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女性的发型真是五花八门。有飘飘长发,有利落的短发,过耳,齐肩;有的露出宽阔的额头,有的则用一缕缕头发盖住,或顺直或蜷曲,这些垂在额前的头发,用保定方言就叫“齐眉穗儿”,也有的叫“头发帘”。

现在的齐眉穗是用来修饰脸型的。比如圆脸的人可以留偏分而有层次的头发帘,这样能够使脸形看上去修长一些。如果长脸则可以留能整个覆盖住额头的头发帘,视觉上有缩短脸部的效果,能够使脸型看起来饱满圆润。但是最初留头发帘并不只是用于美化修饰,它还有象征和标志的作用。李白有一首《长干行》写到了女孩的头发帘。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表达的是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通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回忆孩童时代的他和她,写出了一对活泼少年天真无邪的可爱形象。而这里的“妾发初覆额”女孩留着头发帘,就是一种幼年的标志。用保定方言翻译的大意是

当年俺还是齐眉穗儿盖额头,

有一回在门前摘花儿犯了愁。

你见俺犯难骑着竹马飞奔来,

绕过井栏愣把青梅摘到了手。

咱俩擎小一块儿住在长干里,

投了脾气顺了眼奏是玩不够。

“覆额”的头发在保定方言版的《长干行》中,便成了“齐眉穗儿”,普通话叫刘海儿。

保定话方言动画版(老保定方言拾趣)(1)

普通话的“刘海儿”,像是一个人的名字,怎么就指额前垂的短发了呢?它的本义是“留孩发”的意思。古时候,小孩子的头发都是自然下垂的,所以有“垂髫少年”之称。这种孩童时代所留的头发,称为“留孩发”。从发音上,“留孩”与“刘海”相同,而“留孩”在字形上显得俗了些,为了追求雅意,在书写时就成了“刘海”。女子到15岁为成年,就要束发而笄。笄,是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所谓“笄礼”,便是我国汉民族女性的成年礼。男子到20岁成年就要束发而冠。但女子出阁前还是会在额前两鬓边留有刘海儿的,出嫁后,少妇的额头就要全部露出来了。所以额前的刘海儿是区别少女与少妇的标志。

“齐眉穗儿”就是齐眉的刘海儿,也是刘海儿的一种;另外还有中分的刘海,也就是在两鬓垂着的刘海儿。

保定话方言动画版(老保定方言拾趣)(2)

保定人可不把问题搞得那么复杂与机械,而是一言以蔽之,用了个更为形象、更富于想像力的词:齐眉穗儿。关于这个词的构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看。前半部分“齐眉”,与眉毛相齐的意思,是对额前头发形状的描述,定义准确而形象。后面的“穗儿”内涵丰富,充满了想像力。穗,本义是指禾本科植物茎顶端的花或者果实,后来把织物做成的流苏状的东西也叫穗。“穗儿”,既可以是田野中收获的果实:稻穗、麦穗等,丰沛饱满。又可以是或丝、或羽织就而成的穗带、穗头等,妩媚飘逸,顾盼生姿。无论男子或女子,有着这样生动的发饰装点,总会让人产生美好的情愫与遐思。“穗儿”或稳定坚实,或妖娆多姿,既真实又梦幻,让人思绪飘荡。如“穗儿”这般带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生活才别有情调和意趣。

至于“头发帘儿”的叫法,意思是头发如同帘子垂挂在额头,而少女的发帘,就像是一帘幽梦。几分情思,几分朦胧,浪漫而美好。相比较“刘海儿”“齐眉穗儿”或者“头发帘儿”,哪个更有张力,更让人心旌摇荡呢?当然,这里无意分出哪个高低,只是想说,方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并运用的语言,所以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吧。

来源:保定方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