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是指皇帝的尊位。出自《诗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表达的含义就是苍天之下的任何一块土地没有不在皇帝的管辖范围之内,土地上的任何一个人没有不是皇帝的臣民。告诉了世人皇帝作为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绝对的权威。“九五”在《易经》中怎样解释的呢?

皇帝出众的两种说法(形容皇帝为九五之尊)(1)

首位实现华夏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

在《易经》中,共有六十四卦,每个卦从下到上六条横线组成,一条横线就叫做爻,是效法的意思。中间没有间断的爻,称作阳爻,中间有间断的爻,就称作阴爻。一个卦从下到上的位置依次称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可以参照下面的大有卦进行理解,比如九五爻就是在第五位置上的阳爻。

皇帝出众的两种说法(形容皇帝为九五之尊)(2)

大有卦

此外数字中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初、三、五的位置是阳位,其余的就是阴位。如果阳爻在阳位上或者阴爻在阴位上,就称作“当位”,反之称为“失位”。

九五爻就是在第五位置上的阳爻,第五的位置属于阳位,阳爻在阳位上,是当位的;上九爻则是失位的,因为阳爻在阴位上。九五爻接近卦的顶峰,不仅在九四爻和上九爻的中间得中道,而且当位得正道,足见九五爻位置的独一无二,也就能体现皇帝的尊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