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艳阳高照,趁着晴好天气,彭水润溪乡凉水村村民苏红胜拿着渔网,来到自家承包的鱼塘,将水面的落叶杂草打捞干净。

“今天有游客说好了要来垂钓,我把鱼塘清理一下,给游客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垂钓环境。”苏红胜边说边将捞起来的杂草放到一边的垃圾桶里。

彭水县的养殖业(彭水生态养殖走出致富路)(1)

苏红胜在清理鱼塘。

苏红胜是凉水村3组的贫困户,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本来在外务工的他回到了家乡,没了务工收入,父亲治病所需的医疗费像块巨石一样压在他的身上。

当时的苏红胜万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实现月收入过万的梦想。“多亏了方书记,我现在终于甩掉了贫困帽。”

苏红胜口中的方书记是凉水村驻村第一书记方冲,2018年,方冲来到凉水村,第一件事就是遍访贫困户。

“村里80%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缺少劳动力,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为零。”摆在方冲面前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通过不断地摸排走访,方冲发现,凉水村耕地面积以梯田为主,海拔在400米到700米之间,不适合发展经果林。“凉水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水质好,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村里有5口废弃的山坪塘,面积足有40亩,不好好利用起来太可惜了。”

于是,方冲和村支两委经过商议,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养鱼。

集体养鱼还是将鱼塘承包出去?经过深思熟虑,方冲决定将40亩鱼塘全都承包出去,所收取的租金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承包出去之后,村民的积极性更高,鱼塘管理得更好。”方冲说,5个鱼塘租出去,村集体一年收取3.5万元的租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村民也实现了增收。

在村里的公告栏贴出山坪塘出租的消息后,苏红胜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方冲,成功以4000元一年的价格租下了这个5亩的山坪塘,用于发展生态养鱼。

“去年初,我买了2万多尾鱼苗投放进去,还买了渔网、船只,花了差不多4万元。”今年9月20日,苏红胜的鱼塘对外开放,仅一个多月就挣了一万多元。“来垂钓的收费标准是每人5小时100元,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人来垂钓,饿了就订我家的快餐,15元一个人。”苏红胜高兴地说,又多了增收的渠道。

由于苏红胜家鱼塘的鱼从来没喂过饲料,肉质鲜美,品质高,来垂钓的多是回头客或是熟人介绍。

闵政就是回头客之一,自苏红胜的鱼塘开始营业以来,闵政已经来了6回。“一开始是在钓鱼QQ群看到别人推荐的,来了一次之后,发现环境很不错,鱼的品质也很不错,就成了常客,也会推荐喜欢钓鱼的朋友来垂钓。”

如今,苏红胜的鱼塘成了自家的致富塘,凉水村曾经废弃的山坪塘也成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增收的“聚宝盆”。“我们正在规划修建产业路,到时候,车子可以直接开到鱼塘附近,游客垂钓更方便。”方冲说,游客多了,人气旺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会变得越来越多,凉水村的致富路也会走得越来越宽广。

—END—

作者:李亚军 任鱼萍

编辑:彭雪︱编审:黄智宇

审核:陈发伦 | 策划:温江华

彭水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