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治疗(ECT)于1935年投入临床应用,历经一系列技术改良,针对多种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且总体安全性良好尽管如此,针对妊娠期女性患者使用ECT,医生仍常常犹豫不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孩子生化了孕妇有什么危险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生化了孕妇有什么危险吗(妊娠期电休克安全吗)

孩子生化了孕妇有什么危险吗

电休克治疗(ECT)于1935年投入临床应用,历经一系列技术改良,针对多种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且总体安全性良好。尽管如此,针对妊娠期女性患者使用ECT,医生仍常常犹豫不决。

一项发表于6月《Journal of ECT》的研究中,研究者针对8名接受ECT治疗的妊娠期心境障碍患者进行了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这些患者于美国阿肯色大学医疗中心(UAMS)接受了共计30次ECT治疗,平均每人3.75次,均采用右单侧电极放置,短脉冲,电量为800mA。研究者采集了这些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状况、精神科疾病、躯体状况、胎心计数(FHR)等信息,并评估了ECT的安全性及疗效。

研究个体的平均年龄为28.4岁,诊断包括单相抑郁及双相障碍,其中5人存在自杀观念。接受ECT治疗时,1名患者处于孕早期(前3个月),4人处于孕中期(中3个月),3人处于孕晚期(后3个月)。7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管道辅助通气。

异常情况

患者E,39岁,双相障碍 I 型混合发作,孕21又2/7周时接受了首次ECT治疗,中枢发作时间19秒;治疗后出现轻躁狂症状,后未再行ECT治疗。她的产科情况较为复杂,包括30周时的胎膜早破,最终于孕30又1/7周早产。E女士存在一些早产危险因素(如非裔美国人),但她的前5个孩子均非早产。

患者G,23岁,初产妇,罹患未特定的心境障碍,孕29周起接受了ECT治疗,共5次,孕36又3/7周自然早产,新生儿存在右足第5趾畸形,这一情况在ECT治疗前已通过超声检查获知。

患者H,29岁,罹患单相抑郁,既往有明确的2度传导阻滞病史,孕31又4/7周行ECT,治疗后出现无症状性心脏完全传导阻滞,单剂注射阿托品后转入ICU观察,状况平稳,离ICU时无任何不良转归。每天两次的FHR等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上述副作用被认为非电休克本身所致,而是继发于麻醉剂美索比妥。医生建议其接受精神科、心脏科及产科随访,但患者未遵医嘱,在他院分娩,新生儿状况不详。

其他患者未出现并发症。

疗效

8名患者中,6名患者在ECT治疗后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所有患者的自杀观念均消失。

讨论

本项研究并未发现一致性的ECT副作用;3例并发症中,2例与治疗前既已存在的异常有关。

回顾相关文献,ECT相关副作用包括胎儿一过性心律失常、母亲癫痫持续状态、血尿、早产、阴道出血、腹痛及胎盘早剥等;其中,胎儿一过性心律失常是报告最多的副作用。研究者建议,针对孕24周及以上患者使用ECT时应进行胎心监测,一旦出现持续的心动过缓,即采取基本的复苏措施。

现有文献中,仅有一例妊娠丢失与ECT治疗直接相关(继发于癫痫持续状态)。

早产是最为常见的ECT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为3.5%;另外,心境障碍本身即为早产的危险因素。阴道出血通常为自限性,无需紧急/急诊分娩,但存在阴道出血的患者应慎用ECT。前置胎盘、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在使用ECT时同样须谨慎。近期的两组病例研究描述了3种此前未被报告的并发症,包括死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胎儿室上速,但研究者认为上述三个事件并非与ECT直接相关。

ECT治疗后的一过性高血压也不鲜见,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10mmHg一般不会对妊娠产生负面影响。一旦血压持续不降或程度严重,则需加以干预。然而,妊娠期高血压并非ECT的绝对禁忌证。

癫痫患者也可以接受ECT治疗;甚至有证据显示,ECT可有效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先兆子痫是惊厥发作的高危因素,但ECT在此类患者中的治疗地位仍不明确。

针对其他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肌痛等,应采取保守治疗,考虑治疗手段的生殖安全性。建议观察一段时间、休息、合理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恶心同样是ECT的副作用,如有需要,止吐药或可一用。

结语

治疗妊娠期严重精神障碍,目标仍是基于现有治疗选择实现收益/成本的最大化。总体而言,ECT的妊娠安全性较为理想;若希望尽快消除母亲的精神症状,将其对胎儿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考虑使用ECT是合理的,尤其是当母亲存在自杀观念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