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0.15克。若尿蛋白定量超过0.15克,提示尿蛋白排出量过多,从侧面说明肾脏出现病变。尿蛋白是肾病的重要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越高,说明肾脏损害就越严重。一般医学上以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来衡量病情好转程度,那尿蛋白降到一克以内就说明安全了吗?

尿蛋白控制在多少不会肾衰竭(尿蛋白降到1g以内)(1)

尿蛋白降到一克以内就安全了吗?

尿蛋白低于1克,说明尿蛋白并不是很多,肾功能进展速度较慢,向肾衰竭发展的速度也比较慢。但并不代表着尿蛋白降到一克以内,病情就完全安全。尿蛋白越低,越能保护剩余肾小球,不过必须长期保持病情稳定,同时也要注意以下4点,这样才能阻止肾衰竭发生。

如何防止肾衰竭发生?

1、减轻炎症反应

尿蛋白降到1克以内并不等于肾功能无进展,也有可能是疾病发展速度慢,又或是高速发展。尤其是肾病综合症,如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膜性肾病,还有IgA肾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尿蛋白确实能降低,不过也有复发的可能性。不能擅自停止用药,还需进一步接受治疗,抑制肾脏中炎症反应。通过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不仅仅能反映尿蛋白流失水平,而且也能评估整体疾病发展,特别是肾小球受损情况。除了降低尿蛋白外,还要抑制炎症反应,缩短病程,保护剩余肾细胞。

尿蛋白控制在多少不会肾衰竭(尿蛋白降到1g以内)(2)

2、及时修复受损伤的肾脏

某种类型的肾病患者发生尿蛋白后,及早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就能控制,不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肾脏病理损伤问题。肾脏损伤程度影响肾病预后,有的患者只是上皮细胞或主细胞受到损伤,有的患者肾小球出现硬化和增生等。24小时尿蛋白水平不高并不能说明病理损伤轻,患者仍然继续观察病情,及时纠正肾脏病理损伤,促进受损细胞修复。

3、稳定各种指标

高血压和肾脏病相辅相成,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影响肾小球内动脉高压,加快向肾小球纤维化发展速度,造成肾功能硬化,进而破坏尿蛋白稳定。因此肾病患者除了关注尿蛋白外,也要控制好血压,只有保证血压稳定达标,才能为肾脏提供足够血液和氧气。

4、治疗基础病,防止突发因素

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以及狼疮性肾炎等患者都存在基础性疾病,所以应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这样才能稳定肾功能。另外,防止出现突发因素如受到感染、应激反应等。

尿蛋白控制在多少不会肾衰竭(尿蛋白降到1g以内)(3)

温馨提示

由此可见,肾病患者仅是控制尿蛋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关注多种指标。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降压药物如沙坦类或普利类,不仅仅降蛋白,而且也能保护肾脏,肾病患者尽量把血压控制到130/80毫汞柱以下,同时应采取少盐少脂饮食,积极控制体重。除此之外,应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检查,能及时了解病情发展情况。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明星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