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霖芳 9月23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深圳人民银行)获悉,2018年10月以来,该行推动辖内商业银行加入深圳市“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实现银行账户预约开户与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部门信息联动,截至2022年8月末,辖内34家银行、1,333个网点实现“一窗通”平台在线预约银行开户服务,为企业预约开户7.1万余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金融型支付企业和互联网支付企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型支付企业和互联网支付企业(深圳金融这十年)

金融型支付企业和互联网支付企业

南都讯 记者叶霖芳 9月23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深圳人民银行)获悉,2018年10月以来,该行推动辖内商业银行加入深圳市“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实现银行账户预约开户与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部门信息联动,截至2022年8月末,辖内34家银行、1,333个网点实现“一窗通”平台在线预约银行开户服务,为企业预约开户7.1万余户。

深圳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行践行支付为民理念,充分发挥支付结算工作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的作用,积极探索支付业务创新,推进支付行业扎实迈进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2020年以来,深圳各银行开通小额支付系统“绿色通道”,为大额防疫资金快速划转提供保障;调整大额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运行安排,支持金融机构在线办理现金支取、再贷款、再贴现等业务,保障紧急资金调拨、再贷款等政策实施。

截至目前,深圳市银行业机构通过绿色通道开立防疫相关账户109户,划转金额约35.3亿元。为基金会、医疗、慈善等1,269家机构开通绿色支付渠道,实施慈善类资金支付零费率政策。

自2021年9月30日降费政策全面落地以来,组织辖内77家银行、52家支付机构落实支付手续费“应降尽降”、“降费不降服务”政策。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辖内机构累计为666万个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2,233万个有经营行为的个人减费让利45亿元。

多项支付创新试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首批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投资结算便利化2021年7月26日,深圳正式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标志着银行账户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大湾区企业通过试点可集中统一管理人民币账户与外币账户资金,更加便利地开展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辖内开立本外币合一单位、个人银行结算账户3.4万户、45.6万户,累计资金收付折合人民币74.3亿元、2.4亿元。

开展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业务试点,满足香港居民消费支付需求。2019年3月,开展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立内地Ⅱ、Ⅲ类个人账户试点。香港居民足不出港即可开立内地银行结算账户,享受大湾区消费支付便利。试点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纳入惠港十六条政策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试点银行为香港居民开立账户18.5万户,移动支付交易近35亿元。

开展微信香港钱包项目试点,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使用移动支付服务。2018年10月,组织启动微信香港钱包跨境使用项目,支持在内地80余万商户使用,全面覆盖衣食住行领域。截至2022年8月末,近40万香港居民使用微信香港钱包在内地消费超985万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