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

吃饭皇帝大,这是一句小时候常绕耳畔的俚语。奶奶则会有另一种叫法“饭神皇帝大”。意思大致相同:天地君亲师,吃饭是一件神圣的事!马虎不得!当然,这话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千百年来老百姓对粮食的重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全民节约,杜绝浪费,这是正道。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2)

话有外音,言归正传。今天的“吃饭皇帝大”却是一家土家族餐馆,开在湾悦城三楼,单这名号就让我过耳不忘了。今天近距离的接触,从店标的虎图腾到木墙纸灯,从青蓝色的土布服饰到竹编假面,环境氛围极具民族风。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3)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4)

第一吸引我的还是店门口那一整列陶罐。这是店里的招牌:灶膛罐罐牛腩,几乎每桌必点。

上桌时,固体酒精绕罐一周,点火焖烤,罐周火灭而罐中气拢,牙签破罐顶荷叶出气,木锤敲罐壁,罐身齐颈而断,滚烫的牛腩汤汁顺着罐壁溢出,如火山崩于眼前,浓香叫我心动。

罐罐瘦高,肚量不小,除了软烂的牛腩,还有入味的芋子,汤汁浇饭,都够回味一整晚。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5)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6)

猫儿山的小黄牛,堂炒擂钵辣椒 鲜牛肉,配芹菜、红椒丝。一顿操作,吱吱作响,热热闹闹,同样是一道极有观赏性的菜肴。牛肉够鲜,锅气够近,烫嘴的美味自然够倾心。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7)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8)

柴火稻草鱼,据说土家族姑娘最金贵的嫁妆就是母亲的一道单传手里菜,稻草鱼多次上榜。这条鱼稻草捆绑,肚子里有料。内藏糯米腊肉,外配紫苏豆皮。辅料入味,鱼肉细嫩,汤头酸鲜辣口,土家族菜肴标志性的酸辣温和都在这里集中体现了。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9)

与湘菜有关的,自然少不了一味 剁椒水库鱼头,嫩滑有度,味道深入。用勺子挖到眼睛边上的一块肉,溜滑入口,很是美妙。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0)

擂辣椒手撕鸡,鸡肉撕成条,紧致干香,好吃。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1)

农家鸭滚蛋,三蛋配半鸭,鸭肉的品质依然不俗,肉紧而入味,有点类似厦门姜母鸭的口感。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2)

香干炒猪耳、土萝卜干炒腊肉、倒缸冲菜都是即有特色菜肴,辣度完全可以接受。特别是倒缸冲菜脆爽鲜酸,一口一个赞。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3)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4)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5)

为了照顾大众的口味,店家也出了一些不辣讨喜的家常菜。比如肉末炒甜豆,豆粒儿清甜翠绿,一勺一口在嘴里啪啪的跑,小朋友特喜欢。豆荚炒肉土家手掰柴火豆腐,这两道,我一人就干掉了一大半,特别柴火豆腐,搭丝瓜滚成黄金汤,那鲜甜味儿,真是妙。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6)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7)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8)

糯米鸡翅儿时的双味发糕长沙炒饭,都是吃不厌的主食。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19)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20)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21)

最后来一碗老家桂花红糖凉粉,绵密的花生仁、软糯的珍珠糯米圆各占一角,再有酒酿、丹桂、薄荷叶汇聚,占半边天。颜值甚高,甜度刚好,口感滑溜有层次,念念不忘。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22)

环境不错,饭菜可口,几道特色菜甚得喜欢,人均百元,吃起来得劲,以后还得来。

炮台鹅汤手工面(土家族菜馆开到了厦门)(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