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后、落叶归根前,地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地名不仅是简单符号,小小几个字更蕴含深意,浓缩着地理、人物、民间传说……

今天晚报君就和大家说说那些有故事的地名,看后一起做有文化的厦门人。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1)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2)

源于

民间传说

鳌山宫路已无鳌山宫

地处湖里区的“鳌山宫路”,是居民自发叫出来的。

文史专家、湖里区政协特邀研究员黄国富介绍,这条路附近原本有个鳌山宫,明代时里面有一块匾,写着“鳌山第一”。鳌山宫位于厦门岛北岸,当时岛内的人要到同安县城读书或去泉州府赶考,都要从鳌山宫旁的渡口出发,顺带到鳌山宫拜拜。虽然鳌山宫后来不在了,但市民还是习惯把附近的路说成“鳌山宫那个地方、那条路”。民政部门讨论命名时,就以“鳌山宫路”为名。

曾姑娘巷曾住曾姑娘

思明区“曾姑娘巷”则相传曾住了曾姑娘。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3)

贤淑的曾姑娘嫁给不务正业的丈夫,常劝丈夫走正道,却惹恼丈夫。丈夫竟趁酒意杀死了曾姑娘,有人打抱不平,控告到衙门,曾姑娘的丈夫受到惩罚。邻居悼念曾姑娘,后来建了小祠供奉,所在地因此命名“曾姑娘巷”。

龙窟东西龙翻腾

除了有人物传说,同安洪塘镇还有村庄有“龙传说”。传说,“龙窟东”“龙窟西”两村之间有洼地,相传古代蛟龙翻腾滚动成为“龙窟”。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4)

源于

历史记录

有些传说只是口口相传,但有些地名来源却是有“真凭实据”的。

埭辽源于“一代廉吏”周凯

湖里区文史专家、湖里区方志办原副主任林庆明介绍,高崎机场附近有埭辽路、埭辽水库、埭辽公园,“埭辽”二字源于清道光年间的“一代廉吏”——兴泉永道巡道周凯。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5)

埭辽水库

埭辽水库所在位置最早是一片海,岸上的田地经常受海潮侵蚀,周凯就主持复建林后的埭田,接受林后薛姓族人的献田,建成义仓埭田石堤,建寮房供守堤收租者居住。周凯还在埭田边上立了一块“告示碑”,近200年过去了,碑仍完好如初。龚洁在《厦门北薛》一书提到,“埭”指的是埭田中的堤岸,“辽”本为“寮”,是埭田管理人员所住的寮房(厦门话“寮”“辽”同音)。

月台路内原有“月台”

集美区杏林街道曾营社区有一条“月台路”,不起眼却很有故事。曾营社区原有一座五落大厝,雅名“瀛洲芝圃”,内有观景台,名“月台”,“月台”两字系临摹泉州承天寺月台匾额,用花岗岩刻成。同安诗人王步蟾应邀游芝圃时,写有《游月台》:“乌衣群从过江来,暇日登临上月台;大海茫茫天漠漠,玉云何处望蓬莱。”

后来,因仅存“月台”石匾被熟知,居民就把社区里的一条路命名为“月台路”。

很多地名和军事有关

据同安区文史专家陈金城说,当地很多地方的命名与古时的军事活动有关。如“外校场”,是以明清时代驻军校武场为名。同安小西门,古时称“营城”或“营城巷”,得名于汉将许濙之屯戍,同安历史素有“许濙开疆二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之说。

源于

聚集行业

除了“名人助阵”的地名,我市还有不少地方是以平民从事的行业来命名的。

轿巷原为租轿集中地

如今思明区大同路附近,古时有条轿巷,是租轿生意的集中地,后来,毗邻局口街的位置又聚集了出租轿馆,由于其方位在南,故叫“南轿巷”。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6)

南轿巷

虞朝巷源自养牛场

而中华片区的虞朝巷得名源于原先有养牛场,厦门话“牛”“虞”音相似,牛栏叫“牛朝”,因此就叫“虞朝巷”。

五崎脚曾有“大字酒”

五崎脚曾有一家酒店,生意兴隆,被称为“大字酒”,后来酒店没有了,但定安路旁的这个地方还是称为“大字酒巷”。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7)

大字酒巷

明代灌口打棉打铁发达

集美区灌口镇也有打棉街、打铁行路等。相传,灌口镇明代广种棉花,纺织、漂染业发达,各村社几乎都有染坊,“打棉街”可谓灌口棉纺一条街。此外,冶铁业也较繁盛,曾有打铁专业村“打铁埕”,如今的打铁行路就是从那发展而来的。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8)

打铁街

大学村里没大学

同安区东山社区大学村其实和学校没有关系,反而是明清时期家庭染织作坊集中地,方言称大染池为“大学”。打石巷、担水巷、米市洋、渡船头等在同安“处处开花”,还有“朱紫市”是从“猪仔市”雅化而来,是旧时的仔猪市场。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9)

同安区打石巷(黄文水 摄)

源于

当地姓氏

行业命名的地名让人一目了然,以当地居民姓氏命名同样可“一眼看明”。

五户人家为何偏用吴?

海沧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有两个曾用名,分别为吾贯、吴冠。相传,早前五户异姓人家到此共同开发,“五口”组成“吾”,故名“吾贯”,后来随着吴姓家族人丁兴旺,就改名为“吴冠”。后来因所在地位于马銮湾之首“鳌江”,最终改名“鳌冠”,并沿用至今。

哪个姓人多就用哪个姓

相比鳌冠社区命名的“曲折”,很多地方就简单很多,聚集的人哪个姓氏多,就以该姓氏命名,如海沧区的温厝等。

“孤单厝”如今不孤单

不过,同安区西柯镇洪塘头“孤单厝”就不按这个思路来。相比其他村落因人气聚集形成,“孤单厝”据传原先只有一房屋。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10)

后来才发展成有26户,即使不“孤单”了,名字还是一直沿用。

源于

地理特征

除了这些“因人而来”的地名,还有些地名是“天生”的。

没石头就叫“赤石”

海沧区温厝社区赤石自然村就是根据地质特点命名的。相传,温姓开基祖发现该地时,没有一块石头,闽南方言“赤”就是贫穷的意思,为此有了“赤石”一名。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11)

盛产螃蟹得名“蟳窟”

翔安区大嶝蟳窟社区就因为有“蟳”得名。翔安区著名民俗专家张再勇介绍,宋朝时期,蟳窟就远近闻名,因为当时靠海盛产螃蟹,而且地形看起来也像螃蟹,所以得名“蟳窟”。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12)

形似鸡窝名曰“奎母岫”

同安区汀溪镇有“圭母岫”,因村后小山仑过去有“圭武寺”,故村以寺名;另传村后有天然小石群,形似母鸡和小鸡,又名“鸡母寿”,“寿”音同方言“窝”,后雅化为“奎母岫”。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13)

大家看傻了有木有

地名怎么这么复杂?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14)

其实

厦门地名取名时也还是有些规律的

体现本地特色

厦门文史专家、市地名专家组成员龚洁介绍,厦门与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一般取名依山岭溪河、乡里乡村、古道街巷而命名,同时又体现了地方特色,取字别具含义。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15)

承载记忆的地名。 拍客 野熊 摄

根据归纳,可大致分为:

1.垵:小坑,平缓的小洼地,如草仔垵;

2.湖:地势低洼的宽阔地、水坑、山坑等,如枋湖;

3.埕:晒谷、晒盐的平地,养殖海蛎、海蛏的滩地,如苏厝埕;

4.埔:山边平地,如后埔;

5.崎:不平的坡地、山地,如高崎、二十四崎;

6.墘:边沿地带,如河仔墘;

7.厝:住宅、村舍,如何厝、吕厝、黄厝;

8.社:常做自然村通名,如上李社、西林社等;

9.岩:山体通名,常指寺院、名胜,如日光岩、太平岩等;

10.寮:工棚、作坊,如舟夹舨寮、夕阳寮等;

11.路头:旧码头,如后路头、提督路头等;

12.脚:地点,如大井脚、讲古脚。

包含多种元素

除了体现本地特色,地名命名还尽可能包含多种元素。

厦门村庄的历史(大学村里没大学)(16)

有故事的街巷里仍住着不少人。

1.根据地理命名,如云顶岩,是厦门最高峰;溪岸路,处于溪岸边;

2.源于行政区划,如思明区(思明县)、禾山镇(禾山区)、外清巷(外清保);

3.源于署衙营寨,如洪本部街、巡司顶巷;

4.由宫庙寺院得名,如内武庙街、城隍庙巷;

5.以书院、学院取名,如玉屏巷、同文路;

6.以动植物命名,如筼筜路、鹭岛、梧桐埕、虎巷;

7.以族群姓氏、籍贯得名,如苏厝巷、赖厝埕、同安里;

8.以产业商贸得名,如打铁街、布袋街、竹仔街、鱼仔街、瓷街;

9.以名人、史迹得名,如小走马街、将军祠、延平路;

10.以墓葬得名,如傅厝墓、李厝墓;

11.雅化,如棺材巷变为光彩街;

12.由突发事件得名,如火灾后命名为火烧街。

要简洁、实用、准确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说,地名最基本的命名原则是简洁、实用、准确。根据《厦门市地名管理规定》,地名命名要尊重当地历史、风俗文化和当地群众意愿,反映自然地理特征。就是说,地名命名方案要基于当地历史风俗文化,并征求所在村(社区)、镇(街道)、开发建设单位等意见,组织文史专家评审论证,再经过各级政府审核审批,有时会实地查勘。

此外,命名成熟区域,不宜增加新专名,一般采取派生命名办法,如江头西路、江头东路等,这样一听到“江头”,就能很快定位。

你住的地方叫什么?有什么故事吗?都来评论区说说吧~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谢雨真 黄文水 戴懿 汪燕妮 李晓辉 陈满意 戴舒静 实习生 陈鹏程 图/郭航(除署名外) 编辑:林聿晶 值班主编:林燕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