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段相声,相信一些相声爱好者肯定又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一听名字就记得,陌生的是已经很久没有再听过了。这段相声乍听起来其实没什么意思,就是借用传统相声《对对子》改编成的现代相声,拿各个电影的名字来当对子的上联和下联,听起来似乎黄宏和侯耀文的《打扑克》拿名片当扑克牌也是类似的创意。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相声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电影迷的话,那么对于你来说这段相声就太经典了,因为在这段相声里笔者粗略一数就有126部电影的名字,有些电影还是当年甚至延续到现在的经典作品。

有谁能认出这两位相声演员(这段相声里藏有126部电影)(1)

好了,不卖关子了,这段相声的名字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刘伟冯巩在1987年春晚上合说的相声《巧对影联》。

一、 作品背景

1987年的春晚堪称相声大年,姜昆唐杰忠的《虎口遐想》拉开了新式电视相声的大幕,马季和徒弟们的的《五官争功》也是经典不息的段子,这两个相声甚至影响到了三十年以后的春晚,陆续又有了《新五官争功》和《新虎口遐想》。

其他如笑林李国盛的《学播音》也是他们的代表作,侯耀文石富宽的《打岔》虽然创意不新颖但节目笑果很好。

相比较而言作为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的两位新人刘伟和冯巩说的《巧对影联》就相对落寞了,其影响力比起其他相声来逊色很多。虽然刘伟冯巩现在名气很大属于著名相声演员,但在当年确实是小字辈,他们的出场时间也比较靠前,多方面因素导致这段相声名气似乎不是很大。

但好的作品一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巧对影联》因为其内容的新颖和设计的巧妙以及涵盖电影数量的全面,其甚至可以称之为我国电影界的一部档案。

有谁能认出这两位相声演员(这段相声里藏有126部电影)(2)

二、 作品内容

《巧对影联》最别出心裁的当然是拿电影名字当做上下联,话说这一百多部电影里确实有一些上下联有些牵强,但还有很多的上下联则颇为精巧,不仅文字对仗工整,而且电影内容也有对比或者相近。如:

《夜茫茫》对《路漫漫》,一个国外译制片,一个国内主旋律电影。

《宝莲灯》对《桃花扇》,一个神话传说,一个历史故事。

《突破乌江》对《智取华山》,同为革命战争题材。

《51号兵站》对《72家房客》,一个是解放前的谍战片,一个是旧社会的生活片。

有谁能认出这两位相声演员(这段相声里藏有126部电影)(3)

《良家妇女》《秦香莲》对《模范丈夫》《李时珍》,这个真的是绝对。

还有更绝的,《海外赤子》《刘三姐》对《雾都孤儿》《杜十娘》。

同理,《英俊少年》《马可波罗》对《卖花姑娘》《叶塞尼亚》,其中《马可波罗》可能没有其他三部译制片名气大,但此片是中意合拍电影,在当年也是罕见的,演员中还有英达的父亲英若诚。

有谁能认出这两位相声演员(这段相声里藏有126部电影)(4)

还没完,还有《王老虎抢亲》对《李二嫂改嫁》。

《王老虎抢亲》抢的是《大海的女儿》,这是《烦恼的喜事》对《李二嫂改嫁》嫁的是《神秘的大佛》,那是《奇异的婚配》。

至于这段相声的底,其实不是非常工整,字数对不上,但连续八部故事类电影名字对八部带姑娘的电影名字也是必须非常用心才能写出来的。

有谁能认出这两位相声演员(这段相声里藏有126部电影)(5)

董铁良

三.两位作者

《巧对影联》的两位演员是刘伟和冯巩,但这段相声的作者另有其人,他们就是来自武汉的董铁良和薛永年两位相声演员,其实早在1985年《巧对影联》就在湖北省比赛中拿奖了,因为这部作品确实非常新颖所以也被春晚选中,其垫话部分做了修改之后拿到了春晚上。

说这两位相声演员神奇还确实有神奇的地方。首先,两人虽然都扎根武汉几十年,但其出生地都在北方,董铁良是梨园世家出身,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京剧艺人,他的老家是北京。薛永年老家则是天津。

其次,两人的相声学艺和拜师则呈现另一种有趣景象。董铁良启蒙老师是韩子康,正式拜师则是拜的康立本,所以他的师爷是张寿臣,他自己则属于文字辈艺人。

有谁能认出这两位相声演员(这段相声里藏有126部电影)(6)

薛永年

薛永年最早要拜师的则是张寿臣本人,只是由于年纪小改为跟着张寿臣徒弟朱相臣学习相声,但他们之间没有摆知。直到薛永年来到武汉,他才正式拜师了韩子康。韩子康是高闻元的徒弟,张傻子张杰尧的师弟,也就是说薛永年成了相声行最年轻的寿字辈艺人,成了董铁良的师爷辈。不过由于薛永年确实年纪太小,他一般情况下还是以朱相臣的徒弟自居,于是他和董铁良又成了一个师爷的师兄弟。

作为张寿臣的徒孙能创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实在是没什么奇怪的了。

有谁能认出这两位相声演员(这段相声里藏有126部电影)(7)

笔者这次想起这段名气不大的相声来,主要是感叹当年这些相声演员创作的用心程度,想写出这样一段相声,不仅要懂得相声技巧还要懂得对对子,同时还要对电影非常熟悉,最后还要用心去编排。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目前相声界最缺乏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