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桂冠,长时间都戴在东汉时的宦官蔡伦的头上,这是因为《后汉书·蔡伦传》里有明确的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散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候纸’。”在没有其他历史文献证据的情况下,后人便把纸的发明者的桂冠戴到了蔡伦头上,数千年来以讹传讹,造成了错误的观点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纸是在西汉时发明的)(1)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永平四年(61年)。蔡伦从小跟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平十八年(75年)蔡伦被选入宫去当太监,担任较低的职务:小黄门,时约15岁。章和二年(88年),他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他还做过管理宫廷用品的官: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和其他各种器械,因而经常和工匠们接触。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对他影响很大。

当时,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又太贵,丝帛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于是,他开始研究改进造纸的方法。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头、渔网等原料来造纸,他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一段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这个重大成就报告给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纸是在西汉时发明的)(2)

元初四年(117年),蔡伦负责监典校订经书,校订完成后要将所抄副本颁发给各个地方官,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用纸抄写儒家经典的高潮,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最得力的工具。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纸是在西汉时发明的)(3)

这一切似乎都明白地告诉我们,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然而,今天的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另一段史实。1957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西汉晚期的“灞桥纸”,其后,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关纸”,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从这些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纸是在西汉时发明的)(4)

这些考古发现使人们对“蔡伦是纸的发明者”这一观点提出了异议。其中有些人认为,这些纸的年代都比东汉早,因此可以说,在蔡伦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纸,所以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另一派专家则对出土这些纸的古墓或遗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的纸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虽然在西汉时期中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造纸技术处于初级阶段,而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今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纸。因此,部分专家指出,蔡伦对纸向中国、向世界的推广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即使不是最早造出纸的人,也可以算作“造纸术”的发明人。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纸是在西汉时发明的)(5)

然而在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纸,与以往考古发现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还有用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经专家考证,这张古纸的“生日”是西汉早期,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三百多年。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纸是在西汉时发明的)(6)

除此以外,在史籍里,早在东汉以前,也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如《三辅旧事》上曾说: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个主意,教他再去见汉武帝时“当持纸蔽其鼻”。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又如《汉书·赵皇后传》记载: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要害死后宫女官曹伟能,就派人送去毒药和一封“赫蹄书”,逼曹伟能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解释,“赫蹄”即“薄小纸也”。以上有关纸的文献记载,都早于公元105年,即蔡伦向汉和帝献纸那一年。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纸是在西汉时发明的)(7)

这些都能有力地证明,纸是在西汉时发明的,并非蔡伦首创。但是,他在造纸史上的功绩仍然是极其伟大的。正是蔡伦所作出的努力,为人们提供了廉价优质、适于书写的纸张,从而使纸张的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引起了书写材料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