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一言点醒你”的“恍然大悟”体。

比如总有人撺掇你,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一言不合你就去买包啊,越贵越好;你当妈怎么了?你没上班怎么了?你配得上任何奢侈品。

比如你要多看看这个世界啊,你不去英国、法国、美国走一走,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何不同呢?

你要充电?去报名商学院啊,那里才能给你最好的人脉关系网,你整天去菜市场买菜是不可能有进步的;别担心钱,你这是给未来的自己投资。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消费(不要用别人的口出狂言)(1)

像是突然醒悟了一样,步履错乱,摇摇欲倒。原来,从前都是错的,女人还是要投资自己啊;于是拿着信用卡就去了“长草”很久的专柜。

蛊惑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要说到了对方的心坎里,简单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就够了。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你get到了她的点。”

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刷卡买买买这种姿态太有诱惑力了,这几乎成了很多女孩儿目前的奋斗目标。她们可以大声向世界宣告:“就是要用LV的手袋、迪奥的口红、香奈儿的包,舍不得送?麻烦你拜拜走人,本姑娘不需要一个不舍得为我花钱的男人。”

这种观点,分阶级。社会中有钱人、富二代太多了,她们不需要这种口号,香奈儿是她们的家常便饭;穷人也太多了,她们用不上这种观念,买不起也没办法,只能一边羡慕一边告诉自己要努力;最受影响的,恰恰是一些条件还可以,但挤不进上层消费人群、又不甘心让生活呈下滑趋势的群体。

坦白说,就是经济跟不上,但觉得人生不能委屈自己的人。

女人。

当有人与她说,你不该过现在这种生活,你值得更好的生活;你得让自己看起来高贵,你得买买买;你不能做饭,但要找一个给你做饭的人;你喜欢看偶像剧,但你要找一个不看剧还上进的男人;你喜欢买奢侈品,你得找个各种纪念日都记得,还送珠宝首饰的人;你就该多花钱打扮自己。

你看着看着,眼睛湿润,深有同感,这说的不就是自己吗?然后你就开始了这样的内心独白:

想当年我也是一朵花儿,怎么如今就沦落到赚的钱都给孩子花,自己却舍不得添置一件名牌的地步?现在是最好的年纪,不好好打扮自己,以后可就老了,再打扮也不好看了,等到60岁买一件20岁那年喜欢的裙子还有什么意义呢?再说了,人家不都说了,这是投资自己吗?

于是你一狠心,刷积蓄去买了迪奥的整套护肤品,爱马仕的丝巾和浪琴的手表,把自己从头到脚全副武装了起来。

等你从这个兴奋劲儿之中走出来,你去超市买东西,刷卡的时候营业员说余额不足,换了张卡还是余额不足;你突然想起来,还没发工资,信用卡也刷爆了,怎么办?去掉不必要的东西吧。

到最后,你拿着两袋子卫生纸对比哪款更物美价廉,你看着购物筐里能买的东西寥寥无几,忍不住叹气,当初怎么就没忍住呢?

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东西是对的。赚钱哄自己开心,自得其乐的状态,只要负担得起就好;但是当赚钱能力与购买能力不相匹配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执行,而是赚钱。

这一件貂皮,非重要场合不敢穿,穿了一个冬天不敢洗,送去洗一次的价格够买件寻常衣服了。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消费(不要用别人的口出狂言)(2)

那一瓶香水,要省着点用,要见重要的人再用,期待别人能闻得到香水味,期待别人得知你的品位;可一转身,还是要想着如何付个首付,按揭几十年贷款,那些小小的虚荣所维持的时间太短,快感之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失落感。

就像知乎上那个帖子写的,一个女人花了两个月工资去买一双鞋。姑且不论她与丈夫为此争吵生气,我想,她自己内心都是纠结而犹豫的;这双鞋给她带来的满足感要小于委屈感,因为她暂时可能不会有能力和决心去购买另外一双,她甚至可能为了搭配这双鞋子的衣服而发愁。

少妇易受蛊惑,是因为女人的攀比里,最重要的一条是嫁了一个什么样子的男人,这将最直接地体现她的好与不好。毕竟你单身的时候穷就穷了,你可以被当作是弱女子;但婚姻里你输不起,那么多不是姐妹的女人们等着看你的笑话。

结婚前买不起的,结婚后也没能买得起,甚至还低了好几个档次,生活质量一再下降,给自己打扮的钱还不如省下来给孩子买个品牌的奶瓶。

往往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摩擦。

不是说女人生完孩子也要爱自己让自己更美吗?不是说柴米油盐中也要保持优雅吗?不是说必须要有一款心爱的口红吗?

你一点存款都没有,连保姆都请不起,父母在老家种地,没人看孩子你只能辞职;这个时候你花老公一个月工资去买一个包,那不叫潇洒,不叫爱自己,那叫自私。

现实就是这样,如果你觉得无法忍受贫穷的生活,有三点,你可以提前改变生活轨迹。

第一,预防;

第二,预防;

第三,预防。

预防什么?

不要嫁一个没钱还不上进的男人,预防“贫贱夫妻百事哀”;不要在钱不够的情况下生孩子,预防你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影响孩子的教育和人生;学习,预防自己成为一个只知道追求眼前物质,从不懂理财投资、规划人生的笨蛋。

我从来不认为女人就应该要过得节俭,围着锅台灶炉转,围着老公孩子转。女人当然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圈子、朋友等各种资源。

可是真正的高贵并不是所谓的花几个月工资去买一件虚荣的东西。

一个母亲,当然会想要把更多的金钱花费在孩子身上,这是本能。

一个懂得生活的女人,会在自身打扮与家庭之间平衡,亦会保持收支平衡。

一段正常的婚姻,两个人肯定要为无法预料的变故和未来的人生做准备,肯定把存款和理财投资放在买包之前。

这没有什么不合适,这也不是放弃自己,这是试图在幼稚与成熟之间进行转变。不买奢侈品不一定就是黄脸婆,寻常物件、大众品牌也可以让你看起来很干净,很优雅。不必过分夸大买买买的功劳,随波逐流的迷失不一定是好事情,坚持自己才是最好的。

真正的优雅,不是靠各种牌子货堆积起来的,是气质。

真正的安全感,除了靠脸支撑以外,还要靠脑子。

有个朋友,曾无比热衷于买品牌货,每每出国游玩,总是大包小包地带回来。再过几年之后,她居然开始穿棉麻裙子,身上衣物竟很少见明显的品牌logo,她说这套衣服牌子很大众,但是款式不错,质量耐穿,舒服又大气,也挺好。

年轻的时候,买件奢侈品要全网直播,朋友圈微博刷一遍,同学聚会带着,去见客户穿着,满心期待着所有人都来询问,尽一切可能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年长的时候却避开明显logo的东西,把从前的张扬全部清空,更看重知性优雅和沉稳得体。

内心空无一物的时候,要依靠一些虚浮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渴求;真正见多识广的时候,你只会会心一笑,淡然处之。

有些女孩靠着美貌就能过得比你好;有些男孩靠着父亲不用再奋斗;甚至我的一些朋友,他们没上过大学,但人手好几辆价格百万以上的车,因为父辈有钱,不愁吃穿,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羡慕吗?他们可以对你说,你要买买买,你要善待自己,你要爱自己。他们可以做到,你不一定能。买奢侈品是他们的日常,却可以让你分分钟进入吃土行列。

你可以努力几个月做兼职,想各种方法赚钱,甚至省吃俭用买一件奢侈品。但你要明白,如果你没有能力天天用,那这种消费状态,还不是你应该持续过的生活。你的努力,应该是去拥有对奢侈品每天的使用权,而不是碰一下就无奈地放回去了。

所以有时候得学会分辨,分辨现实和想象的区别,不能盲从,听信别人对使用金钱的呼喊,认为那样才是真正的不委屈自己。其实坚守自己的阵地就挺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大大方方。

我们的努力,确实是要过好一点的生活,但绝不是别人眼里的高贵,不是拼尽勇气只买一次品牌来体验,也不是用几个月工资堆一次在他人面前扬眉吐气;而是让各种奢侈品配得上你,让自己高贵得有底气。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消费(不要用别人的口出狂言)(3)

在此之前,你得努力获得这种能力,而不是暂时买来装样子。

华丽的包装里一定要有一个有内涵的躯体。

条件允许的时候,你有权随心所欲。

条件不允许的时候,请你量入为出,为拥有那种能力拼尽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