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和同情会激发人的善良本性,甚至会让人做出高尚的行为,因此对缺乏同情心的人,我们也经常持鄙弃态度因此很难想象,其实这些特质会带来麻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对付情感勒索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对付情感勒索者(情感勒索者通过激发他人的同情行为来达成一种操控)

如何对付情感勒索者

怜悯和同情会激发人的善良本性,甚至会让人做出高尚的行为,因此对缺乏同情心的人,我们也经常持鄙弃态度。因此很难想象,其实这些特质会带来麻烦。

同情心会转变为毫无底线的怜悯,让我们为了其他人而放弃自己的利益。想想看,我们是不是常说“他太可怜了,我不能离开他”,或是“她流着眼泪看着我,我完全没法拒绝她的要求”,或是“一想到她经历过那种可怕的生活,我就会先退一步”之类的话?我们被他人的情绪需求困住了,失去了理性看待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的能力。

但是,到底是什么力量会让某些人同情他人的问题和遭遇,并适时伸出援手,而有些滥好人却恨不得像超级英雄一样飞奔到对方面前,不顾一切阻止痛苦的发生,即使牺牲自尊和健康也在所不辞?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会产生主动回应和采取行动的冲动,根本原因是有一个情绪键在运作。

公务员帕蒂,生长在一个向来不快乐的家庭,她的母亲甚至经历过长期抑郁,常一连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独自待在卧室里。帕蒂经常开玩笑说,在她的整个童年期,母亲都在睡觉。但她也记得,自己一直留心着母亲的需求,并且尽量安安静静地自己玩耍,不去打扰她。

我的个性相当独立,但我仍然很担心她,毕竟别人的母亲不会一天到晚都在生病,可是似乎最轻微的干扰都会让我母亲躺回床上去。长期下来,我已经非常了解她了,只要在她房门外听听里面的声音,我就能判断她是睡着还是醒着,甚至能知道她睡得好不好。如果她睡得好,我就会探头进去看看她,听听她的呼吸声,确定她真的没事。父亲不在时,这就是我的一部分工作。

这是圣母心的一个完美的训练场。当我们身边就有存在生理或情绪需求的亲人或其他重要的人,我们便会对那些小线索相当敏感,无论是眼皮的跳动、轻声叹气还是语调的变化,对我们而言都深具意义。而我们甚至会像帕蒂一样,学会分辨沉睡者呼吸声的差别。然而,帕蒂只是个孩子,什么也做不了。

正如之前提到的,许多成年人为了更好地处理事情,会退化成为一个小孩,而且也常见到有人套用孩提时的经验,以确保行为的正当性,因为和过去不同,现在的我们有能力弥补当初的遗憾了。

你知道那句俚语“嫁给像父亲一样的人”吗?而我嫁给了母亲!事实上,乔并不像我母亲那样病恹恹的,我之所以爱他,正是因为他在开心的时候精力充沛。但他非常情绪化,喜怒无常。他叹气的方式,还有心情不好时回到房间里躺着的样子,都和我母亲如出一辙。每当他这样做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便会重回眼前。因此乔总是说我善解人意,他只要有一点不高兴,我总是能一眼看穿问题所在,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只有我能办到。当我们刚在一起时,我还挺喜欢我们那种契合的感觉,很高兴能让他开心,然而他却渐渐要求我懂他的心思,这时候就不那么美妙了。

和他相处就像跟孩子在玩具店里一样,你应该见过有些孩子会在店里牢牢抓住父母不想买的昂贵玩具不放,当你把东西放回架上时,他们觉得你夺走了他们最好的朋友。我就是那种会为了取悦孩子而买下那个该死玩具的人,是不是有点可悲?

要当一位滥好人,给受苦难的可怜人的心灵带去快乐并不容易,你得付出很大的代价。你要将濒临绝望深渊的人救回生命的岸边,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助人为乐的愉悦常使人们忽略,意在激发他人同情的行为一旦过度,其实就是一种操控,仿佛只要给那些可怜人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得救了。因此,当这些可怜人遇到滥好人,结果十分具有讽刺意味。

情感勒索的目标对痛苦感到无助,因此急于纾解他人的痛苦,但他们一旦响应每一个浸满泪水的要求,却会更无助,因为他们完全忽视了自己的需求,给自己带来了痛苦。

(苏珊·福沃德《情感勒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