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这就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曹操的整体实力明明更加强大,怎么就输给了看似弱不禁风的孙刘联军呢?在接下来的栏目中,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这场战役,看看曹操输在了哪里,而孙权和刘备又胜在了哪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会如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会如何(三国谈曹操的抉择)

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会如何

公元208年,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这就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曹操的整体实力明明更加强大,怎么就输给了看似弱不禁风的孙刘联军呢?在接下来的栏目中,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这场战役,看看曹操输在了哪里,而孙权和刘备又胜在了哪里?

自任丞相,扫除内部障碍

北方基本平定以后,曹操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连袁绍这个强大的对手都成了手下败将,解决刘表、孙权、刘备之辈岂不是更轻松?虽然这三个对手的实力远不如袁绍,但曹操并没有轻视他们,而是积极做着准备。对于曹操这样的政治家来说,要想拿下江南地区,在动兵之前,政治方面有两样工作必须得先准备好,如果这两件事做不好,打仗的事情就不能提上日程。那么,这两件事具体又是什么事情呢?

其一,自任丞相。公元208年,曹操废除了东汉长期以来实行的三公制(太尉、司徒、司空)进而恢复丞相制并亲自担任丞相,还设置了御史大夫。我们在之前的栏目中说过,曹操将汉献帝迎奉至许都后的职务是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既然已经掌控了大权,他为何还要恢复丞相制度,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非常有必要。司空是什么职务?从名义上看,司空只是文官,主要是掌管全国的土地,并负责城市、水利和防御工事方面的建设工作,不论是否为政权掌控人,至少在名义上没有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地位,还有太尉和司徒这两个同事与自己同一个级别。尤其需要说明的,按照当时的规矩来看,时任司徒的赵温,其政治地位是要高于曹操的。因此,曹操要想在名义上明确自己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就需要通过恢复丞相制的形式,把太尉、司空和司徒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因为只有这样,他干起什么事情来,才不会有“越界”的嫌疑。

其二,设置御史大夫。曹操在自任丞相的同时,还任命我们的济宁老乡郗虑(金乡县人)担任御史大夫。或许是因为郗虑担任御史大夫和曹操自任丞相是同一时间的缘故,很多人都会轻视掉这个细节,因为这个任命看起来有点儿不痛不痒,事实真的如此吗?还真不是,这个任命其实非常重要。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个职务的重要性。所谓御史大夫,即侍御史之长,同时也是副丞相,古代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看到这里,相信诸位就能明白曹操任命郗虑这一行为的目的了,简单来说就是,曹操恢复丞相制并自任丞相以后,必将会在朝野内部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设置御史大夫这样一个职务,就是用来对付那些不服气的官员。

那么,曹操设置的御史大夫发挥出了作用吗?当上御史大夫后,郗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我们另外一个老乡、文学家孔融的麻烦。孔融的结局怎样,我们在《君子孔融》的栏目中有过相对详细的表述,今天的栏目中就不再多说了。

训练水军,做好南下准备

对于内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曹操找到了解决方案,那下一步该干什么呢?他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在邺城挖掘玄武池,用于训练水军。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只要手下的将士尽心尽力,曹操的骑兵和步兵就能击败陆地上的任何对手,可南方却不一样,无论是刘表或者孙权,手中都掌握着大量的水军。水战和陆战完全是两码事,纵使曹操的兵马再多又有何用?到了一望无际的长江上,都难以逃脱被南方水军踹进水里喂鱼的下场。因此,为了避免因为缺乏水战经验而陷入被动的局面,曹操只能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在邺城附近挖出了一个叫玄武池的人工湖用于训练水军。看得出来,曹操为了拿下江南还是非常用心的,不过,如果指望着一个玄武池就能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军,那未免有些异想天开。首先,人工湖的水面相对平静,而长江则是活水,且容易受天气状况影响,因此,人工湖上训练出来的水军别说在长江上作战了,将士们能做到不晕船就算不错了。其次,有一个说法是,曹操的水军在玄武池仅训练了半年,这么短的时间能积累多少经验?人家刘表和孙权的水军,可是常年在水上作战,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更强。

其二,大量兵力南移。为了在合适的时机一鼓作气消灭敌人,曹操提前让张辽、于禁、乐进等核心战将前往许都以南的地区驻军,随时准备南下。就现有的史料来看,这些将领当时手中所掌握兵马的数量虽然是个未知数,可从曹操对赤壁之战的重视程度来看,这个数字应该非常大。

其三,劝说马腾入朝。在张既的忽悠下,马腾来到朝廷担任卫尉,其跟随而来的家人被曹操安置在了邺城,马超则接手了父亲留下的军队。作为长期盘踞在西北的军阀势力,马腾和韩遂一直以来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如果这俩人趁着自己南下之机发兵攻打,自己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曹操半欺骗半强迫马腾来到朝廷当官,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北的问题,却能让这个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实”,他自己带兵南下的时候,心里也能踏实一些。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然这是一个看起来应该管用的办法,可曹操毕竟还是高看了马超的道德水平,谁能想到这个家伙在将来竟然无视父亲和三族的性命,联合韩遂起兵。

刘琮投降,轻松得到荆州

要想拿下江南,曹操首先要解决刘表,尽管曹操向来看不起我们的这个济宁老乡,可人家手中毕竟是“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不过曹操怕是也没有想到,荆襄之地虽然看起来是龙潭虎穴,刘备这个身经百战的家伙也在那里伺机而动,可这块必争之地很快就变成了一块主动送上嘴的肥肉。

刘表在去世前没有妥善处理好接班人的问题,他的次子刘琮则在蔡瑁等人的拥护下成为了新任荆州之主。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刘琮本来还是想保住父亲好不容易得到的荆州,不过,他却发现自己虽然是名义上的荆州之主,可实际上对荆州却没有多少掌控力。因为蒯越、韩嵩、傅巽等人,还包括我们的济宁老乡王粲都在第一时间过来,劝说其主动投降曹操。

虽然蒯越、王粲、韩嵩等人的态度很坚决,可刘琮还是不甘心,他在第一时间召开的办公会上言辞恳切地说:“我刘琮难道不能和诸位一起选择坚守,守住父亲留下的荆州基业,然后再根据天下的形势灵活应对吗?”大家一致表示不能。其中,在众多声音中,傅巽的话直接打动了刘琮,他说:“我们如果坚守抵抗,是臣子对抗朝廷,这是叛逆之举。以地盘和实力有限的荆州对抗整个中原地区,这是危险之举。以刘备对抗曹操,是一种冒险。如此一来,我们必将会自取灭亡。再说了,您觉得自己和刘备相比,谁的能力更强?他如果战胜不了曹操,那是很正常的,如果他能击败曹操,那么,他还会甘心情愿当您的部下?所以,将军不要再迟疑了,咱们赶紧投降吧。”

不得不说,傅巽的这番话说到了刘琮的心里,既然胜败都对自己没什么好处,那么,自己还坚守个什么劲?于是,当曹操的大军走到襄阳的时候,刘琮选择了投降,而本来还打算硬抗一下的刘备也郁闷地往夏口逃跑,去投奔刘表的长子刘琦。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荆州,曹操的心情应该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刘琮选择投降的行为,不仅让曹操节省了大量兵力,还间接带去了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兵力大大补充。根据《三国志》援引《江表传》的说法,曹操接受刘琮投降的同时,还得到了对方七八万的兵马,其中水军的数量应该非常可观。第二,得到荆州豪族的支持。蒯越和蔡瑁等人皆是荆州当地豪族,刘表当初能够维持住荆州的大局,离不开这些豪族的支持,而这些人又是积极劝刘琮投降的。所以,这样的形势非常有利于曹操统治荆州。顺便也说一下,听说蒯越等人极力劝说刘琮投降自己的消息后,曹操高兴地给荀彧写了一封信:“我今天很高兴,不是因为得到荆州而高兴,而是因为得到了异度(蒯越表字)而高兴。”

文/宋延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