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就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

当时,国民党军在西北战场有25万人,主要是蒋介石嫡系将领胡宗南指挥的部队,因装备精良而趾高气扬。我军在西北战场的正规军则只有2万多人,而且装备极差,补给困难。敌我力量之对比,十分悬殊。

胡宗南对延安发动的突然袭击,党中央和毛主席及时获得了这个情报。毛主席迅即安排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张宗逊反击胡宗南。

张宗逊是跟随毛主席秋收起义的老革命,毕业于黄埔军校,22岁就成为了红12军的军长,身经百战,是我军的一员悍将。但此时张宗逊在与胡宗南所部交手的的第一仗西华池战斗中就吃了大亏,虽然歼敌1500人,击毙敌第48旅旅长何奇,但我军伤亡也达到了1200人之多。

这一仗没打好,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彭德怀对这个结果很不满,甚至当场就拍了桌子,主动请缨要求亲自指挥作战,对阵胡宗南。

在当时的军事会议上,我军的不少将领鉴于胡宗南的大兵压境气势汹汹,面面相觑,无人愿意挂帅请征。彭德怀挺身而出,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威武霸气。

至今不明白为何我25万人怎么打不过彭德怀2万人(至今不明白为何我25万人怎么打不过彭德怀2万人)(1)

3月16日,中央任命彭德怀为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我党在陕甘宁的所有部队。任命当天,胡宗南就突破了延安外围的第一道防线,中央决定暂时退出延安。

告别延安时,毛主席对彭德怀说:“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毛主席还说了著名的十六个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3月17日,胡宗南志得意满地占领了延安。其实,他得到的是一座空城。3月25日,胡宗南在熊向晖等的陪同下,参观了毛主席住过的窑洞。

熊向晖是山东掖县人,就读过清华大学与黄埔军校,是我党的地下党员,时任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深得胡宗南的信任,毛主席曾盛赞熊向晖,说他一人可以顶几个师。

胡宗南在窑洞里看到了一张纸,毛主席在上面写到: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得退,奈何!奈何!

胡宗南看后哈哈大笑。熊向晖后来回忆说,这是胡宗南最后一次大笑,因为他的好运气已经到头了。

胡宗南生于1896年,比彭德怀还大两岁。他是浙江镇海县人,是蒋介石的宁波老乡,是蒋介石最信任的爱将,被誉为“天子门生第一人”,在黄埔学生之中创造了5个第一,分别为:黄埔生中第1个军长、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第1个战区司令长官、第1个兵团总指挥、第1个离开大陆之前就已经被晋升上将的黄埔学生。

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任上,胡宗南能够指挥的军队高达60多万!

至今不明白为何我25万人怎么打不过彭德怀2万人(至今不明白为何我25万人怎么打不过彭德怀2万人)(2)

蒋介石也很开心,亲自视察了延安,并纠集中外记者组织“参观团”,大肆宣扬其所谓的重大胜利。

胡宗南和蒋介石都高兴得太早了!被毛主席诗赞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在请示了毛主席后,决心集中6个主力旅,连续打几个歼灭战,狠狠打击胡宗南所部,灭其嚣张气焰。

在随后近50天时间里,在彭德怀的出色指挥下,我军连续在西北的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地区进行3次成功的歼灭战,分别消灭胡宗南部第31旅、第135旅和第167旅,一举粉碎蒋介石精心策划的“重点进攻”,稳定了陕北战局,为全国性战略反攻奠定基础。

我军主动撤离延安后,主力向安塞以北转移并在青化砭一带设伏,而以一部兵力伪装主力,引诱敌人。胡宗南误以为我军不堪一击,遂贪功冒进,促成了我军青化砭战役的胜利,歼灭敌第31旅2900余人,活捉了旅长李纪云。

青化砭歼灭战给了胡宗南当头一记闷棍。很快,彭德怀获悉敌第72团接替瓦窑堡防务,判断敌第135旅可能南下,于是又在羊马河以北高地设伏,全歼敌135旅4700余人,创西北战场歼敌一个整旅的先例。

我军在取得羊马河战役胜利后,主力迅速转移至瓦窑堡西北隐蔽待敌。胡宗南急于寻找我主力决战,而就在其以疲惫之旅南下永坪、蟠龙地区休整时,我军乘机在新岔河地区予以截击,杀伤其2000余人。蒋介石在得到我军主力东渡黄河的情报后,急令胡宗南主力急速北进,企图与邓宝珊部南下夹击我军于葭县、吴堡地区,如此就将蟠龙这一兵力薄弱的重要补给基地暴露于我方。

彭德怀果断下令,以359旅阻击绥德来援之敌,以教导旅阻击青化砭来援之敌,以358旅等主力围歼蟠龙守敌。结果全歼守敌6700余人,俘敌旅长李昆岗并缴获大量紧缺物资。当敌主力回援抵达蟠龙时,我军早已转移至安塞地区休整数日。

1948年4月16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发起西府战役,调动敌胡宗南部西援宝鸡,使驻守延安的国民党整编第17师孤悬陕北。这个师为免遭围歼,于4月21日弃城南逃,延安军分区游击队进入延安。

至此,革命圣地延安被国民党军占领一年一个月零3天后又回到人民手中。

至今不明白为何我25万人怎么打不过彭德怀2万人(至今不明白为何我25万人怎么打不过彭德怀2万人)(3)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发动了扶眉战役。第一野战军兵分三路(王震、许光达、周士第各率一路),同时向从西安败退的胡宗南军发起了猛攻。

扶眉战役共歼灭胡宗南4个军6个师另6个团,总计4.3万余人,胡宗南主力尽失。

1949年11月,随着第二野战军发动对四川和重庆等地的攻击,在汉中的胡宗南感到后路即将被截断,因此率大军离开西北,进入四川。

此时的胡宗南,麾下仍有超过30万的兵力,但依然一败再败。最终,胡宗南率领的这一支国民党在大陆地区残存的最后的嫡系军队在成都被大部歼灭,胡宗南的被迫率残部逃往西昌地区。残部又被消灭后,胡宗南只身飞往台湾。

逃到台湾后,胡宗南失去了兵权,只被安排了个虚职。他曾感慨地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我手里有25万人,怎么就打不过彭德怀2万6千人。”他还说:“我有两个克星,如果周恩来是我的政治克星,那么彭德怀则可以说是我胡宗南的军事克星。”

1962年,胡宗南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因病去世,终年66岁。胡宗南临终前,蒋介石曾去看望他。谈话间,自感时日不多的胡宗南对蒋介石说:”这里(指台湾)真是没有意思。“(刘继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