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的李姓排名(百家姓历史名人)(1)

百家姓

百家姓历史名人(三十二):李姓

70、李克用:

李克用(856年—908年),字翼圣,本姓朱邪,朱邪赤心(李国昌)的儿子,沙陀族,神武川新城(今山西雁门北部)人。唐末至五代初年军阀。李克用别号“李鸦儿”(他的军队主力称“鸦军”)、“独眼龙”(李克用一目失明)、“飞虎子”(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三郎”(应该是兄弟排行老三)。

李克用十五岁时即从军。唐僖宗(李儇,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第五子)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起义。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长安,李克用被命为河东节度使。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自河东南下大败黄巢,黄巢自杀身亡。光启元年(885年),朝廷讨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唐朝末年藩镇将领),李克用进军关中击败静难节度使朱玫(唐朝末年藩镇将领)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晚唐军阀),唐僖宗逃往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乾宁二年(895年),李克用再度勤王,败李茂贞(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军阀)、王行瑜(唐朝末年将领)和韩建(晚唐军阀,五代后梁宰相)三帅,救出唐昭宗(李晔,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因功被封为晋王。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原黄巢起义军首领,归附唐朝后,唐僖宗赐名“全忠”)代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李克用仍以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葬在今山西代县。其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后,追谥李克用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除三太保李存勖之外均为李克用的养子,他们是大太保李嗣源(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二太保李嗣昭(本姓韩,原名进通,唐末五代晋国名将)、四太保李存信(本姓张污落,其父张君政,回鹘族)、五太保李存进(原名孙重进,生父孙牷)、六太保李嗣本(本性张,生父张准为铜冶镇将)、七太保李嗣恩(本姓洛,五代后唐名将,吐谷浑族人)、八太保李存璋(五代时期军事将领,字德璜)、九太保李存审(即符存审,原名存,字德祥,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后唐名将)、十太保李存贤(字子良 ,本姓王,名贤,后唐时期政治人物)、十一太保史敬思(沙陀族,昭武九姓出身,唐末五代时期名将)、十二太保康君立(唐末五代将领)、十三太保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粟特族,唐末著名的猛将)。

百家姓里的李姓排名(百家姓历史名人)(2)

历史上的沙陀族

71、李存勖:

李存勖(885年—926年),本姓朱邪,字亚子,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善于骑射,文武双全。唐朝末年,李存勖跟随父亲李克用征战四方,颇有功勋,累迁检校司空、晋州刺史。天佑五年(908年),出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同光三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建立后唐。

李存勖在位前期,吞并岐国(唐末五代时期割据凤翔的藩镇,岐王李茂贞所建),灭亡前蜀(五代十国之一,王建所建,定都成都),取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东川和西川的合称),征东南方割据诸国。李存勖执政后期,沉湎声色,重用伶人、宦官,给自己起个艺名“李天下”。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伶人郭从谦发动兵变)被杀,时年四十二岁。李存勖在位三年,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安葬于雍陵(今河北省新安县北)。

百家姓里的李姓排名(百家姓历史名人)(3)

李姓图腾

72、李嗣源

李嗣源(867年—933年),字邈佶烈,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克用养子,十三太保之一。李嗣源称帝后,更名李亶。李嗣源善于骑射,骁勇善战。攻打后梁,征战河北,辅佐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嗣源屡立战功,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受到猜忌。同光四年(726年),李思源奉命镇压邺都兵变(军士皇甫晖劫杀指挥使杨仁晸,胁迫银枪效节指挥使赵在礼,攻入邺都,据城反唐),率军攻回洛阳。李存勖遇害后,李嗣源自称监国,即位为帝,年号天成。

李嗣源执政前期,杀贪官、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李嗣源执政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割据两川;权臣安重海(后唐大臣)跋扈乱政;李嗣源次子李从荣(长兴四年拥兵谋反,兵败被杀)骄纵不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逝于宫中,享年六十七岁。谥号盛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安葬于徽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境内)。

百家姓里的李姓排名(百家姓历史名人)(4)

李从珂洛阳自焚

73、李从珂:

李从珂(885年—937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镇州平山县(今河北省平山县)人,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端谨稳重,沉默寡言,勇猛刚毅,跟随李嗣源征战四方,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长兴二年(931年),出任左卫大将军,西京留守。长兴三年(932年),李从珂拜检校太尉、凤翔节度使。长兴四年(933年),李从珂废黜后唐闵帝李从厚(小字菩萨奴,后唐第三位皇帝,李嗣源第三子)后,自立为帝,年号清泰。李从珂从善如流。清泰三年(936年),李从珂无力抵抗石敬瑭(五代十国后晋开国皇帝)和契丹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终年五十二岁,葬于徽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