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最强盛时期(从千年分裂走向统一)(1)

中世纪时期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帝国。

410年,阿拉里克国王率领西哥特人掠夺罗马。

476年,西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奥多亚塞推翻。

493年,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打败奥多亚塞,建立对意大利的统治。

535年—553年,拜占庭的东罗马帝国试图通过“哥特战争”从东哥特人手中夺回意大利。

568年—569年,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并且占领南至米兰的意大利北部。

751年—755年,伦巴第人夺得拉文纳,并且和罗马敌对;教宗斯德望二世向法兰克人求助;“君士坦丁赠礼”大约在这一时期杜撰于罗马。

773年—774年,查理大帝征服伦巴第王国,并被选为国王。

800年,教宗利奥三世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大帝加冕。

827年,阿拉伯人入侵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

962年,日耳曼国王奥托一世征服意大利北部大部分地区,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072年,诺曼军队夺得巴勒莫,并且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得大部分西西里的控制权。

约1080年—约1130年,“城邦国运动”兴起,意大利北部和中部许多城市主张从帝国统治者手中夺回自治权。

1152年,腓特烈·巴巴罗萨登基,着手恢复神圣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权威。

1176年,腓特烈·巴巴罗萨在莱尼亚诺战役中被“伦巴第联盟”打败。

约1225年—1250年,腓特烈二世试图重新建立帝国在城邦国家中的权威;“归尔甫党”(教皇党)和“吉伯林党”(皇帝党)在许多城市出现。

1266年,安茹的查理在贝内文托战役中打败腓特烈二世之子曼弗雷德,并且以归尔甫党的名义控制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

1282年,巴勒莫爆发反对法兰西人的“西西里晚祷”起义,却导致西西里被阿拉贡人夺得。

1302年,卷入佛罗伦萨归尔甫党黑白两派长期暴力斗争的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1321)被逐出故乡;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神曲》。

1309年—1377年,教皇驻阿维尼翁时期。

1343年—1346年,巴尔迪家族、佩鲁齐家族和其他佛罗伦萨银行业家族破产。

1378年,佛罗伦萨爆发梳毛工起义。

1378年—1417年,天主教分裂;罗马、阿维尼翁和后来的比萨的教皇互相敌对。

1442年,阿拉贡国王阿方索征服那不勒斯王国。

1454年,洛迪和约结束了意大利各城邦国家之间几十年的斗争。

1494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标志着法国、西班牙和帝国在亚平宁半岛数十年争夺的开始。

近代时期

1513年,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创作《君主论》。

1527年,日耳曼和西班牙军队洗劫罗马。

1542年,(罗马)教廷宗教法庭成立。

1559年,《卡托-康布雷齐和约》承认西班牙控制意大利大部分地区。

1630年,米兰等意大利北部地区暴发瘟疫[亚历山德罗·曼佐尼所著《约婚夫妇》(1827年第1版)对此有所描绘]。

1647年—1648年,那不勒斯和巴勒莫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起义。

1701年—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导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意大利的领地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获得。

1734年,波旁王朝的卡洛斯成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国王。1748年 《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结束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且确立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对意大利的统治。

1763年—1764年,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城市爆发饥荒。

1796年,拿破仑·波拿巴入侵意大利,击败奥地利人并建立奇萨尔皮尼共和国。

1805年,拿破仑在米兰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7年,乌哥·福斯科罗创作爱国诗《墓地哀思》。

1808年,法国军队占领罗马;若阿尚·缪拉成为那不勒斯国王。

1814年—1815年,维也纳会议和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结束拿破仑时代;伦巴第和威尼斯并入哈布斯堡帝国;皮埃蒙特-撒丁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一世、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多三世、摩德纳公爵弗朗西斯四世以及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四世恢复统治。

1820年—1821年,那不勒斯、巴勒莫和皮埃蒙特爆发革命;四国同盟(奥地利、普鲁士、英国和俄国)介入镇压意大利革命。

1831年,摩德纳公国和教皇国部分地区爆发革命;朱塞佩·马志尼(1805—1872)成立爱国秘密社团“青年意大利”。

1840年—1842年,亚历山德罗·曼佐尼出版以托斯卡纳书面语改写的《约婚夫妇》。

1843年—1844年,文森佐·乔贝蒂《论意大利民族在道德及文明方面的优越》和切萨雷·巴尔博《意大利的希望》出版。

1846年,教宗庇护九世当选。

1848年,意大利爆发革命(1—3月);皮埃蒙特-撒丁国王卡洛·阿尔贝托颁布宪法,向奥地利宣战,(3月)经过米兰五天街垒激战后进入伦巴第;丹尼尔·马宁在威尼斯宣布建立共和国;(4月29日)庇护九世谴责反抗奥地利的战争;卡洛·阿尔贝托在库斯托扎被奥地利人打败并撤出伦巴第(7—8月)。

1849年,(2月)随着庇护九世逃走,罗马共和国宣布成立;(3月23日)卡洛·阿尔贝托再次向奥地利宣战,在诺瓦拉被击败后将王位让给其子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6月)法国军队击败罗马共和国军队;(8月)威尼斯共和国被奥地利人围困后沦陷。

1852年,米洛·奔索·迪·加富尔伯爵成为皮埃蒙特-撒丁王国首相。

1855年,皮埃蒙特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加入英法联盟。

1858年,(7月)加富尔和法皇拿破仑三世在孚日山秘密见面,计划发动反对奥地利并在意大利建立新政治秩序的战争。

1859年,(4月)奥地利对皮埃蒙特宣战;托斯卡纳、帕尔马、摩德纳和教皇国部分地区爆发起义;法国和皮埃蒙特军队在马真塔(6月4日)、圣马蒂诺和索尔费利诺(6月24日)击败奥地利人;法国和奥地利在维拉弗兰卡签订停战协议,伦巴第并入皮埃蒙特;(8—9月)意大利中部的公国和教皇国的附属国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并入皮埃蒙特。

1860年,皮埃蒙特将尼斯和萨伏依割让给拿破仑三世;(4月)西西里爆发叛乱;(5月11日)朱塞佩·加里波第率领一支志愿军(“千人军”)登陆马沙拉,(5月15日)在卡拉塔菲米击败波旁王朝的军队,夺得巴勒莫,(9月7日)进入那不勒斯;(9月18日)皮埃蒙特军队进入教皇国;(10月21日)两西西里王国、(9月4日)翁布里亚和马尔凯就并入皮埃蒙特一事举行公民投票。

1861年,新的意大利议会举行首次大选;意大利王国正式建立,(3月17日)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获得意大利国王头衔;(6月6日)加富尔去世;南部的暴力和骚乱升级,开始了所谓的“剿匪战争”。

1862年,(7月)加里波第试图从西西里向罗马进军,在阿斯普罗蒙特山被阻截了。

1864年,庇护九世发表《谬论举要》,加深了教会和意大利自由国家之间的隔阂。

1865年,首都由都灵迁至佛罗伦萨;官方文件中首次提及“黑手党”。

1866年,意大利参与普奥战争,在库斯托扎的陆战(6月24日)和利萨的海战(7月20日)中两次败给奥地利人;但后来奥地利战败,它虽然没有将威尼托割让给拿破仑三世,此时却被迫交给意大利。

1870年,(9月20日)随着法国卫戍部队的撤离和拿破仑三世被普鲁士人击败,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公民投票决定罗马和拉齐奥并入意大利;庇护九世谴责夺取罗马的行为,并且将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逐出教会。

1871年,《保障法》为教皇国提供了安全和独立的保证,但是庇护九世拒绝接受;意大利首都迁至罗马。

1876年,阿戈斯蒂诺·德普雷蒂斯成为首届左派政府首相。

1878年,(1月9日)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去世,其子翁贝托一世继承王位。

现当代时期

1882年,进行选举改革;意大利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同盟;(6月2日)加里波第去世。

1887年,弗朗西斯科·克里斯皮出任首相,并且在欧洲和埃塞俄比亚着手实施强硬的外交政策。

1892年,意大利社会党成立;罗马银行丑闻的爆发对公共财政和议会的信誉构成了威胁。

1894年,(1月)克里斯皮宣布在西西里实行“戒严”,镇压名为“西西里法西斯”的社会主义运动。

1896年,(3月1日)意大利军队在阿杜瓦战役中败给埃塞俄比亚。

1900年,(7月29日)国王翁贝托一世被无政府主义者暗杀,其子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继位。

1901年,乔瓦尼·乔利蒂入职朱塞佩·萨纳尔德里政府,并且着手实施安抚社会主义者的政策。

1903年,乔利蒂当选首相。

1908年,朱塞佩·普雷佐利尼创办的刊物《声音》出版。

1910年,(10月)意大利民族协会在佛罗伦萨建立。

1911年,(9月29日)意大利向土耳其宣战,并且入侵利比亚。

1912年,实行准普遍男性选举权。

1914年,(6月)“红周”;(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宣布中立;(11月)墨索里尼创办《意大利人民报》,并被逐出社会党。

1915年,(4月26日)英国、法国和俄国签订《伦敦条约》;(5月24日)意大利向奥地利宣战。

1917年,(11月)意大利在卡波雷托战役中失败。

1918年,(11月4日)意大利在维多利亚·威尼托会战中获胜,并和奥地利签订停战协议。

1919年,(3月23日)墨索里尼创立“战斗的法西斯”党;(9月)邓南遮占领阜姆。

1920年,(9月)占领工厂事件;法西斯冲锋队的准军事行动升级。

1921年,(1月)随着社会党的分裂,意大利共产党在利沃诺建立;(5月)法西斯分子在大选中入选政府候选人名单;(11月)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成立。

1922年,(10月28日—29日)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被任命为联合政府领袖。

1923年,(2月)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吸收民族主义者;(8月)意大利军队占领科孚岛。

1924年,(4月)法西斯党在大选中获胜;(6月)社会党领导人吉亚科莫·马泰奥蒂遇害,反对党被逐出议会。

1925年,(1月3日)墨索里尼宣布对法西斯暴力活动负责并实行独裁统治。

1926年,(11月)随着谋杀墨索里尼的失败,所有反对党都被取缔,《公共安全法》加强了警察的权力。

1929年,(2月11日)《拉特兰条约》签订,结束了意大利和罗马教廷的斗争。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实施制裁。

1936年,(5月9日)意大利殖民帝国形成;意大利军队介入西班牙内战;(9月)墨索里尼宣布罗马—柏林轴心建立。

1938年,(3月)墨索里尼承认希特勒兼并奥地利;(9月)种族法实行。

1939年,(4月)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5月22日)与德国签订《钢铁条约》;德国向法国和英国宣战,意大利宣布处于“非交战状态”。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法国和英国宣战;(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腊。

1941年,(3月)意大利海军在马塔潘角海战中战败;意大利远征军向苏联进军。

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为盟军夺取利比亚提供了条件。

1943年,(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7月25日)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罢免墨索里尼,佩特罗·巴多格里奥继任首相职务;(9月3日)与盟军签署停战协定;(9月12日)墨索里尼被德军救出,并建立萨罗共和国。

1944年,(6月4日) 盟军解放罗马。

1945年,(4月28日)盟军进攻意大利北部;墨索里尼被游击队员处决。

1946年,(6月2日)立宪大会选举,并就是否保留君主制举行公投;意大利成为共和国。

1948年,(1月1日)新宪法开始实施;(4月18日)天民党在大选中以绝对多数优势获胜。

1956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和苏联入侵匈牙利的批判导致意大利共产党倒戈。

1957年,(3月25日)《罗马条约》签订,意大利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

约1958年—约1963年,“经济奇迹”。

1958年—1963年,若望二十三世担任教皇。

1967年—1968年,学生针对大学体制和越南战争发起暴力抗议和游行。

1969年,“热秋”期间工会激进行动达到高潮;(12月)新法西斯分子在米兰的喷泉广场策划爆炸袭击,16人丧生。

1970年,(5月)实行“劳工法规”;(12月)实行离婚法。

1973年,意大利共产党领袖恩里克·贝林格提出“历史性妥协”。

1976年,(6月)意大利共产党在大选中取得该党历史最高得票率(34.4%)。

1978年,(5月9日)天民党领袖阿尔多·莫罗被“红色旅”组织杀害;(5月22日)通过堕胎法;(10月)若望·保禄二世当选教皇。

1980年,(8月)博洛尼亚火车站爆炸事件导致85人丧生。

1981年,共和党领袖乔瓦尼·斯帕多利尼成为1945年后首位非天民党总理。

1982年,(9月3日)卡洛·阿尔贝托·达拉基耶萨将军在巴勒莫被“我们的事业”(黑手党)组织杀害。

1983年—1987年,社会党领袖贝蒂诺·克拉克西担任总理。

1991年,意大利共产党分裂为左派民主党和重建共产党。

1992年,米兰贿赂丑闻爆发;(4月)具有分离主义倾向的北部联盟在大选中取得突破;(5月23日)反黑手党主要人物乔瓦尼·法尔克内在西西里被谋杀。

1994年,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创立意大利力量党,并成为北部联盟和极右派民族联盟联合政府的总理。

1995年—1996年,兰贝托·迪尼的“技术专家型”政府帮助恢复了公共财政的信誉。

1998年,(5月)意大利获准成为欧洲统一货币成员。

2001年—2006年,贝卢斯科尼担任中右派自由同盟政府总理。

2011年,贝卢斯科尼被迫辞去总理一职,国际上对于意大利公共财政问题愈发关注;(11月)马里奥·蒙蒂成为技术专家型政府首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