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友志,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前在涟水县保滩街道司法所工作,他是涟水县“政法先进个人”“涟水好人”及淮安市“十佳金牌调解员”、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他创办的“老庞调解工作室”被淮安市评为“金牌调解室”。

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的四个人(六心铸金牌甘为)(1)

“热心矛盾调解、精心调查原委、细心倾听诉求、耐心做好疏导、诚心解决问题、全心依法服务。”这是庞友志30多年来从事司法调解工作的经验总结,他运用“六心调解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万余起,调处成功率99%以上。有一天,庞友志在办公室调解一起邻里纠纷时,突然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奶奶哭着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庞友志立即吩咐人进行安抚,等到邻里纠纷调解结束,他顾不上喝一口水,马上走到老奶奶跟前,耐心了解事情原委,原来是在拆迁时老奶奶同意把自己的房子划在了儿子的名下,等到拿房时儿媳妇却拒绝老人入住。庞友志思考了一下,有了调解方案,他再三嘱咐老奶奶调解时要配合的事项。第二天,庞友志把老人和儿媳妇叫到办公室时,他首先批评老人来司法所处理家务事是对儿媳妇的不尊重,农村不是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话吗?然后肯定儿媳妇的勤劳、贤惠和孝顺的心理,最后才批评儿媳妇不赡养老人以及对当初拆迁时承诺出尔反尔的不妥。就这样,儿媳妇心服口服地把老人带回去了,并答应一定把老人的房间收拾得和自己房间一样漂亮,并请庞友志监督她以后的行为。到目前为止,这一家人相处得和和美美的。

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的四个人(六心铸金牌甘为)(2)

缺口村王某因病去世,在外工作的大儿子在父亲“六七”祭日回家途中不幸车祸身亡,几个月后王某妻子也离世。土地确权期间,小姑子私自做主,把她大哥家土地划给了老二家,大儿媳带着儿子回家时才发现自家的土地没有了,协商无果后便找到了司法所。经了解,王某二儿子一家在昆山创业,庞友志于是和司法所另一名同志前往昆山。王某的二儿子见到他们连一句招呼都不打,庞友志开门见山地说:“看到你过得好,我很开心,因为你是我们村里出来的人当中事业最顺利的一个,作为家乡人我很自豪。在我们老家,兄弟当中有人去世了,他的遗孀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其他兄弟有责任倾力帮助,这种亲情是要传承的,不为别的,就因为一奶同胞,就因为那份亲情,就因为生而为人啊。”就这样,庞友志用亲情唤醒了冷漠,顺利地解决了这起家庭土地确权纠纷。

庞友志始终坚持“早介入、清现场、明是非、解怨恨、重结果”工作导向,采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方式成功调解多起纠纷。

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的四个人(六心铸金牌甘为)(3)

当“两在两同”的号角吹响,庞友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坚守在调解岗位上。今年正月初五一大早,“老庞调解工作室”一下子涌进来30多名农民工,他们情绪非常不稳定:“我们累死累活一年,一分钱未见着,这年过得太窝囊了。”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还有人没戴口罩。“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聚集,你们立即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站好,派两个代表进来和我细谈。”庞友志详细了解缘由后,第一时间电话与多方联系协调,并采取以情感化、法治教育等多种方法,仅用三天时间就解决了这起纠纷。

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的四个人(六心铸金牌甘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