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的曹元伟老师,取法于“二王”一路书法的正脉,用笔恣肆,线条峻拔,结字生动,萧散飘逸,章法宏阔,书法作品中充溢着古人经典的气息,曾经蝉联三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是第一、二、三届兰亭奖得主。

全国临帖书法作品集(蝉联三届书法兰亭奖)(1)

现在有一些兰亭奖得主在网上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但他们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初学者。曹元伟虽然是三届兰亭奖的得主,但他分享的经验都很接地气。

在网友请教书法如何学习更加有效的时候,曹元伟指出当前学习书法临帖的一个通病就是通临,这种观念在书法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但这是一种错误的学习方法。

全国临帖书法作品集(蝉联三届书法兰亭奖)(2)

通临的办法比小学生背课文还要笨。小学生在面对一篇很长的课文的时候,他不会一开始就从头背到尾,而是会选择分段背,先把第一段背下来,接着背第二段、第三段,等每一段都能背诵的时候,连起来不就是一篇长文吗?很简单的道理。

我们学书法应该受到启发,小学生背课文的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书法临摹上。我们很多书法爱好者比小学生还笨,为什么一定要从头写到尾,你能把每一个字怎么写的模样都记下来吗?我教书法就不这样,我要求逐字临摹,逐字记忆。

全国临帖书法作品集(蝉联三届书法兰亭奖)(3)

临帖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小学生背书的这种方法,好处就是容易记忆。这种方法看起来笨,实际上很管用。很多人会临帖但不会创作。为什么不会创作,除了不懂得创作的方法以外,主要的还是字帖没有学好,没学会就不会运用,就这么简单。

全国临帖书法作品集(蝉联三届书法兰亭奖)(4)

有一些书法老师强调通临,他们认为只有那样才有毛笔的书写性,但你写得都不像,要那种书写性有何用?曹元伟的教学经验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去写像,只有范本上的字形、结构、节奏都把控好之后,才能达到临帖的第一步,也就是实现写像的目的。只有字形和节奏都临摹到位了以后,才有了生发和形成自己风格的基础。

全国临帖书法作品集(蝉联三届书法兰亭奖)(5)

书法临帖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作,学以致用。古人的精髓没有学到,离开字帖写出来的就是自由体,这样的创作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曹元伟老师建议书法爱好者们,不妨按照小学生背课文的方法,一个字一个字过关,慢慢地去放大。

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