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形容一个人目光短浅高傲的词语(如东人喜欢的哲理成语)(1)

  尺短寸长

  尺短寸长这个成语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它讲的是由于所应用的场合不同,一尺也有显得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也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寸长尺短”。

  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个成语,我想很可能是因为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在“尺”和“寸”的关系方面,古人很早就看到了一种相对性。“尺”虽然比“寸”长,但是相对于比“尺”更长的东西而言,“尺”便会显得短起来。同样的道理,“寸”虽然比“尺”短,但是如果与更短的东西相比较,“寸”便会显出它的长的一面。在与不同事物的比较中,“尺”和“寸”各有自己的长短。

  这个状况告诉我们,人之为人,具有多种可能性,问题在于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同样,人们所处的世界也具有多种可能性,各种不同的“尺”和“寸”面对不同的环境便会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表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条件变化对于人们认识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在“尺”和“寸”的关系中,导致尺短寸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条件的变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尺和寸的长短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以如东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如东曾今被人们看作“交通末梢”,这正是所谓的“寸”,这个“寸”的形成是因为如东地处南黄海之滨,属于“偏远”之地,因而交通不便,于是这个“寸”相对于地处交通要道的所谓“尺”便成为发展的制约瓶颈。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于是“寸”之短便显现出来,“比较劣势”就这样形成了。然而“寸”之短却可以转化为“尺”之长。事实表明,地处“末梢”之地的如东因为耕海图强而成为沿海开发战略要地,洋口港的开发建设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重特大项目让“寸”之短转化为了比较优势,于是成为“尺”之长。所谓尺短寸长,正表明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而言,没有绝对的优势,也不存在绝对的劣势,只要我们从现实条件出来,深耕发展之沃土,开拓成长之新路,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加快发展的路子。

  因此,尺短寸长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也不存在绝对的劣势。从这个角度去看是优势的东西,换一个角度看便可能成为劣势。从目前来看是劣势的东西从全局来看说不定也是一种优势。所以,由此出发,身处优势而不骄,位于劣势而不馁,在实干中推动优势更优并通过实干化劣为优则才是智慧和聪明的选择。

  (一丁 公务员)

形容一个人目光短浅高傲的词语(如东人喜欢的哲理成语)(2)

  比翼双飞

  “比翼双飞”出自《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比翼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又名鹣鹣、蛮蛮。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单独无法飞行。故常比喻并肩作战的恩爱夫妻,亦比喻情深谊厚、形影不离的朋友。

  现实生活中,比翼双飞是一种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的美好的感情。这种情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人心所向。人们喜欢歌颂美好的感情,并将之传颂。在我们如东大地上,也有“比翼双飞“的一段佳话。

  粟裕,湖南会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无数次战役。1940年10月,新四军挥师东进,一师指挥机关曾经驻在如东,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师长粟裕指挥军民与日伪浴血奋战,与如东人民结下深厚情谊。

  楚青,江苏扬州人。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1939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天,在革命的道路上,粟裕与楚青相遇了,但国恨家仇未报,怎可儿女情长?后来的三年里,粟裕横渡长江,决战黄桥,开辟苏中,战火中盛年壮志,英姿勃发,两人也由认识到深知,由敬佩到爱慕,终于在1941年12月26日,在如东黄海之滨一个名叫石家庄(如今的如东丰利九河村)的小村里结成终身伴侣,比翼双飞于40余年的风风雨雨。

  1984年,粟裕病逝。遵照他生前意愿,在他曾经战斗过的20多片土地上,楚青和粟裕的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撒下了粟裕的骨灰。楚青填词悼念:“长相忆,兄长与伴侣。甜酸苦辛共品尝,崎岖坎坷相扶携,能不记心里。”

  此外,楚青还写过一首《遣怀》诗,以此寄托与粟裕共同战斗、生活40多年的无限深情:“时晴时雨正清明,万里送君伴君行。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唯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楚青晚年一直惦记着她和粟裕大将曾经战斗过的如东,不仅委托儿子粟戎生多次来如东看望父老乡亲,2015年5月2日,还特地委托人,专程前往如东,将《粟裕文选》《粟裕年谱》《粟裕纪念文集》《粟裕回忆录》《粟裕画传》《宏愿付青山: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等书籍捐赠给如东县图书馆。

  如今楚青也追随粟裕大将而去,但他们比翼双飞的佳话,革命人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如东人们的心中!

  (桑火菊 国学教师)

形容一个人目光短浅高傲的词语(如东人喜欢的哲理成语)(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