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两个嬷嬷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一个是贾琏的奶妈赵嬷嬷,前者是自恃功高、贪得无厌、尖酸刻薄,可说是万人嫌,后者是谦卑低调、安分守己、宽容大量,连凤姐都对她尊敬有加。

红楼梦36回有趣之处(唯有讲故事最诱人)(1)

自感卑微的赵嬷嬷

第十六回,贾琏从苏州回来后,赵嬷嬷来找他们夫妇二人求情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谋个差事,低眉顺眼地和贾琏夫妇讲究起了元妃省亲,讲究起了曾经的接驾故事,把个和蔼可亲的赵嬷嬷刻画地淋漓尽致,把豪门贵族一餐时间的家长里短交代得清清楚楚,让人倍感温馨。相比于李嬷嬷,大家对赵嬷嬷是颇有好感。

如果说作者刻画赵嬷嬷,只是为了突出李嬷嬷的特点,那就有点儿浅薄了。作者通过赵嬷嬷来贾琏这儿串门聊天,把贾府等家族接驾的曾经的荣光不显山显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让赵嬷嬷出场,就是为了让她讲故事。因为作者也深知,相比于旁白交代,大家是更爱听故事的。

赵嬷嬷找贾琏夫妇讨情,首先从风闻元妃省亲说起。赵嬷嬷找贾琏夫妇,主要目的是为两个儿子赵天梁、赵天栋求个差事。但总不能没来由地就去讨啊,赵嬷嬷就接着风闻元妃省亲的事,求着府里动工用人好谋个挣钱的门路。赵嬷嬷这一出场,就带出了元妃省亲的事,带出了造大观园的事。这样比直来直去地说皇上下旨允许妃子们探亲,要自然得多了。

赵嬷嬷为儿子谋差事,就暗伏了贾蓉、贾蔷的登门。先有赵嬷嬷的求讨,后有贾蓉、贾蔷的上门报告情况,一前一后相互照应,说是事碰得巧,不如说作者安排得巧妙。

贾珍安排加强到苏州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又为贾蔷与一众小戏子相处创造了机会,才有了他和龄官的“暗度陈仓”,暗伏了后来龄官在蔷薇下画“蔷”字,再有了贾蔷买鸟博龄官一乐的故事。丝丝相扣,百试不爽。

赵嬷嬷说话中恭维凤姐,“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正好也回应了葫芦僧的“护官符”了,把事情的真相一点点儿地拨开呈现给读者。

赵嬷嬷仅出现这么一次,和贾琏夫妇拉了一顿饭的家常,挑明了多个线索的真相,伏下了多少个故事的引子,勾起了读者的“馋虫”,勾起了读者的“猎奇”心理。《红楼梦》一书中,处处有这样的故事,时时有这样的线索,让读者时时有发现宝藏的惊喜,又让读者刻刻有挖另一个宝藏的好奇。这或许是《红楼梦》这部作品百读不厌的一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