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时候,为响应国家号召,毛主席提出的人多力量大,所以普遍的孩子都比较多,但是我们发现,不管什么样的家庭,孩子有多少,总会有一个不成器,即使是父母的背景非常好都不例外,好像根本不会用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童年家庭心理创伤(上世纪家里孩子普遍多)(1)

父母爱情中的三儿子江卫民就是这样,按理说家里父亲是岛上的司令,是一把手,母亲虽然只是一个小学老师,但是出身于资本家,对于母亲的气质也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大哥江卫国和二哥江卫东都参军了,姐姐也在父亲的关照下,在眼皮底下当兵,还成了政委,妹妹考上了山东大学,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就他当年上山下乡留在了农村,娶了当地的女孩,有了孩子,可是两口子没有一技之长,在农村又不好生活,来投奔爸妈还被嫌弃,最后在爸妈的资助下开了个茶馆,也算是慢慢走上正轨的,可是依然不如哥哥姐姐和妹妹他们。

童年家庭心理创伤(上世纪家里孩子普遍多)(2)

江卫民从小性格懦弱,总是告密,姑姑就说看他没个爷们儿样,卫民在岛里呆烦了,所以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想也没想直接走了,可是再想回来已经错过了当兵的最佳时机,除了妹妹之外,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几乎都沾了父母的光,只有他,这么好的资源都不会利用,眼高手低的连洗衣店都不愿意去做。这个儿子也着实愁坏了江德福和安杰了。他和姐姐江亚菲是龙凤胎,估计是姐姐把所有的好事都占了,所以到他这里只剩下一些瓜落儿了,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不存在谁抢谁的,爸妈是大家的爸妈,谁也没说不让他去当兵,是他自己不愿意的,怨不得别人。

童年家庭心理创伤(上世纪家里孩子普遍多)(3)

和父母爱情同坐标的就是金婚了。佟志和文丽没有那么强大的背景可以安排好子女的就业问题,他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了,四个子女中,只有南方学习比较好,考上了研究生,还去了美国读书,燕妮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好在后来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人,两口子在新西兰定居做生意,过得也很好,多多从小被嫌弃,后来自暴自弃交了好多的男朋友,但是老天对她还是不薄,庄狗子在那里等她,也成就了一段姻缘。只有唯一的儿子大宝不让人省心,做生意挪用公款买房,后来还得佟志去给他擦屁股,酒驾出车祸去世后,还留下了一个遗腹子,这个儿子来的不容易,但是走的也太容易了,还留下了一堆烂摊子,都是从小惯出来的毛病。

童年家庭心理创伤(上世纪家里孩子普遍多)(4)

可见不管父母的背景如何,子女有出息的依然有出息,没有出息的饶是父母资源再好,他也不会利用。要说江德福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子女去当兵,那子女如果干的不好,能当上旅长、政委吗?打铁还需自身硬,说别的都没用。

童年家庭心理创伤(上世纪家里孩子普遍多)(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