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北大贫困女孩在感言中,除了感谢生活对自己的锻炼之外,更加感激母亲对自己带来的榜样作用,才能战胜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实现梦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少年时期经历的残酷现实,可能成为压垮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样也可能会成为挖掘潜力的起因动机。

一位高考状元超完美的作息表(高中3年从不熬夜)(1)

凭借高分成为成为河南省理科状元的孙寒泊,成功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这位有些内向的少年人直言,在小时候跟父亲一起收废品的时候,常常会做1件事。

孙寒泊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全家人为了维持生计,除了家里的田地之外,父亲还会在不忙的时候,出去拾废品赚钱。由于父母文化水平都不是很好,所以小时候孙寒泊除了跟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之外,更多的还是自己在默默的思考琢磨,甚至跟着父亲一起拾废品的时候,孙寒泊也会捧着一本百科全书在一旁琢磨。性格有些内向的孙寒泊,在别人看来话不多,但是却极少有废话,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会言简意赅。

一位高考状元超完美的作息表(高中3年从不熬夜)(2)

日积月累后,无论面对什么事,孙寒泊都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多思考、少说话,似乎成了别人对他最直观的评价。凭借不错的成绩升入初中之后,孙寒泊离开了家,住到了镇上的大姨家,而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孙寒泊甚至没有多少存在感,一直在自己的书桌前耗上一整天的时间,而对别人来说不想做的题目,也成了他闲暇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在初中的时候,孙寒泊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的前几名,而升入高中之后,成绩愈发的稳定。

在别人都熬夜学习的时候,孙寒泊却每天保持着规律的作息,保障自己能够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他看来,学习最重要的是效率,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时长。整理错题笔记、时刻反思总结、保持心态平和,可谓是孙寒泊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秘诀,虽然在模拟考试中,从来没有考过班里的第一名,但是孙寒泊却对自己有着足够的认知以及自信心,在他看来,保持稳定的学习节奏,不变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高考只要正常发挥,就不会太过失望。

一位高考状元超完美的作息表(高中3年从不熬夜)(3)

在高考结束后,真实成绩比孙寒泊自己预估的高了近20分,而那年的理科题目被称为近十年最难,但是却正好对了孙寒泊的“胃口”,正是因为高效的学习方法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而平时爱思考的习惯让他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的解出答案,才成为他最后逆袭的最大法宝。

从孙寒泊的事迹中不难看出,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学习时长不足的问题,而要想高效学习,不妨点击

精彩文章回顾:

每1718人有1人能上清华北大,而平均每50考生4人可上一本(重本)

粗心是性格原因?衡中数学老师:我用3个技巧,解决学生粗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