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5.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语言通顺流畅,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

一、审题

(一)审题要求

审题就是细致、周到地理解、诠释题目的含义,确定写作的内容重点和文章的体裁。

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审题要认真,不遗漏任何信息

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小作文,都要认真审题。审题时要仔细阅读作文题目,对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都要加以咀嚼、推敲、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文题的要求。

2 审题要仔细,善于抓住“题眼”

审题时要善于抓住“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它往往显示了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能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的重点部分。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这一文题,“教育”是题眼,写作时应写出这件事的教育意义来。

3 审题要深入,挖掘隐含信息

审题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要深入分析,挖掘文题中的隐含信息。隐含信息就是题目的深层含义,常常是丰富幽微的,是颇具内涵的,是命题者对作文者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检测。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审题时要深察多思,快速调动生活积累,准确捕捉文题的确切含义。

(二)审题方法

1 审清题目“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时首先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就可以确定根据所给题目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 “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育意义的事》等。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趣说……”“……的制作方法”等。例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番茄酱的制作方法》等。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 “论” “评”“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例如:《说谦虚》《谈读书》等。

2 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和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要合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例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重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文的要素来写,把记叙文的诸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例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 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例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然都是写人,但“题眼”不同,这就决定了选材重点的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写作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故选材也要分别从“钦佩”“喜欢”入手。

初中语文试卷解题方法(直击初中语文试卷)(1)

二、立意

立意方法

作文立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正向思维法

事物间常常有很多相似点,我们可以从一个问题或一个事物的某一特点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的特点,这就是正向思维。例如:以《水塔》为题目作文,如果思维仅仅局限于水塔本身,而缺乏类比联想,就很难把更深的立意挖掘出来。我们可以从水塔的高耸和水来自大地的特点联想到人。这样可以立意为:一个人的地位虽高,但智慧的源泉仍然来自人民群众,仍然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可见,运用正向思维,通过由浅入深的类比联想,可以开拓思维,激发新的灵感,得出较深刻的立意。

2 逆向思维法

正向思维是指向着正方向发展思路,而有时为使文章立意深刻、新颖,写作时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就是以一个事物的某一特征,逆向联想到与其相反的特征,或从一个事物联想到与其相反的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

逆向思维的过程:先给事物确定一个对立面,然后进行联想,通过正反对比,选择其“反面”合理的部分,运用到作文的立意上。逆向思维一定要坚持求异但不荒谬的原则,不是所有的对立面、反面都是合理的。要在合理的联想下有自己的创见,这对立意的正确性和新颖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以《有志者事竟成吗》为题,从正向思维的角度进行论证,肯定“有志者事竟成”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则是“反弹琵琶”,可得出新的见解——“并非所有的有志者都能成就事业”,可以从主观努力、客观条件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以简洁的话语总结全文。

3 多角度思维法

客观事物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除了正面和反面以外,还有很多侧面。从事物的各个侧面或不同因素出发进行多角度思考,也是使文章立意深刻、新颖的一种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运用在作文的立意上,就是对作文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可写事物的各种因素或侧面,然后以各种因素或侧面为出发点,运用正向或逆向思维进行联想和选择,最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最理想、最有意义的立意。同时,多角度思维法在选择作文体裁时也适用。现在的作文一般不限制文体,根据同一则材料,可以多角度立意,写不同的文体。

4 纵横思维法

要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从整体出发,避免认识片面,尽可能达到立意正确、深刻的要求,还可以采用纵横思维法立意。首先从材料整体出发,进行纵向和横向联想。纵向是指事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横向是指事物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多种内涵。然后把纵、横两方面联想到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来找出其共同的特点和内在的规律,从而得出有广度、有深度的立意。例如:以《母亲》为题写作文,从纵的方面,即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去联想,可以根据时间线索来写,把母亲对自己最有影响的几件事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来;从横的方面去想,可以把母亲的优秀品质概括为几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展开联想,从歌颂母亲扩展到歌颂党、歌颂祖国。可见,通过纵横联想得出的各种内容,都是把人的感情融入进去才概括出来的。如果把纵横两个方面的联想内容综合起来,就会得出较全面、较深刻的立意。

常见的作文创新立意技法如下:

1 立意新颖,莫忘了避“俗”

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哪些立意是人们常说的道理,应放弃;哪些立意是人们不曾想到的或谈论较少的道理,可作为自己文章的立意。例如:面对“关爱”这个话题,一般人往往从自己感受到的关爱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很少想到自己要学会关爱别人。有位同学的作文《关爱永远》确立了这样一个中心:学会关爱别人。关爱别人可以“使你在人群中不被孤立”“使你的生活到处充满阳光”“使你的人生更加有价值”。这个立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这篇文章被评为佳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立意新颖,莫忘了求“异”

求“异”就是在构思立意时,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突破旧框架,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这种逆向立意,可以体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达到使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例如:以“关心”为话题作文,大部分同学把目光放在生病或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上面;而有一些同学则转换视角,将目光转移到大家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上,如食品安全、民生、反腐倡廉等,立意便不落俗套,更有魅力。

3 立意新颖,莫忘了合“时”

我们写作文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针对时事的文章才会有时代感,才会更有现实意义。例如:有篇文章《难舍诚信》就合时而作,描绘出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指出诚信不是人际交易,从而把文章引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引导读者体味人生。文章中有深沉的思考,有冷静的分析,也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为一篇佳作。

4 立意新颖,莫忘了融“我”

“融入自我”是避免雷同的好办法。“融入自我”指在行文过程中显露出“自我”的痕迹,体现出自己的主观意志、个性倾向、价值判断、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等。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方面多多少少带有个体差异性。例如:有篇文章《真我何在》中或用呼告,或直接表明“我”的心理状态和行动,无不渲染着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新青年形象,写得鲜活酣畅,个性飞扬。这正是融入自我后的表达效果。这也是避免雷同的有效手段。

5 立意新颖,莫忘了巧“联”

写作时可巧用联想来托物寓意,这种立意方法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琢来突显深层内涵,巧用联想,由物及人,表现文章的主题。例如:有位同学的作文《根》就是通过对根的联想,赞美了具有“根”一样品质的人。作者挖掘出根的联想点,即“根”与“人”的相似点(神似)——奉献而不求索取,付出而不求回报,将无私奉献的“根”和无私奉献的“人”合乎情理地联系起来,突出了“人”的崇高和伟大。

初中语文试卷解题方法(直击初中语文试卷)(2)

点击以下链接,解锁更多知识: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2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3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4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四)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5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五)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6 易混近义实词辨析(六)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7 易混近义虚词辨析(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8 易混近义虚词辨析(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9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成语(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0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成语(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1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成语(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2 怎样判断病句(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3 怎样判断病句(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4 怎样判断病句(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基础知识篇:15 怎样仿句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篇:16 古诗词初赏析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篇:17 把握古诗词情感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篇:18 题目演练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篇:19 古诗词意象典故总述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20 文体常识(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21 文体常识(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22 文体常识(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23 文体常识(四)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课外知识拓展:24 需掌握的中国古代作品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25 记叙文阅读(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26 记叙文阅读(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27 记叙文阅读(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28 记叙文阅读(四)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29 记叙文阅读(五)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0 文言文阅读(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1 文言文阅读(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2 文言文阅读(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3 名著导读(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4 名著导读(二)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5 名著导读(三)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6 名著导读(四)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7 名著导读(五)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8 名著导读(六)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39 名著导读(七)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40 名著导读(八)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41 名著导读(九)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阅读:42 名著导读(十)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写作:43 修辞方法(一)

直击初中语文试卷|写作:44 修辞方法(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