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济夫
历史悠久的运河之都济宁,有一处千年古刹——崇觉寺。寺内有一座9级11层、通高23.8米的铁塔,建于北宋崇宁四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完整的宋代铁塔。1977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觉寺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路东78号,里塘子街路北、济宁市老博物馆院内,坐北朝南,呈长方形,东西宽64米、南北长162米,占地近17亩,由东、中、西三路组成。中路是寺院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大门为硬山式结构,门里左右分别建钟楼、鼓楼,正门上悬匾额,楷书“铁塔禅林”。
铁塔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呈现出刚毅、挺拔、秀丽的轮廓。每层下部均置厚5厘米的八角形平座,座下每面共有斗拱四垛以作承托。平座以上沿边缘安装围栏,栏高30厘米,栏板花纹富有变化,每层都各具特色——有的是二方连续字形纹饰,有的是牡丹花纹,有的是簇四球格眼花纹饰等。整个铁塔浇铸精细、玲珑剔透,围栏以里过20厘米的游廊便是塔身。
塔身每层由平座、塔壁、塔檐分铸后组装,塔身每层四面均铸有20厘米的凹槽代替栏额。全塔身开门共36个,东、南、西、北正面饰长方形盲门,四侧面设龛祀坐佛,每面各铸有坐佛两尊,共有佛像36尊,大都盘膝端坐,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每层塔身上部各设飞檐,出挑30厘米,脊饰瓦垄。檐下配斗拱铺座四垛,飞檐深处、斗拱疏朗,不失木质结构建筑的特点,给人一种浑厚大方的感觉。
铁塔铭文分别铸在第一层塔身的东南和东北的面壁上,瘦金体楷书“大宋崇宁乙酉常氏还夫徐永安愿谨铸”,第二层塔身的东南面壁上铸有“皇帝万岁,众臣千秋”字样,第六层塔身西北面壁上也刻有文字,但如今已难辨认。
崇觉寺铁塔基座深1.9米,加以夯实。基面以上是砖砌、高约5.9米的八角形基座,里面均是青砖磨砌而成的一处八角藻井顶的空间。为防止铁塔扭转,以楠木井字架填心,由一根高大杉木底上贯穿。塔座建有一个西向的砖砌塔室,北宋崇宁年间铸建铁塔后,还建造了几百间各类殿宇楼阁、厅堂馆舍,宋末元初时已成为山东规模较大的寺院。
在当时的情况下,9层铁塔铸造实属不易。生铁熔化成铁汁后,逐层浇铸,当铸第5层时,在地面上熔化的铁汁待运到上边浇铸时便凝固了。领头工匠得到指点,将土堆到塔顶,在上面熔化铁水浇铸,就解决了难题。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南下攻取东京汴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从此战争连绵不断。受其影响,铁塔只铸造了7层,便被迫停工。铁塔虽然|尚未竣工,但已声传四海,崇觉寺因此也被叫作“铁塔寺”。
铁塔在后人的赞誉声中,地方官署、士绅及民众都认为铁塔“无顶未尽美”,又把铁塔譬作“伟丈夫佩剑巍峨,唯冠冕不饰”。明万历九年,济宁道台无锡人龚勉首倡,“同郡守萧公发动乡绅名流协力集资,亦用失蜡法铁汁浇铸,增建塔身2级。顶层八角各悬风铎,上装铜质鎏金仰莲宝瓶塔刹,至此塔成。塔刹伟岸挺拔,如铁笔指天,实为壮观,美其名曰‘文锋塔’。”
铁塔由原来的7级变为9级,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加上塔座、刹顶共计11层,通高23.8米。斗拱雕花的平座、围栏、飞檐及金光闪闪的天门,设计精巧、造型奇特、蔚为壮观!铁塔高高矗立,历经900多年风雨,雷电交加袭击、地震摇撼,铁塔不锈、安然无恙,唯有塔身渐向东南倾斜。
抗日战争时期,铁塔遭日军飞机轰炸破坏,构件残损严重。1973年国家拨款进行大修,校正倾斜、补铸铁件,使之恢复了原有的壮丽雄姿。在大修过程中,考古学家在第一层发现石棺内有一银质“舍利匣”,匣内存放“舍利子”、一部“大乘妙法莲花经”,现在藏于济宁市博物馆。这不仅证明了此铁塔为舍利塔,而且对研究佛教的演变与发展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证据。
史载,中国铁塔最早出现在唐代,保存至今的十余座铁塔中,通高23.8米的济宁崇觉寺铁塔的设计、造型、建筑工艺和铸造技术,确实是很先进的。铁塔不仅造型独特、图案精美、铸造严谨,且经久不衰,堪称一绝,是我国技艺高超的铸铁文物和弥足珍贵的范铁艺术遗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