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抗日前白庙村李贵海童年的回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1)

很多人都知道莘县大王寨镇有片林海,如今,它已蜕变为可游、可憩、可赏的“马西绿洲”。然而,很多人可能还并不知道,大王寨镇有个杨庄村,这里曾是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暨宋任穷居住处,就坐落在这个村里。

杨庄村有四条街,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就处于村里那条主街的正中位置。一条不算深的胡同,两边种满了十几棵槐树,胡同口竖起一块指示牌,上面清晰地标出四处红色景点——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宋任穷居住处、双拥广场、冀南区抗日根据地革命历史陈列馆。

走进这个胡同,如同走进了冀南区军民一心艰苦抗战的那段烽火岁月。

抗日前白庙村李贵海童年的回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2)

一首童谣 回望艰难岁月

“当年的杨庄村沙荒地多、杂树多、苇子多,村庄四周还有土围子,仅有东门和西门可以出入。”莘县党性教育服务中心展陈科负责人蒋芙蓉介绍。1941年冬,宋任穷第一次来到杨庄村,了解到这里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抗战形势非常有利于开展敌后抗日工作。次年,冀南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异常残酷,宋任穷带领队伍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下,靠着一股“咬牙精神”硬挺了过来,他带着队伍一路辗转进驻杨庄,将冀南区党委和军区司令部设在了村子里。

1943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莘县、朝北县合并为莘朝县,划归冀南区领导。随之,冀南区党委行署机关及军区司令部进驻杨庄一带,继续领导冀南区的抗日斗争。

1943年是冀南灾情最严重的一年,先是长达8个月的干旱,接着又是水灾、雹灾、虫灾和瘟疫,加上残酷的斗争环境,穷苦百姓身陷水深火热之中,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抗日前白庙村李贵海童年的回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3)

“宋司令的兵不好当,破袜子破鞋破军装,黑窝窝头小米汤,老萝卜咸菜辣椒酱,土枪土炮上战场,打一仗胜一仗,早晚把日本鬼子消灭光。”当时,杨庄一带有这样一首广为流传的童谣,是当年八路军生活艰难、英勇奋战的真实写照。

在日益恶劣的形势面前,冀南区党委一方面组织部队打击敌人保护群众,一方面带领全区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和借粮运动,并建立救灾委员会,发放贷款、调剂粮食、赈济灾民。

同时,为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冀南区党委积极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搞活金融市场,开办了冀南银行和鲁西银行,发行冀南票和鲁西票,并在杨庄一带开办了多个印刷所,有效促进了边区的物资交流,为保障军队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副牛套 意外化解险情

老照片、抗战地图、旧电话机、军用望远镜、破旧军衣、陈旧的桌椅、锈迹斑斑的武器……当一件件文物带着独有的历史气质被摆放在陈列馆的橱窗里,一个个久远的红色故事便慢慢为后人所熟知。

抗日前白庙村李贵海童年的回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4)

为了战胜严重的灾荒,冀南区党委号召机关和部队广泛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在宋任穷的带领下,干部战士和冀南人民不屈不挠、咬牙攻关,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没有食盐,就把盐碱地里的硝盐熬出来吃;没有牲口,就靠人力饿着肚子拉犁耕地。宋任穷等军区干部身先士卒,和群众一起拉犁种地,他因此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咬牙干部”。

抗日前白庙村李贵海童年的回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5)

冀南区抗日根据地革命历史陈列馆里摆放着一件特殊的物品,“这副看似平常的牛套,却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蒋芙蓉讲述了79年前那惊险的一幕。

1943年12月14日,日军突然逼近杨庄。情况紧急,宋任穷当即组织警卫人员掩护杨庄村抗日小学向村西撤离,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转移。面对日军,一位村民顺手将一副牛套挂在了宋任穷的背上,并对他说:“站在这儿干啥?还不赶快干活去。”就这样,宋任穷得以化险为夷。

在杨庄村,宋任穷等领导同志指挥部队先后攻克了南乐、大名、阳谷、广平等县城,收复了邱县、莘县、清平、内黄、濮阳、朝城、寿张七座县城。

1944年春,冀南区党委为贯彻延安整风精神,先后在莘县的杨庄、夏庄、杨村寺、滩里等村召开地委、县委领导同志会议,宋任穷就干部作风、民主民生斗争、发动群众等问题作了重要报告。1944年5月,冀鲁豫区和冀南区合并,两大平原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对敌斗争的强大合力。

回首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宋任穷曾经感慨地说,冀南平原作战依靠的是人民,人民的抗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两千万百姓就是两千万部队。

一种精神 根植红色沃土

抗日前白庙村李贵海童年的回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6)

莘县大王寨镇红色资源丰富,北有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南有开国上将宋任穷居住处和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

立秋刚过,一场秋雨给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清凉。杨庄村村民杨淑女站在胡同口望向夏家百年老宅中的那棵槐树,这座老宅便是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村里亲历过那段历史的老人已经不在了,但知道那段历史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这位年近七旬老人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却颇有深意,就在她说这话的时候,三名身穿校服的小学生正蹦跳着向胡同深处的陈列馆走去。

“通过不断挖掘杨庄村红色精神主题内涵,如今,这里已经形成红色景点集群,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成为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蒋芙蓉介绍,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不少机关、学校和基层党组织会在中共冀南区委员会旧址举办入队入团入党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共唱国歌等活动,强化红色记忆,增强教育活动仪式感。

抗日前白庙村李贵海童年的回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7)

杨庄村是聊城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在这块红色热土上,“咬牙干部”宋任穷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革命精神正世代相传,这种“红色基因”正变为杨庄村可持续发展的“红色力量”。杨庄村的党员干部、青年农民,正秉承老一辈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咬牙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