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1)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践行法治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省司法厅组织编印了《春风过处: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一书。为充分发挥英模榜样的标杆作用,深入开展英模学习教育,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从即日起,“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致敬榜样”专栏,陆续刊发报告文学集收录的15名英模先进事迹,全面深入讲述他们坚定信念、忠诚履职、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

安徽司法

致 敬 榜 样

安徽司法行政英模事迹报告文学集

— 第十一期 —

许学广

1954年出生,阜阳市阜南县司法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退休后担任阜南县普法宣讲团团长、阜南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所获荣誉:

2001至2007年,被安徽省司法厅、阜阳市司法局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2011年,被中央综治办、关工委、司法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优秀辅导员;

2018至2020年,先后荣获阜阳市“十大法宣人物”“安徽省司法行政系统年度榜样人物”“阜阳市好人”“全国模范调解员”等称号。

调解,找老许就对了

2021年致敬榜样

3月的倒春寒来得有些猛烈,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连续出现阴雨天气,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度。

在阜南县中医院的输液室里,受凉发烧前来打吊瓶的大人孩子络绎不绝。一片喧闹声中,许学广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医护人员忙着配药、挂水、注射,从中竟寻得一丝久违的静谧。

这些天来,他太忙了,忙到血压直线飙升,扛不住了,才进了医院打点滴。但这样闹中取静的休息还没持续多久,口袋里的手机就开始不停地震动起来。许学广看到来电显示心里咯噎一下,这水怕是吊不成了。

“老许你快来,‘2・22’亡人案受害人家属来队里了,队里扛不住。”果不其然,电话那头传来阜南县交警事故中队队长王传虎火急火燎的大嗓门子。

“好好好,先稳住家属情绪,我马上就到。”许学广没有多作解释, 喊来护士拔了针头,用棉花压了两下左手静脉的出血口,急匆匆地就走出了医院。

活不好干,也干不完,许学广就明白这个道理。一晃已经退休八年了,道理没变,人却更忙了。

如今,68岁的许学广身兼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县普法宣讲团团长等数职,看上去似乎是光鲜的“领导岗”,实际上是“志愿者”,用一手托两边,不是夹在面红耳赤的当事人中,苦口婆心地做起“和事佬”,就是深入乡镇、企业或是学校,讲法治课。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2)

有人说,许学广像一支蜡烛,但也有人说,蜡烛不够亮;他更像一束火把,尽情燃烧着自己,火光是那么耀眼,不畏风雨,不惧险阻,孜孜不懈地照亮着平安和谐之路。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3)

“三停”逆袭成先进

杞柳属灌木,喜光照,抗雨涝,在沟渠坡地生长最好,但在干旱瘠薄土地上,仍能顽强扎根,固堤护岸。

1954年,许学广出生在盛产杞柳的阜南县,大抵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的身上有着杞柳般的品性。全家四个孩子,许学广是唯一的男孩。虽然排行老大,但因为从小家里穷,许学广也没占到什么好处,反倒因为年纪稍长,懂事早些,不仅要帮衬着干农活,还要承担起照顾妹妹们的责任。

上小学时,许学广就能说会道,最爱干的事就是坐在家门口的竹凳上,把课堂里新奇逗趣的事讲给妹妹们听。这些故事经过许学广加工,总是绘声绘色的,妹妹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招来了邻家的孩子,经常把许学广团团“包围”,央着这位哥哥多说一些。

许学广脑袋灵活,学习成绩也好。一次亲戚来做客,得知许学广情况后,便随口一说:“这娃在农村上学可惜了,要是到县里读书,说不定以后会有出息。”虽然许学广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接受过什么教育,但思想却很开明,两人把这话听进去了。老两口一辈子都没能走出去,可不能让好好的孩子也栽在地里啊,日子再难,也不能难孩子的教育。老两口省吃俭用,将儿子送进了县城的阜南一中读书。

这笔费用对家里来说意味着什么,许学广心里很明白。既然走进宽敞的校门,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就必须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以后能帮助家里分担些重担,供妹妹们上学。于是,许学广铆足了劲学习,初中毕业后考入高中,还当上了班长、团支部书记,不仅把班级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人缘也特别好,大家都喜欢这个话不多,笑起来憨憨的,做事特努力的同学。

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娃能读完初中已经算不错了,要是能考个高中,就算是有出息的了。命运总是眷顾努力的人。1973年,许学广高中毕业,正巧遇到安徽师范大学老师来当地招生。因为生源没招满,招生办老师决定把名额给高中中专院校,从里面挑选优秀的学生。考试成绩排名一调出来,许学广以三门课总分180分位列榜首。平均每门课60分,在当时普遍三四十分的成绩里,许学广无疑是个“拔尖”的,领先同学们一大截。顺理成章地,他被大学录取了。

这个“意外”,成了许学广命运转折点。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考上大学,成了全镇唯一的大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几天,许学广家的门槛都要给踏破了,村里乡邻络绎不绝地来道喜,全家人别提多高兴了,有了哥哥这个榜样,妹妹们也“表了态”,要跟哥哥一样好好学习,以后要有出息,考大学。

那年秋天,许学广穿着粗布褂子,拎了个帆布包,背着没有被罩的被子,带着家人的期盼和祝福,走进了心驰神往的大学殿堂。

许学广读的是地理专业,1976年毕业后,分配到师范院校做起地理老师。

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许学广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小时候家门口的院落,枝繁叶茂的槐树下,给一群孩子讲故事的日子。台下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像是妹妹的,像是邻家孩子的,也像是当年自己的。不能辜负学生们的期待,许学广精心准备起教案,将生涩的地理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彩演绎,带着学生畅游在五光十色的世界版图中,迅速成为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明星老师”。

教书匠一当就是6年。许学广以为自己会一直教下去,但人生的道路有时就是在不经意间“转个弯”。1982年,阜南县教育局因为缺少地理教研员,对全县的地理老师进行筛选,看中了许学广的能力,将其调进了教育系统。许学广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不仅教研工作做得深入扎实,教研文章写得也颇有见地,一时间声名鹊起,连外单位也知道“县教育局的小许文采好,会搞材料”,甚至还引起了单位之间的人才“抢夺战”。

原来,阜南县委政法委那会缺少会写材料的人,得知了许学广的大名,便想把他调过来当文字秘书。消息传到县教育局,局领导可不干了,好不容易遇到个踏实肯干的重点培养对象,怎么能说调就调走。“教师不能‘出口’”教育局领导以一句看似玩笑的话,谢绝了这根“橄榄枝” 。

是人才,谁都想要。这边县委政法委也没放弃,与教育局展开“博弈”,协调县委组织部专门下文,开出干部介绍信。面对组织上的调动,教育局这下也没辙了,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看着许学广被挖走。这一年许学广31岁,正是三十而立的年纪,满怀一腔干事创业的热情。到了政法委工作,他从不挑肥拣瘦,干起活来没日没夜,他的虚心谦逊、勤奋肯干有目共睹,凭着实力一步步从文字秘书提拔成为办公室主任。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4)

对于许学广来说,在政法委奋斗了12年,算得上是进入了“舒适圈”,领导赏识,人缘又好,工作内容也十分熟悉,可以手到擒来。但这种日子很快戛然而止,1997年,他又措手不及地接到了一纸调令,这回是被调到县司法局担任局长。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许学广的“第一把火”就是把“乱” 给整了:上班时间必须在岗,不能谁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部门工作怎么干,每个人都要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按计划开展、按要求验收;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思想理论、纪律要求,还要认真总结教育整顿心得体会……这些放在现在都很受用的方式,在当时并不常见,实施起来非常轰动,相应的阻力也大。

没成想新局长的态度非常坚决:谁不想干就不干,收拾包袱走人!见领导动起真格,上上下下踏踏实实地干起了工作。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5)

许学广到任干的第二件重要事是:解决“钱袋子”紧张。

作为局长,许学广担起责任,亲自出马,经常提个包就往县委县政府和财政部门跑,放下面子,磨嘴皮子,争取经费,给司法局解了燃眉之急。之后中央有了政策,司法行政被列入政法专项经费后,“钱袋子”的问题才彻底得到解决。

别看许学广对工作要求高,但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在县司法局公证处主任赵斌眼里,这个老领导不喜欢走“行政命令”路线,遇到什么难事总是“亲力亲为”。

就拿组建乡镇一级司法所来说,不仅缺人员编制、办公场所、物资装备,到底下也不受重视,大家只知道税务所、派出所管用,不知道司法所能干啥,所里人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许学广没有把难题交给别人, 而是用起了“笨办法”,他一个一个乡镇去跑,工作一点一点去做,群众不知道司法所职能就慢慢解释,物资装备不够就努力争取。看见局长亲自做起“推销员”,一个又一个乡镇放下顾虑,参与筹建司法所,面向广大群众的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慢慢打开了局面。

人心顺,事就顺。在许学广的率先垂范下,阜南县司法局上下拧成一股绳,各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风生水起。许学广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在其任职期间,阜南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省厅、市局的表彰。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6)

“新官上任三把火”,还差了最后“一把”——全员备课。

有人不禁会问,司法局又不是教育局,还要备什么课?许学广揭了答案,备的是普法课。

这项工作是许学广深思熟虑后决定的。缘由还得从我国的普法五年规划说起。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同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定》。自此,“一五”普法正式拉开帷幕,旨在进行“扫盲式”的法律常识启蒙教育。

1991年3月,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开启,从“一五”普法时的“基本普及法律常识”变更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二五”普法的内容也发生改变,强调普及专业法律法规,促进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

1996年,“三五”普法开始,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等作为普法重点,通过在全体公民中继续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许学广到阜南县司法局履新,正好是在“三五”普法开局第二年。司法行政机关既是重要的执法机关,又是普法主管机关,责任重大。老百姓也不了解司法局还有普法这一职能,遇到法律问题也根本想不起来要找他们求助。

“有为才能有位,没有为就没有位。”许学广开始谋划,在全县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上,司法局要如何发挥带头作用,如何把普法融入司法行政业务全流程全环节。

怎样把法律传到群众耳朵里!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肯定不行,许学广思索许久,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全员备课,主动走出去为广大群众讲法治。在办公例会上,许学广宣布了这一决定,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畏难情绪。

“许局,大家都有工作要做,哪有时间出去讲课。”听到局里的“老人”带头发表了看法,大家也开始找各种理由推辞了起来。

“我口才不行,会怯场!”

“我不是学法律的,怕讲不好,误人子弟。”

“就算我们愿意去讲,别人可能还不稀罕听呢。”

许学广听完每一个人的看法,用双手轻轻压了下桌子,示意大家少安毋躁。其实,在这一决定宣布前,他料到同事们会有各种顾虑:他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大家的担心我能理解,这样吧,我先表个态,第一节课由我来上,你们先看看效果如何?”

这一招果然管用。瞅着局长亲自出马了,大家也不好再说什么。

司法局长带头上法治课,这在阜南县可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做过多年的地理教师,但地理课跟法治课还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讲什么,怎么讲,许学广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1997年,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许学广决定第一课围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的主题展开,挑灯夜战了无数夜晚,收集了大量的案例资料,反复写了几遍手稿才最终定稿。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7)

为了提振信心,许学广特意将第一站放在了县司法局。讲课那天,台下坐满了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还有其他单位闻讯而来的同志,大家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他,有好奇的,也有期待的。

好在许学广准备充分,讲课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大背景下,许学广援引了大邱庄“疯狂庄主”的案例,用以案释法的方式,讲解在党领导下走依法治国道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讲到“庄主”禹作敏的为非作恶,台下听众咬牙切齿,末了,抛出“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引得台下喊起一片此起彼伏的“法大”。

一堂课下来,掌声雷动,收获了“满堂彩”。许学广松了一口气, 知道这事成了。

果然,在许学广的带领和鼓励下,同事们纷纷准备起了法治课,在备课过程中无形提升了自己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许学广就更不用说了,在任的那些年,每年他都会讲上几十场。但凡有闲暇时间,他就坚持学习钻研法律条文,丰富法律知识,拓展法治视野,他的课件内容越来越精彩,讲课也越来越生动。

因为普法工作表现突出,阜南县破天荒地获得了“全省普法先进县”称号。时任县长喜滋滋地从省里领完奖回来,对着许学广直竖大拇指:“老许,你给咱们挣脸了!”

时间到了2016年,面对面52周岁“改非”政策,许学广主动服从政策安排,退居二线。

消息传出后没多久,阜南县工业园区一位私企老板登门拜访,想聘请他当法律顾问,开出了一个月3000多元的薪资,这比许学广当局长时拿的还高。老伴知道许学广不看重这些,对他说:“还是别去了,好好歇几年,咱们也享享福!

许学广没有答应老板的高薪聘请,也没有听老伴的话“享清福”,他的心里依然燃烧着的普法梦想,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消褪,没有因为职务的调整而变化。这个拥有170余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民风淳朴,对法律很是渴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阜南人,他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希望用一生所学回报家乡,将法治的阳光雨露播撒进全县328个村子里,带进一间间窗明几净的教室,以及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心里。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8)

退居二线的他,接受了县普法办的邀请,担任普法宣讲团团长,再续自己的普法梦想。履职之初,他就和普法团的各位同事制定了“五不”规矩:不收费用,不收礼品,不接受吃请,不接受锦旗,不收感谢信。

事务少了,时间多了,许学广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精准普法上。多年的讲课经验告诉他,普法不是“大锅饭”,不同群体、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有不一样的“口味”和需求。一起吃,不是吃不饱,就是吃不香,所以还是要根据因人而异的“小灶”订制法治“菜谱”,变“大锅饭”式宣传为“点餐”式宣传,变笼统式巡讲为分层次巡讲,变被动接受普法为主动参与普法,努力将法治的种子植根于每个人心中。

在面对中小学生时,许学广会讲些身边小故事,侧重教育他们讲卫生、懂礼貌,结合真实案例向他们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 教导他们遵纪守法;在面对交通参与人时,他会用精心制作的小汽车模型,还原一个个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提醒交通参与人遵守交通法规、安全出行,他总结出的“开车人做到’二十八个不准’”简单易记,深受驾驶人欢迎;在企事业单位,他有针对性地讲劳动保障、交通安全等问题,时常被员工热情挽留一再“拖堂”;在乡镇农村,他围绕村民最关心的彩礼嫁妆、老人赡养等问题,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应对,经常被村民围着咨询脱不开身。

在一堂普法课中,很多人觉得给小孩子上课最难,没上一会孩子就坐不住,动来动去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就成功了一半。”每次有人取经,他就会分享起自己的“小窍门”。

许学广讲课从不照本宣科,他全程脱稿,有时会走到孩子们当中,做些手势动作,吸引孩子的目光,还会时刻观察台下的小听众的反应,看到孩子眼神飘忽或是开始小动作,他就会抛出一些问题,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9)

“同学们,答对有奖哦!”许学广买了普法笔记本、文具盒等孩子们喜欢的文具,作为奖品奖励学生,上面还写着鼓励他们的话。每次讲完课孩子们都围着他问这问那,有的孩子会拿普法笔记本、自己的作业本请他签名。

“我也是老师,不过许团长的法治课上得比我好。”阜南实验中学副校长申国辉有一个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去年秋季许学广给孩子们上法治课的内容,“这堂课围绕着12345展开,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不同的意义,1是一张纸,这张纸可能是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可能是法院判决书……”

接地气的宣讲,不管是大人孩子都愿意听、爱听,也激励着许学广从“五五”普法讲到“八五”普法,法治讲座5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 60万人次。

许学广住房在司法局的老大院里,已经有好些年头了。儿女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多次提议要给他换个居住环境好、能坐电梯上下楼的小区,不过都被许学广“一票否决”了。虽心疼孩子们赚钱不容易,但更多的是许学广在这里住习惯了,大家也都知道他住这,好多听过他课,或是没听过课但久闻其名的人,到这打听就能找到他。

一年秋天,许学广晨起后,像往常一样吃完降血压药,走到大院里锻炼身体。突然,从大门外传来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几秒钟后,一名中年男子驾驶着摩托停在了许学广面前。“老人家,请问许学广许老师家住这里吗?”男子一脚蹬地,随手将摘下来的头盔挂在摩托车的车把手上,打听起许学广的住处。

“我就是,找我什么事?”许学广在脑海中搜索了一遍,确定不认识他。但看他一大清早赶来,闷了一脑门汗,怕是遇到了急事。

男子这才缓过神来,赶紧将摩托车停好,双手就这么在裤子上抹了一把,着急忙慌地跑到许学广面前,等不及自我介绍,就拉着许学广的手说:“许老师,您得帮帮我。”许学广将男子带回家中,泡好茶,听他娓娓道来。男子叫李强(化名),是一名即将退休的乡村教师。前不久,因为赡养父亲的事,与六个弟弟妹妹发生纠纷,被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李强怒不可遏,认为肯定是弟弟妹妹怂恿父亲来找自己茬。但弟弟妹妹却都指责他不孝顺父亲,伤透了父亲的心。摊上官司,李强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找家里其他亲戚倾诉内心的不满和委屈。正巧亲戚听过许学广讲课,让他去找许学广,因为“他懂法律,肯定知道怎么办”。“你说有赡养父亲,你用的是什么方式?”听完原委,许学广询问道。“我给了他200元赡养费。”李强答道。

按说家里这么多小孩,一个人每月200元也不少,为什么弟弟妹妹和老父亲觉得还不够,许学广有些纳闷,便直接问出心中困惑:“200元是不是每月都给?”“不是,我是一年给200元。”许学广一听火了,当即黑了脸,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茶杯都震得叮当响:“你一个月挣几千块,一年才给你父亲200元,这钱都不够你爸理个头洗个澡。你这教师咋当的,不懂孝敬父母,怎么教书育人!”李强听完没吭声。这一顿批评,让李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脸羞得通红,半晌才讷讷地问道:“那我应该怎么办?”

许学广呷了口茶,思考了半刻,他从法律的角度,告诉李强应当承担赡养的法律义务;从人情的角度,希望李强能够重拾亲情,一家人能够好好和解。“你要信得过我,你就回去把弟弟妹妹叫一起,跟他们先做个自我检讨,对不起父亲,也没给弟妹做好榜样,然后表态要当好老大,与弟妹商量好,制订一份赡养协议,再让弟妹去法院撤诉。”虽然无缘无故,许学广还是给李强支了招,解开了李强的心结。后来没多久,李强给许学广打来电话,电话的那头传来轻松欢快的声音:“许老师,我代表家里人想请您吃个饭。”许学广委婉地谢绝了李强的邀请,看来事情是顺利解决了,他心里暖暖的,很有成就感。

像这样慕名而来的人不在少数,许学广每次都会热情招待,尽力相帮。久而久之,只要看到院子里来了陌生人,眼神在四处找寻,老邻居们就会伸手一指:“找老许吧,在那屋子。”

许学广意识到,老百姓不仅有“学法”的必要,还有着强烈的“用法”需求。一节法治课也就一两个小时,能给老百姓普及的法律知识有限,而很多法律问题是在“课后”生活中发生的,真的碰上了,大家只听说用法律维权,却不知道如何用法律维权。

于是,许学广调整了“课件”,每次临近尾声都会主动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与群众课下交流互动,简单的法律问题,打个电话就可以咨询,疑难复杂的,则可以约时间坐下来“面诊”。渐渐地,许学广名声传播开来,在阜南这个小县城,出了个有名气的“普法团长”,很多人被许团长“圈粉”,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10)

一次,许学广打车出门,与师傅没讲几句话,就被识破了身份。

“你叫许学广吧,我经常听电台里放你讲的课。”师傅像是见偶像一般,兴冲冲地与许学广打起招呼:“你是我老师,这回见到真人了。”末了,出租车师傅还要给许学广“免单”。但许学广坚持把钱放在后座,下车后透过副驾驶车窗,弯着身子跟师傅相约:“以后电台里再见。”

还有一次许学广去酒店喝喜酒,结果碰上阜南一中的学生在这里参加活动,里三层外三层都围满了学生。许学广正在思索怎么穿过去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叫喊:“许老师,看,许老师来了。”

这群孩子正是许学广普法课上的小听众。虽然已经两年没见了,孩子们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老师,您的课讲得真好。”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向许学广说起“课后感”,边说还边拉着一旁的同学“让让”,给他们喜爱敬重的老师让出一条“迎宾道”来。

一场场授课,许学广在群众心中播下了法治种子,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次次来访,许学广耐心解开愁眉者的心结,收获了推心置腹的信任。许学广将毕生所学奉献给社会,这些“种子”已经结成法治累累硕果,墨韵飘香,沁人心脾。

不让受害人吃亏是底线原则

2010年,阜南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调委会主任的位置空缺。

找谁来当这个主任?

阜南县交警大队大队长乔印成想了一圈,觉得没有比许学广更合适的人选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司法局局长丁传珠,两人不谋而合。丁传珠拿起电话,给许学广发去邀约:“老许,大家都推荐你做交调委主任,觉得你最合适,你可愿意去?”“不去不是不给你面子吗?”许学广打了个趣,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一个字:去!“和事佬”可不好干,如果说普法的过程是和风细雨,那么,调解的过程就是“火药味”十足,这一点许学广心里清楚得很。

很多交通事故往往事发突然,重伤乃至死亡案件的受害者家属心理遭受猛烈冲击,容易做出情绪化的举动,常常是争得面红耳赤、哭得呼天抢地。而且就算尽心尽力调解好了,保不准回家没过几天又反悔了,一翻功夫算是白费。

前几年,阜南王店孜乡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两男一女死亡,肇事者是一名在外地经商的老板。由于受害者亲属情绪过于激动,三方家庭组成的上访车队,一早就来到县委县政府门口拉起横幅,带着录影、录音设备喊冤,要求严惩凶手。

“人命关天,血债血偿!”“严惩凶手,还我儿女!”僵持到中午,受害者家属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情绪更加激动。阜南县召开专案研究会议,提议让许学广参与调处。

中午十二点半,许学广接到紧急电话时刚回老家。饭没吃完,他就坐上汽车直接赶到现场。虽然对方人数众多,但许学广沉着冷静,果断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扩音器,直截了当地对受害者亲属喊话:“我是县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主任,如果大家觉得可以信任我,这件事请让我来做个中间人,绝不让我们受害者吃亏。”“我们凭什么相信你?”还没等他说完,几个年轻人扯着嗓子喊了一通。“是啊,凭什么信你,你跟政府都是一伙的。”紧跟着,质疑声一茬接着一茬。

许学广常年与群众打交道,深知最重要的就是稳住情绪,不仅要做好群众的情绪安抚工作,自己也要沉得住气。不然,三句话说不到一块, 与群众交流的大门就关上了,失去了调解的最佳时机。“你们可能有人认识我,也可以和熟悉我的朋友打听一下我的为人。”许学广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了一番,果然与一位老人家对上了眼神。老人也认出了许学广,清了清嗓子喊道:“大家别吵了,听他说。”“如果你们愿意,咱们就回去找个会议室详谈。”许学广趁热打铁, 将死者家属引导至王店孜乡会议室进行协商。他从责任认定、赔偿标准等方面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三个家庭表示接受调解。

许学广站在受害者家属的角度,逐家释法说理,案发后第五天就与三方死者家属全部达成赔偿协议,赔偿支付到位并签了保证书,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许学广经手调解的交通事故纠纷中,有些当事人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指着许学广讲过很多难听话,也朝他身上撒过气,没少让许学广受委屈。

受了委屈,谁心里好受呢?但是许学广从不去计较,他一直坚持换位思考,秉持着耐心、细心、热心、同理心,依法合情合理地开展调解工作。常常还把宣泄情绪反过来作为一种调解手段,主动帮助群众把怨气怒气释放,群众心里舒服了,话就好说了。

许学广用一个个鲜活的调解案例,在当地积攒了群众的好口碑。大家不仅知道阜南县有个懂法说法的老许,还口口相传起老许是个调解专家。“我就信你!” 一遇到交通事故扯皮的事,老百姓第一反应就是找老许说说理。调解专家许学广的名气渐渐“出圈”。除了调解道路交通事故,其他各种类型的矛盾纠纷也找上门来,还都尽是些棘手的事。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11)

阜南县委政法委就曾给许学广“指派”了一起医患纠纷。涉事的患者王阳(化名)在阜南县的一家医院就诊,医生没查出什么毛病来,给他开了几瓶吊水消炎。一段时间后,王阳感觉症状加重了,便到外地的大医院挂了号,一查发现是癌症,病情恶化得厉害。

这对王阳来说,可是晴天霹雳。回家后,王阳越想越气,把病情恶化的罪魁祸首算在了医院的头上,认为是医院的误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一怒之下,王阳买了两把菜刀,扬言自己活不成,就拉着医院院长“陪葬”。

这事处理不好,很可能会转化为刑事案件。许学广了解来龙去脉后分析,在矛盾已经激化的情况下,暂时不能让双方见面,得围绕争议焦点背靠背地进行调解。然而,跟很多当事人一样,王阳刚开始根本不接受。

“你是谁啊你?”

“我是交调委的许学广,现在负责你的事。”

“你能管我这个事?”

“能不能管,你来一下试试就知道了。”

经过许学广的劝说,王阳同意到交调委“坐坐”。让王阳没想到的是, 这位“管事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像自家长辈一样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久违的温暖,让王阳很感动,把自己憋在心里的愤懑,全部倾诉了出来。王阳的真实诉求很简单,让医院承担后续的诊疗费用。了解了王阳的内心想法,许学广又联系医院前来调解,对于承担医药费的事,医院也松了口。

医药费给多少合适?一两万,还是三四十万?高了对医院不公平,低了对患者没保障。许学广再次分头做两边工作,在咨询医学专家的基础上,与王阳一起计算了医药费用,之后再一项项解释给医院听。前前后后打了十几通电话后,双方达成调解,签订了调解协议。

有人会好奇,许学广这么费心费力地调解图什么?

图名?都已经是退休的人了,还不如在家里享享清福实际。

图钱?就那点补贴,还不够电话费、路费的。

“那许主任,你调解为什么不收费?”王老就直接当面问出了心中疑惑。

王老的老伴被一辆农用车撞伤了,案子到了许学广的手里。对于王老的问题,许学广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他“为什么国家把农业税取消了”?

种了一辈子地的王老太有发言权啦,开始滔滔不绝地跟许学广说起语毕,许学广笑眯眯地看着他:“你刚才问我啥,现在政策好,给老百姓办事不收钱!”

这一来一回,两人拉近了距离。很快,王老老伴知道其中门道很多。

这些年来,许学广总结“逐个击破、套近乎法”等调解方法,结合当事人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变化,把握住调解的火候和节奏。十多年来,他累计参与调解案件3000多件,落实协议赔偿金额超亿元,矛盾纠纷化解率高达96%,调解起来几乎很少失手。

而真要论起调解最核心的“秘诀”,许学广说,就是一条底线原则:不能让受害人吃亏!正是冲着这一点,大家心服口服。调解,找老许,准没错!每周一到周五,许学广都雷打不动,骑上他的电瓶车,一路颠簸5.4 公里到鹿城镇双碑社区的交调委上班。这是一间建在阜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大院里的活动板房,玻璃门上贴着职能调解范围,还留着他的手机号码。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12)

手机随时会响,他也随叫随到。

大年初一,别人家聚在一起和和美美,许学广却为了处理几起棘手的交通事故,在现场忙碌;中秋节前一天,许学广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9点半,一天调处了4起案件,赶回家时已是晩上10点……这样的“等待”,许学广的家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但终归岁月不饶人,家人总是放心不下他的身体。光是电动车,许学广这些年都骑坏了3辆,更何况他是已经上了年纪的人呢?

这样的担忧是有根据的。2018年的夏天,许学广骑着电瓶车前往交调委。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因为当事人已经提前赶到,许学广心里着急,不愿意让别人等太久,就没有减速,“唏当”一声,电瓶车突然发生了侧滑,人顷刻间被甩在了泥水里。许学广想立即站起来却没成功,只得缓了缓,才勉强站了起来。“幸亏戴了头盔,还能动,可能没什么大事。”虽然感觉身上酸痛,可许学广还是坚持赶往调解现场。当一身泥水的许学广出现在当事人面前时,当事人都惊呆了,“许老,你身上都流血了,俺们不调解了,换个时间。”许学广摆摆手示意无妨,坐下来给两边分析起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案子结了,伤口结的疤痕,也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左臂上。

都说“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句话放在许学广身上也是一样。如今许学广已近古稀之年,但是一忙碌起来,就忘了自己的年龄。最多的时候, 一年调解纠纷多达475起,一天一起,365天都不够分的。

现在交警队里有了快赔中心,简易案件能够很快处理,分流到许学广这里的都是些疑难案件。在他的办公桌上,卷宗垒得一摞一摞的,粗略数了数,从2020年8月到2021年2月,约有30多本,全都是重大交通事故,矛盾冲突很大。

新年刚过,许学广就马不停蹄地回归到岗位上,他想着这些家庭的年肯定过不好了,至少早日调解掉,心里有个安慰。可是,因为太忙太累了,许学广的身体亮起了“红灯”,本来就有高血压的他,即便是每天坚持吃药,血压还是下不去,严重的时候头晕得人都站不住:家人好说歹说,他才去了医院,医生让他住院观察,结果他不依,一番“讨价还价”,反倒说服了医生:“这人年纪大了,就像自行车,铃铛不响了,链子生锈了,都很正常,这工作对我来说跟吃药一样,都是给自行车上上油,又能跑一截了。”

医生拗不过他,同意先打几天的点滴试试看,不行就必须住院。这头答应好好的,那头交警队一个电话,许学广又出现在了调解现场。一卷卷调解档案、一张张现场照片、一摞摞荣誉证书,见证了许学广调解路上的付出。时间久了,很多人都会问他,不图名不图利,靠什么坚持到现在?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13)

许学广倒不觉得奇怪,他夹杂着当地方言,解释得简单纯粹:“这调解纠纷就像是人家身上长了虱子,你给他起掉了,他舒服了,你也舒服。”

那打算坚持多久?

许学广没有犹豫:“大概,一辈子吧。”

优秀调解员的真实案例,致敬榜样许学广(14)

来源:厅宣传教育处 阜阳市司法局

编辑:陶友慧 张倩

审核:欧元军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投稿专用邮箱sft700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