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青·小淹安化县有两个独特的地名:浮青和小淹原来都是乡镇名,现在浮青合并到了乐安镇,小淹还是一个镇名前者之“浮”读yáo;后者之“淹”读yuán不仅与普通话不同,与益阳话、安化话以及邻近的新化话,都不搭调怎么回事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谢谢教授讲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谢谢教授讲课(小方言大学问)

谢谢教授讲课

浮青·小淹

安化县有两个独特的地名:浮青和小淹。原来都是乡镇名,现在浮青合并到了乐安镇,小淹还是一个镇名。前者之“浮”读yáo;后者之“淹”读yuán。不仅与普通话不同,与益阳话、安化话以及邻近的新化话,都不搭调。怎么回事呢?

为此,我在网上与在大学教语言文字学的同学探讨。一时他们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其中一位教授给我指了一种思路:“方言中有的地名开始出现时,只是口头上流传,后来才补上相应的汉字。这补上的汉字或许就是地名的本字,或许是不相干的字。”难道,这“浮”和“淹”竟是不相干的字?

我问过浮青方面的人士,他们告诉我,浮青还有一个小地名叫浮门口,其“浮”也是读yáo。

“浮”在湘方言里基本上都读báo,读的是古音。浮邱山、打浮泅(游泳)之“浮”都是如此读。显然,浮青之“浮”是一个孤立的例子。这个音,完全可以写成姚、瑶、垚、峣等字,作为山区,这种地名很常见。因此,我不敢轻易断定它是“不相干的字”。我猜想它是古代某种小方言留下来的字。那里邻近老湘语区,保留了少量的古楚语。当年的这个小方言区既可能属于楚语的小分支,也可能属于古代的某个少数民族语言。只是后来这种小方言被旁边的语言同化了,而这个“浮”却坚守下来了,成了一个独特的读音。

小淹之“淹”,湘方言多读ηān,与安、按、晏、庵、鹌、眼、颜、雁等字同音(调有不同)。普通话an前没有声母和前有i(Y)的字在方言里多有读为ηan的,这是一般规律。而在安化“小淹”这个地名里,“淹”读为yuán,显然是在规律之外。不过,“淹”的独特性尚不如“浮”,它尚有一个普通话同音,方言里也同音的字“沿”为伴。湘人读沿、铅为yuán,是保留的中古音。那么,小淹之“淹”呢?专家认为“淹”读yuán不属于语音学规律内的中古音。那么,“淹”也极有可能与“浮”一样,是保留的小方言音。

众所周知,地名与姓氏是最有可能保存古音的。写到这里,笔者突然发现,“浮”与“淹”是一对反义词,也许它们曾经存在某种联系,只是因为缺乏文献的依据,无法将它们的联系完全打通。

六合连

益阳话有“凑起咯只六合连”,表示合力将一个事情凑成、做成,也指凑成一个班子、一个整体。“六合连”中的“连”就是连起来,好理解;关键在理解“六合”。

“六合”本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但在传统观念里,“六合”还有许多衍生含义。

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要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土,寅与亥合木,卯与戌合火,辰与酉合金,巳与申合水,午与未合土,称“十二地支六合”。

十二生肖属相,在判断人与人之间和谐程度的“六合”为: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龙与鸡为合,蛇与猴为合,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与之对应的是六冲:鼠与马相冲,牛与羊相冲,虎与猴相冲,兔与鸡相冲,龙与狗相冲,蛇与猪相冲。

《淮南子·时则训》:“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即对应的月份相合,谓“六合”。

武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又有眼、心、意、气、功、力六个方面的配合。还有以手、眼、身相合为外三合,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

“六合”作为中国的一种哲学概念,其核心为天下规律。知六合者知天下:合则相生,冲则相克;合则和谐,冲则不谐;合则相利,冲则不利……益阳话的“六合”能否成“连”,道理也在这里。

讲·说

讲和说都是发声说话,益阳人用“讲”多于“说”。“讲”还用为复音词“打讲”。

“讲”的繁体字为“講”,《说文》释之:“和解也。从言冓聲。古項切。”可知,讲的本义是讲和。后来讲的主要意思是对话、有对象的讲话。读音为“冓”。现在普通话注“冓”为gòu,其实它本来的读音就是现在益阳话的“讲(gaong)”。

说,《说文》释之:“释也。”说的本义是以言语使人明白。目前普通话注“说”是两个读音,一是最常见的shuō,二是用于“游说”之shuì。益阳话白读只有后一种读音,读如“血”。

有网友提出,益阳话读“血”的“说”是不是保留的“曰”的古音呢?笔者以为,应不是。《说文》:“曰,词也。”“曰”的本义指正式表达,措词。比如《论语》等书记录孔子的话,用“曰”或“云”,意谓它是经过整理的、讲究措词了的语录。

说与讲,无论普通话还是益阳话,用法都基本相同。但细较之,益阳话里还是有区别的。有“打讲”,没有“打说”。“打讲”意为交谈、聊天,一定有双方的互动,而“说”不一定。“打讲”还可以充扩为“打鸭讲”“打黑讲”“打别么子讲”等。还有“讲狠”“冇狠讲”一类的词。

“打讲”也叫“谈玄”“扯谈”。这是由魏晋南朝时的清谈玄学而来的。现在还将“扯谈”一词讲成“扯清水乱谈”。如说“我跟他冇得玄谈”,意谓两个人合不来或不想理他。有人将“谈玄”写成“弹弦”,写到弹棉花上去了,只取其声,没有明白其来历。

“打讲”还有一同义词“混(hùn)”。“混”有“吹嘘”的引申义,可组词“混狠”“混绿”“混黄绿”“混乱弹”等。

“讲经”一词并非讲解经典,而是指念经,诵读宗教的经典,引申指批评、念叨、数落。如“你的上班时间炒股,领导会讲经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