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姑娘,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一位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骑着毛驴走天下的)(1)

他叫曹松,一个生在中唐、死在晚唐的落拓诗人。

所以,他也见证的唐朝的兴衰,并因此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己亥岁感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首诗写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王侯将相的功成名就,背后都是无数黎民百姓家的儿女用一腔热血铸就的。

尽管如此,曹松依旧想当官,说明他很有报国之心,梦想匡扶社稷,奈何命运不济,73岁的时候才中进士。

而此时的李唐王朝已经奄奄一息。

与曹松同登第的,当时还有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人,皆是年逾古稀,故被时人称作“五老榜”。

不幸的是,获官后第二年,曹松就去世了,终年75岁。

一位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骑着毛驴走天下的)(2)

后人回忆起曹松,印象里总是这样:

一个骑着毛驴,背影清瘦,脸上总写着疲惫和忧伤的唐朝秀才,身着破旧的麻布青衫,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沛着、跋涉着,从青年到壮年,再到暮年。

他的毛驴,背上总是背着一筐书,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歇。

经常席地而坐,埋头苦读,要么靠作诗纾解内心,只为心中尚未实现的理想。

这样的人是纯粹的,内心没有杂念,所见所听所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读书。

一位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骑着毛驴走天下的)(3)

在他的一生中,留下诗篇140余首,大部分都被收录进《全唐诗》,还著有《曹梦征诗集》3卷。

梦徵是他的字,为梦想而征战四方,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唐才子传》对他的评价是:

“松学贾岛为诗,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野性方直,罕尝俗事,故拙于进宦,构身林泽,寓情虚无,苦极于诗,然别有一种风味,不沦乎怪也”

漫长的江湖游历,也让曹松感念颇多,尤其是对家乡的思念。

一位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骑着毛驴走天下的)(4)

那一年中秋节,他只身一人游荡在外,望着天空的皎月,不禁思绪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公平、公正的渴望,晚唐时期朝局混乱,科举制度也不再糊名,所以普通士子难有上进的机会,所以他渴望世情如月亮的清辉一般,既照帝王家,也照平民百姓。

并且,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曹松的内心是有一个美好世界的。

奈何,奈何!

他却生在了一个战火连连的年代里,黄巢起义后,曹松曾至洪都西山避乱,继又奔波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一位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骑着毛驴走天下的)(5)

漫长的流浪生涯,激起他对故乡山水无限眷念,不少作品都倾注了羁留异乡所产生的思归之情。比如《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这首诗,是曹松羁旅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在艺术上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它没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没有采用借景抒情为主的笔法,而是集中笔墨来倾吐自己的心声,迂曲婉转地揭示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细微的思想感情。

写下这首诗后的第二年(公元901年),曹松中进士,终于圆梦。

一位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骑着毛驴走天下的)(6)

公元903年,曹松辞世,次年朱温杀昭帝,李唐江山逐渐走向灭亡。

所以曹松也是幸运的,在临终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没有经历国破山河碎。

他留给世人的,只有那些经典的诗篇,和一个清瘦的背影。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