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通讯员 宋海涛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西工区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洛阳市委决策部署,积极融入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建设,深入实施“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固态势、调结构促转型、强宗旨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抓党建转作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期间,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主要指标增速领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近500亿元。全市经济、商贸、金融、交通、消费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入选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荣获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
城市道路交通便捷
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 转型发展提速提质
西工区坚持一手抓项目建设“牛鼻子”,一手抓场域载体“强磁场”,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商务与文旅融合,完善提升“一区、两带、六圈、七街”服务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全区招商引资累计引进省外境内资金308.5亿元、省内资金214.7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7个。华美达酒店、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业运营,擦亮省级商务中心区品牌。
新都汇商业步行街
成功获批“郑洛新”自创区洛阳片区辐射区、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实现“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分别是“十二五”末的5.6倍、2.8倍,创新驱动显著增强。
加快构建以临空产业、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为主的“1 1 3”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园区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寒武纪、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一批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落户西工,现代工业加速壮大。
绿色西工
“都市商务游、历史文化游、红山生态游”三大文旅板块协同发展,西工小街、汉屯路特色文旅商业街区成为文旅打卡地、都市新地标。红山樱桃沟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休闲观光园区、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文旅融合卓有成效。
动力活力持续迸发。“一网通办”率、“最多跑一次”比率均达到100%,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洛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邮政豫西分拨中心成功落地,B型保税物流中心加快申建,洛阳红山多式联运中心、顺丰产业园开放项目全力推进,积极打造区域双向国际物流中心,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以人为本 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
西工区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谋划实施好省、市、区重点民生实事,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幸福生活更有温度和质感。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续建道路78条,轨道交通1、2号线交汇,3座立交互联互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完成33个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小游园建设,新建亲水乐道50.7公里。新建改建停车场38个、公厕66座、中转站10座,城区重点区域亮化智能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齐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实施89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惠及居民2.4万户,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生态环境优美的涧河西工段沿岸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累计投入民生资金75.2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倍和1.5倍,民生福祉全面改善;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多项指标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免检通过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健康西工全面推进;市级以上非遗项目22项,建成17座城市书房,文化事业更加繁荣。
管党治党成效卓著。筑牢思想阵地,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固本强基,成立全省首家互联网行业党委、全市首家“红色楼宇”,3家单位荣膺省级党建示范点。全区人心思进、事业思干、发展思变的局面更加巩固。
落实新定位 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
迈入“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西工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作为洛阳市中心城区的核心板块,西工区将抓住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和洛阳加快副中心城市、都市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按照洛阳市委“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要求,坚持“33328”工作思路,聚焦聚力、持续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争当洛阳都市圈建设排头兵。
金水河湿地公园
西工区将持续深化“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发展战略,明确消费引领、开放统领、融合为要“三条路径”,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红山片区“三大板块”发展势能,强化项目建设、场域载体“两个抓手”,大力发展商贸服务等“八大产业”,全面建设全市服务业发展引领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宜居宜业中心城区、临空产业核心区及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建设活力新西工、共创西工美好未来新局面。
编辑:洛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