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五年级下册第17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守株待兔课文文字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守株待兔课文文字版(守株待兔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守株待兔课文文字版

  (一)课文原句:同上(五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三)文化内涵:“守株待兔”即由文中概括而出。引文中的“株”是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或树干。“待”是等。此语比喻:固守以往的经验而不变通或心存侥幸希望不劳而获。此种做法和想法对理政者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古人强调:“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世代风俗在变化,事情做起来也千差万别,可是不能通权达变,只是从单一的角度去考略问题。这就是所谓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啊)。”(“刻舟求剑”在三年级时学过)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