有三座碉楼。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8)

13 东沙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39)

东沙渔村依山傍海,建筑以石屋为主体,层层叠叠。

远观之,石头山下石头屋,石头屋前石头路;屋咬山,山抱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海上布达拉宫”的美称。村口蓝天白云隧道,号称最美网红隧道。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0)

整个渔村石屋沿着山脉层层叠叠往上而建,台阶而上,到处特色海饰装扮石屋外墙,风情独特。登顶无论古炮台或灯塔都极其震撼,特别是其普安灯塔,三面环海,洁净辽阔震撼心灵。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1)

目前,渔村建有渔海民俗馆、海防历史展示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当然还少不了玉环渔民画,石屋墙壁、山脚沿海围墙等场景中,各式渔民生活风采的展示。

14 东屏村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2)

三门东屏古村,历经明中期倭寇肆扰,清初海禁毁村,几度涅槃。历史年轮,将古道、古街、古建筑留给了世人。如今,这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这里是三门县陈姓聚居第一大村。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由东阳人陈拱辰始迁于此。至今,已传至第三十二代。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3)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4)

东屏古村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三门县横渡镇湫水山腹地,濒临三门湾海口。背靠龙母山,环村皆山。前邻南溪,近接琴江。有控山带海之势,得屏山颍水之胜。因村东的东坑山形似帷屏而得名。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5)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6)

曲巷众横,古宅幽深。这里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古屋老房,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村庄采用组团式布局,修建厚墙、狭巷、窄窗为代表的海防特色建筑,被誉为“中国海防文化第一村”。古街沿溪而建,民宅随地势而筑,错落有致。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7)

村内保留陈氏宗祠、“华堂三台”等多处历史建筑,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村落中,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雕刻,经历了200余年风雨的飞檐翅角,无不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气派与荣耀。

15 凤阳章村

位于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东南面。村落的五凤楼规模恢宏,布局合理,工艺精湛,至今基本保持原貌,是独具风格的江南民居建筑群。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8)

在台州路桥,一个人漂游到一片土地上,安顿下来,这一停顿,就是几百年。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村庄,一个姓氏变成了一部家谱。有婴儿出生,有老人死去,家族更替的故事宛如平静的河水下面却有暗流涌动,惊心动魄。这个村庄就是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的凤阳章,这个家族就是管氏家族。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49)

新桥是管氏的聚居地,当地还有一个称呼是“新桥管”。五凤楼就是管家历史的见证。据《新桥管氏宗谱》记载,元至正元年(1341),有一管姓人,到新桥收租,看到“山水明秀、土田肥美,遂徙居焉。就所购故庄,僻基五亩余,营宅百余楹,后居高楼为书室”。这是有关管氏迁居的最早资料。他有三个儿子,老二(后发展成二房)居处就是老屋里。从建筑风格和管氏族人传说可知,中间三进早建,称为三透九明堂,大约建于乾隆年间之前,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地扩大,前后端屋及两旁凤翼后补,并且续有修葺,成为现在的五透宅院。

浙江台州深山里的古村(浙江台州最美15处古村落)(50)

清代后期,二房“汝”字辈中的管蔚农中了举人,到四川的一个县里当县令。由于有了功名,所以允许在家门前竖起了四副旗杆和石坊。二房人有钱有势,又有较高的文化档次,所以聚集而居,形成一个大家庭。后来二房人还是住不下,所以又择地另起了房屋。那原先的五透及两旁凤翼称为“老屋里”,而在外面新建的处所叫“新屋里”。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