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们回看历史,发现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时候,同样孕育着重大机遇,无论是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乃至2020年新冠,只要能够把握机遇,就能实现螺旋式循环增长,莫怕莫慌!

2003非典影响经济但恢复迅速

2002年11月广东顺德发生非典疫情,到2003年6月24号世界卫生组织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非典持续了近8个月。其中4月到5月是疫情高峰期,截止当年8月,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人数达349例。

2003年上证指数,是从4月开始出现下跌,其中经历了6-11月最漫长的下跌期,上证综指月K线连续五连阴,直到11月中旬才出现明确转机,才一路回复上涨。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经济4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疫情高峰期所在的2季度,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的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 非典发生时期,中国正处于经济上行阶段,疫情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2)

2001年到2006年,中国实际GDP的增速分别为8.3%、9.1%、10%、10.1%、11.4%和12.7%,还是逐年加快的态势。而从消费数据上看,非典的影响也是临时性的。在疫情高峰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增幅放缓到了4.3%,6月就上升到8.3%。其中化妆品类消费,5月同比增速为14.6%,6月即涨到16.8%,整体比较平稳。

非典前已孕育一批新兴的本土化妆品牌

90年代,“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我们的小护士”,“雅倩Arche”,“丁家宜一洗白”是老百姓耳能熟详的本土化妆品牌。同时外资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开拓疆土,玉兰油、旁氏、妮维雅、欧莱雅等占据中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则以低价占据中低端市场。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加入贸易组织,给化妆品行业带来了机遇。1998-2002年之间,一批新兴本土品牌纷纷诞生,如美肤宝、丹姿、丸美、相宜本草、自然堂、韩束等。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3)

2003“非典”后,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和羽西

2003年12月11日,欧莱雅宣布收购小护士。此前欧莱雅在中国销售额仅有15亿元,销售渠道局限于百货商场,收购小护士在拓展渠道、增加大众品类、扩大产能等多方面为欧莱雅布局中国市场迈出重要一步。随后,2004年欧莱雅将科蒂集团旗下羽西收入旗下。2013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为132.8亿元,十年后销售额增长了785%。

1998-2008十年积累促国牌营销内战爆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的细分,本土品牌在2003-2008这五年间年,出现了较强的功能细化趋势,如精油品牌嘉媚乐、韩伊,面膜品牌美即,彩妆品牌卡姿兰,海洋护肤珀莱雅,补水就用温碧泉,珍珠美白欧诗漫,再加上2000年前后诞生的品牌如美肤宝、丹姿、丸美、相宜本草、自然堂、韩束,本土品牌竞争已经十分激,一场蓄势爆发品牌内战即将到来。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4)

2008经济危机后,本土品牌登上主流舞台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GDP增速受到影响,但在2009-2012年又出现了一个增长的小高峰。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使得中国社会及文化受到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对本国品牌的心态。消费者逐渐发现本土品牌的性价比更高,外资品牌的光环逐渐退去。2011-2015欧莱雅中国区年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8%、12.4%、10.2%、7.7%、4.6%,增长乏力。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5)

相较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朴素、90年代的喧嚣,丸美“弹弹弹,弹走鱼尾纹”、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及韩束“释放你的美”等,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化妆品行业无疑是一个依赖于营销的行业,几乎所有品牌都是通过巨额广告投入杀出一条血路,中外品牌概莫如此。

2011年珀莱雅2亿冠名湖南卫视金鹰剧场,年度大剧《宫》热播,珀莱雅销售额至少增长了33%;

2012年自然堂正式成为中国跳水队的官方合作伙伴,美在巅峰,征战伦敦;

2012年相宜本草独家冠名东方卫视《舞林大会》,打出本草护肤第一品牌;

2013年百雀羚独家特约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民族品牌之光重新绽放;

2014年韩束5亿冠名《非诚勿扰》,包揽江苏卫视多个优质节目和剧场资源;2015年韩束以10亿元一举拿下湖南卫视《2016金鹰独播剧场》及《天天向上》的独家冠名,堪称国产品牌广告投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通过取得一线卫视热剧冠名或拿下王牌栏目独播权等,成为这一阶段本土化妆品品牌抢夺渠道话语权最热门的方式。

2015年渠道突变,外资高端和新国货征战市场

2014-2015年,在国货大牌化妆品均迎来发展巅峰期的同时,一方面,外资品牌开始拓展电商渠道,瞄准中产强大购买力带动着高端市场,对全媒介的投入从传统向线上线下整合;另一方面,本土互联网新锐品牌破势入局和微商品牌随社交平台和直播逆势崛起,如英树、完美日记、花西子、橘朵等等,他们聚焦95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创造品牌和表达品牌,这一切改变随着CS线下渠道成长起来的国货大牌发起了强烈的冲击。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6)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7)

2020新冠疫情影响:未来是整合,是创新

2019年是化妆品牌竞争最激烈的一年,电商、微商化妆品牌此起彼伏,各领风骚。而如今新创业的美妆品牌还在野蛮成长过程中,整个美妆市场如今群雄混战,正向着领域更细分、品类更齐全、产品更安全健康方向发展。尤其在新冠状肺炎疫情之后,不仅消毒杀菌类产品的销量会走高,与清洁产品相关的护手霜、身体护理品类也会上升。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8)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9)

2020新冠疫情影响:未来肩负企业责任

2月11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告管理的通告》,要求严格履行广告活动主体责任,不得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制品提供广告服务,严禁发布虚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治疗、治愈、偏方”等内容的广告,不建议发布易导致人群聚集、增加感染风险的商业促销、展览展销、商业演出、游乐活动等广告,鼓励发布疫情防控公益广告。这也是一个机会。

化妆品发展史及原理(回顾化妆品发展历史)(10)

如果我们回看历史,发现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时候,同样孕育着重大机遇,无论是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乃至2020年新冠,只要能够把握机遇,就能实现螺旋式循环增长,莫怕莫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