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播报
我先告诉你,我读的是北化工的一所独立学院。事到如今,我已不想再掩盖什么了,像我的其他同学一样,别人一问起来,就说我上的是北京化工大学,然后就吓得赶紧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哪跟哪的事啊,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吓得赶紧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哪跟哪的事啊,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其实,以我的分数本应该上一所好的二本院校的,今天落到这一步,完全是虚荣心带来的恶果,我只能自己打掉牙齿往肚里咽了。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刻苦的人,但也不能归到懒汉之列。尤其是高三那一年,我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地熬了一年呢。当时学习动力很明确,离开我家所在的那个小城,到外面去闯荡出一片新天地。
我的高考成绩不好也不差,518分,高出二本线16分。我很知足了,班里有一半人上不了二本线呢。我把《招生计划》书来回翻了好几遍,把牌子好听又在大城市的二本学校全划了出来,像青岛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大连大学,等等,因为在我家这个城市,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就应该走出去,起码也应该到省会去。虽然我家附近就有一所学院,而且据说有一个专业在全国还是重点学科,可是本市的考生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是压着二本线)是决不会选它的,倒是外地的考生年年报考挺踊跃。看来,笃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并非我一人,全国所有不知名的中小城市的考生大概都有我这种心态吧,要不然,北京的一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没几年,为什么也会招来那么多上重点线的考生呢?
对了,我也报了北京的一所学校,就是我现在上的学校,虽然我知道它不在北京(在河北省一个县城),而且本质上就是一个民办学院,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填上了它,因为说出去多气派呀,又有几人能弄清北化工后面那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案例点评
仿佛是一夜之间,独立学院便横空出世,像满天星斗一样布满了天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独立学院320所,承担了全国约40%的本科招生计划。在多数公办本科高校已经停止或放缓了扩招计划的同时,独立学院扩招的脚步却仍在加速。在有的省份,甚至每招收两个本科生,就有一个是被独立学院录取的。每年高考期间,面对众多独立学院各种各样诱人的招生宣传,如何选择却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个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它是自我意识中最敏感的一个部分,是一种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但是如果自尊得过分,一切都为了面子,这就走向了虚荣。本案例中的考生,他本可以上一所不错的二本学校,可是他为了“面子”,为了一种虚幻的光彩,却选择一所“看上去很美”的三本学校,希冀以此来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赞美。现在他清醒了,因为面子可以炫耀一时,却不可能保持永久。
提醒
1.独立学院均属于民办高校
按说一所高校的性质只有一种,公办或者民办。按国家红头文件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也就是说,独立学院肯定不属于公办学校。可是长期以来,许多独立学院都对“民办”二字讳莫如深,在《招生章程》和招生广告宣传中,根本就看不到“民办”字眼,而对学校名称的前半部分“××大学(学院)”则不遗余力的大肆宣扬,致使一些考生迈进学校大门后还弄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由此引发的学生与校方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2008年2月,教育部通过不断调研、反复征求意见,出台了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多年来独立学院“半公半民”的暧昧身份宣告结束。
2.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
独立学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的学院。此后,独立学院飞速发展,对缓解
高等教育资源紧张,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争议的核心,就在于独立学院并不独立。由于与母体学校的关系不明,独立学院被指责为“带着红帽子的民办大学”“山寨大学”。为此,2008年教育部专门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从2008年到2013年是独立学院的“五年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现有的独立学院或回归母体,或转成普通民办,或自生自灭。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已经申请或正在准备申请与母体高校签订“脱钩协议”,力争“完全独立”。(因为投资商毕竟要盈利,而目前的独立学院每年必须把至少20%的学费以管理费的名义上缴给母体高校。)
3.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名单一览
以下是2012年以前已经成功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的独立学院名单
【更多高考志愿填报资讯,欢迎关注私人ruize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