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因地处黄河之东、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一曲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唱不尽三晋美景。

著名的壶口瀑布,其奔腾咆哮的壮美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1)

↑这是2018年3月22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2)

↑这是2017年9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永和县黄河乾坤湾。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3)

↑这是2017年9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永和县黄河乾坤湾。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同市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因“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让生态环境疮痍满目。大同市人民已将接力种树的行动坚持了数十年,奋力打造的绿色工程成为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的屏障。如今的大同市成了“环村有林、街道有树、庭院有果、推窗见绿、出门见林”的新“绿都”。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4)

↑这是2017年5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大同市景色。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5)

↑这是2017年5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大同市博物馆(前)和美术馆及周边景色。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地处黄河下游的运城市拥有着总面积近132平方公里的盐湖。近年来,随着盐湖周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6)

↑无人机拍摄的运城盐湖全景照片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7)

↑这是4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运城盐湖。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8)

↑这是4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运城盐湖。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近几年,山西省以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通道沿线绿化区为主战场,每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吕梁山全面打响“绿色攻坚战”。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9)

↑2017年5月26日,岚县会里村村民在吕梁山上种树。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10)

↑这是2017年5月26日拍摄的在吕梁山上种树的岚县会里村村民。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地处晋蒙交界、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朔州市右玉县在解放初期的林木覆盖率不到0.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右玉县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如今,近2000平方公里荒芜的塞上高原奇迹般地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11)

↑这是2018年8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右玉县小南山森林公园。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12)

↑这是2018年8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右玉县小南山森林公园。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三晋新景观、美丽新家园”是5月12日北京世园会“山西日”活动的主题。持续不断的生态修复让山西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提升至20.5%,三晋大地壮阔俊秀的自然风光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13)

↑4月29日,游人在北京世园会山西园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14)

↑4月29日,游人在北京世园会山西园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旅游推介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15)

↑5月12日,游人在北京世园会山西园参观。新华社发(任超摄)

来源:新华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