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但是如果用一个字来解释中华文化,只有是“道”字。

中华文化就是一个追求道的文化,几千年来我们文化的任务一直是要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政治、艺术更接近道。

道是什么不好说,按照老子的观点是这样解释道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认为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看不见摸不着,玄之又玄。不好讲,也更不好讲明白。

后来中华文化就逐渐演变出玄学,把文化神秘化,讲的高深莫测,听的一头雾水。

道最重要的是要用,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喜欢谈经论道的大有人在,但是仅仅是停留在讨论上,在实践中用的少。有很多人对道的用途很模糊。

我在视频里面讲国学首先是养生,要用养生思维来解读《论语》,很多人提出质疑,不以为然。

《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经典,他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晚期一部重要的杂家文集。虽然《吕氏春秋》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是集体创作的,但是《吕氏春秋》的作者也有得道的高人。我们从里面的许多章节都可以感觉到。

《吕氏春秋.贵生》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翻译: 所以说:道的主要作为是用来保全身体,剩余用来治理国家,渣滓用来治理天下。由此来看,帝王的功业是圣人闲暇之余的事情,并不是用以全身养生的方法。

这段话明确提出:

道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养生的。

中华文化的主流也是一个养生的文化,离开养生谈国学就是南辕北辙。

有的讲国学的认为自己讲的是国学,但是他对气功养生不相信,甚至认为气功养生都是骗人的。他自己更是没有练习过养生气功,这样的人不可能学习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他讲的国学也不是真正的国学,是伪国学。

古代很多的文学大师同时也是养生大师,比较著名的有苏东坡,苏东坡不仅是一个文化大师,也是一个养生大师,他编创了一套苏东坡养生诀很有名气。

知识可以从学习中得来,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 智慧从哪里来?

古人认为定能生慧。

只有深入学习过养生气功才能更理解什么是入定。

古人并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书籍,古人的智慧却是现在人望尘莫及的,很多古人的智慧现在人难以理解。古人的思想如果不是用养生的角度去理解,很多是解释不通的。

中华文化是一个追求道的文化,我们文化的经典也应该是比其他的书籍更接近道。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经典,那么孔子思想也应该是最接近道的思想。

《吕氏春秋》认为道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来养生,那么《论语》也完全可以从养生的角度去解释,甚至可以认为《论语》就是一部养生宝典。

《论语》在历史上被统治者当做统治工具,被曲解的内容很多。

我们现在对《论语》的解释大多仍然沿袭历代统治者的解释,和养生联系的很少,这样的解释和真实的孔子思想差距很大。

复兴传统文化,也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更接近道。

对《论语》的解释也应该从养生的角度出发,这是我们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吕氏春秋相传于哪个时期(吕氏春秋指出道)(1)

吕氏春秋相传于哪个时期(吕氏春秋指出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