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位于福建中部,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由于交通便利,其陶瓷生产总是与海外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宋元时期就开始受到景德镇的影响,大量制作作为青白瓷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巩义窑白瓷的烧造历程(中华陶瓷烧造的艺术珍品)(1)

由于明代德化白瓷的瓷胎是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其氧化钾含量也高达6%,烧成后玻璃较为明显,胎质致密,透光度良好。其釉也比较特点,既不同于唐宋时期北方的白瓷釉,也不同于景德镇的白瓷略带青色,而是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对着阳光照看,可以看见釉中隐现粉红或者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中国白”等名称。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产品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均名传于世。

巩义窑白瓷的烧造历程(中华陶瓷烧造的艺术珍品)(2)

德化窑的白瓷品种主要有器皿和雕塑两大类。在器皿中又分供器和日用器两种,供器种类主要有香炉、烛台、花瓶等。日用器主要有酒杯、碗、碟以及文房用品。瓷雕多为佛像、道教神像为主。当时瓷像名家有何朝宗、林朝景等。他们的名字也常常刻在他们的作品背后,其中何朝宗最为有名。

巩义窑白瓷的烧造历程(中华陶瓷烧造的艺术珍品)(3)

何氏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著名雕塑家,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擅长木雕、塑雕,尤其精于后者。他所雕塑的观音像以世俗女子形象为蓝本进行艺术加工,无论是整体的塑造,还是眼神、面部肌肉、手指的细部刻划,都一丝不苟,准确生动。坚细的胎质配以莹润的白釉,各式各样的观音愈发显得如脂似玉、宛若出水芙蓉,典雅可爱,令人叹为观止。其艺术作品历来是国内外大博物馆、收藏家竟相猎取的艺术珍品。

巩义窑白瓷的烧造历程(中华陶瓷烧造的艺术珍品)(4)

德化窑传世的器物,供器和瓷雕占了绝大部分,一方面可能是民间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供皇宫所用,因为在清宫旧藏中,有不少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的传世品存在,所以可以断定德化窑不仅仅是民间用瓷的窑场,还是一处为明清两代宫廷生产过供品瓷器的民窑场。

巩义窑白瓷的烧造历程(中华陶瓷烧造的艺术珍品)(5)

由于德化瓷本身的瓷质很好,为了展现其本身的质地美,其制造过程中较少用彩釉,尤其是瓷雕。正因为如此,其装饰方法中少有绘画,主要方法是刻划、堆贴、浮雕、透雕四类。花纹较为简单,多见的是梅花纹、叶纹、旋纹、回纹以及各式小动物纹,还有就是仿青铜的兽面纹和道教的太极纹等,包括其生产的日用瓷器也是如此。

巩义窑白瓷的烧造历程(中华陶瓷烧造的艺术珍品)(6)

明代德化窑瓷塑作品,大多比较精巧,其时代风格非常有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就是人物形象极为夸张,尤其是人物的形象塑造得均十分有神, 无论是佛像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些夸张的成分。第二点人物性格刻画细腻,不仅对人物的神态表达准确,甚至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十分细腻。第三点就是人物刻画有简有繁,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是有简有繁。一般来说,人物的头部特征和衣着特征均塑造得十分繁复。例如头发结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面部的微表情针对喜怒哀乐均有相应的纹理。即使是相同的微表情,眼神也随之变化,起伏不定。人物的衣着多体现在衣裳的褶皱方面,尤其是佛像作品对衣衫的要求更高,衣衫洒脱自如,甚至细部的褶皱都刻画精细,从而更好地渲染佛像本身的境界。除了繁复的瓷塑作品之外,也有一些风格简略的作品出现,如有的婴戏孩童形象轮廓分明,面部表情不作过多地修饰,尽可能地展现出自然真实的一面。

巩义窑白瓷的烧造历程(中华陶瓷烧造的艺术珍品)(7)

德化窑烧造的瓷塑作品最为精巧,明代已形成了自己的技法和风格。器物造型优美、神韵动人、线条柔和、衣纹深秀。坐者庄严肃穆,衣角柔和飘垂;立者衣巾临风飘指,俨然驾云渡海,堪称一绝,被日本和欧洲国家誉为“东方艺术”。德化窑烧造的案头小雕塑也为明代晚期的瓷坛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