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这五个少数民族如何过大年。

每个民族对“年”文化有着别样的定义,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演绎。

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与农历春节一道,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年”文化。

【藏族】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1)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聂日雄乡楚松村村民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迎新年。 本文图均为 新华社客户端 图

1、习俗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

通常藏历新年与农历新年时间相隔“同一天,相差一天,相差一个月”三种。

今年藏历新年恰巧与农历新年是同一天:公历2018年2月16日。

藏历新年有哪些习俗呢?新年前要进行一次“图恰”(藏语音译,也译作“图契”,专指藏历新年前寓意吉祥的大扫除),将家中角落积了一年的灰尘好好清扫,干干净净迎接“罗萨”(藏语音译,新年的意思)的到来。藏历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要挂新经幡、换香布、摆切玛,过年必不可少的吃“古突”、卡塞,当然还有转山拜佛、拜年、赛马等。

2、年夜饭

藏族人家在新年会吃“古突”,“突”即“突巴”(面疙瘩汤或糌粑粥),“古突”藏语意为由人参果、白萝卜等九种食材熬制而成的面食。

按照藏族传统习俗,做“古突”时,人们在面块疙瘩里包裹羊毛、辣椒、豆子、硬币、青稞、黑炭等寓意各异的东西。在一些地区,面疙瘩还会被捏成不同形状,每种形状和每个面疙瘩里面的内容都预示着吃到的人来年运势。无论吃到什么,都必须当众吐出,然后收获赞美或被取笑一通,成为藏历年快乐的插曲。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2)

2月14日,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夺底乡维巴村的一处藏式民宿中,女主人德吉的母亲正在煮“古突”夜面疙瘩汤。

【彝族】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3)

2015年11月21日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上举办“欢乐彝族年”活动。

1、习俗

彝族年在彝语中被称为“库斯”,一般在农历十月,是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为期三天,新年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节日期间,热爱舞蹈的彝族人在新年自然少不了跳舞弹琴。

2011年,彝族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年夜饭

彝族人在过年时有杀年猪的习惯,而猪的脏腑更有特殊寓意。心代表来年的气候、胆和胰腺则代表来年主人的吉兆,他们希望通过脏腑的状态来判断来年运势。大年初一早上,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到各家祝贺。每到一家,人们都以坨坨肉、碗碗酒相待。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4)

彝族年吹奏表演活动

【土家族】

1、习俗

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因此叫做“赶年”。过年期间,人们拜年、玩灯、打花鼓、打猎……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跳摆手舞。

摆手舞包括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等内容,因此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军事舞,也有人认为它的真正来源是土家人平时的渔猎、农耕、军事等活动。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5)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6)

2月3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兔吐村的村民跳起土家族摆手舞,迎接春天的到来。

2、年夜饭

土家族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土家族人吃“团年饭”很有讲究,一定要做甑子饭和蒸肉、煮合菜。甑子下层蒸的是小米或米粉子裹的坨子肉。饭一定要蒸多,要从过年那天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合菜就是把肉丝、萝丝、白菜、海带、粉丝、猪杂等煮在一起,谐音“贺菜”,有祝贺打胜仗之意,与土家族祖先的战争生活有关。

【布依族】

1、习俗

布依族的春节称大年节。据方志记载,布依族“以十一月为岁首”。目前,除了少数地区仍在十一月三十日“过小年”,大多数布依族聚居地已将年节并入春节。每到腊月,布依族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除夕,他们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宗,并燃放爆竹,阖家守岁到鸡鸣。正月初一则有姑娘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新年水”“聪明水”)的习俗。

2、年夜饭

布依族在除夕前都会杀年猪、做春糯米粑粑、准备各种蔬菜。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也有着不同习惯,例如四川的布依族会将鸡肉切成碎块,与血米一起煮成稀饭。相传此风俗源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在贵州的部分布依族为躲避官兵,烹制血米粥让全村老小共进最后一顿团圆饭。从此,在除夕或初一喝上一碗血米粥成为多年的传统。

而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在初一到初三有吃素的习惯;居住在贵州许多地方的布依族有除夕吃“庖汤”的习惯,“庖汤”就是将猪心、腰、肺、肠等各部位分别佐以配料炒熟后再放入锅烩成大杂烩,百般滋味鲜美杂陈,意喻来年诸事顺、人平安。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7)

布依族团圆饭,图片来源于网络

【侗族】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8)

1、习俗

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初三是侗族的传统年节,侗语称“凝更”,类似汉族群众过春节。2011年,“侗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群众,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但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该活动一般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在广场上举行芦笙歌舞比赛。届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会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9)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翻仰村,苗族姑娘在跳芦笙舞。

2、年夜饭

侗族人在年前腊月就会杀年猪,为春节做准备。“杀年猪”时,侗族人邀请一些亲朋好友来吃一顿,俗称“吃泡汤”,并送1-3斤猪肉给他们,让大家分享盛年喜悦,同时腌制腊肉等多种年货。此外,过年时侗族家家还会打糍粑、泡蜜饯茶,有的地方也将此称为油茶。

当然,侗年最隆重的庆祝方式当属长桌宴。

土家族苗族彝族关系(藏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10)

12月28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广南侗寨,侗族群众和游客一起吃长桌宴。

“新年”的日期选择,是人们长期对天文物候的观察以及生产活动的安排所做出的合理结果,春节习俗在中国延续了至少三千年,逐渐加入了民间信仰、祖先崇拜以及宗教等各种因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过节习俗。在少数民族中,过年的习俗更是融入了本民族的地方性知识,从内容到形式也都具有“俗随时变”的特点。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如今,无论身在何处、如何过年,“年”文化都已经深深打上中国的烙印,成为新春团圆、美好、希望的开端。

(原标题:《看过来,这四个少数民族如何过大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