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有一部分考生是“裸考”的,即没有复习或偶尔翻翻书的人,甚至有的人连考什么,有什么样的题型都不知道这样的人可能会考上吗,如果肯定考不上,那么还来参加考试又是怎样的心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这些“裸考族”?“公考”到底该不该进行准备呢?水哥来分析一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说自己裸考的什么心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说自己裸考的什么心态
众所周知,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有一部分考生是“裸考”的,即没有复习或偶尔翻翻书的人,甚至有的人连考什么,有什么样的题型都不知道。这样的人可能会考上吗,如果肯定考不上,那么还来参加考试又是怎样的心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这些“裸考族”?“公考”到底该不该进行准备呢?水哥来分析一下。
"裸考”的三种心态
第一种:只是碰碰运气 并不注重结果
身边的人都在忙着考公务员,自己是不是也试一下呢?在当今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吸引了越来越多为找工作发愁的人,不少人的想法是:考上就算“瞎猫碰上死耗子”,考不上也没什么损失,再另觅出路罢了。在这样的心态下怎么能认真做好复习准备呢?
第二种:真心想考 可是又看不下去书
这种群体的人是最常见的,心血来潮是热情高涨,想象着该如何如何的安排复习计划,教材辅导资料买了一大堆,可是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没几天就看不下去了,静不下心来。
第三种人:国考难度太大只为练笔 目的在于省考
申论经验申论是一门以语言类为载体的考试,因为语言本身的灵活多变性,让我们感觉复习起来很困难,往往行测认真准备之后效果明显,但是申论却是原地踏步,在我身上就很明显,很长一段时间是丝毫不见有提高的。我复习中的感受大概是这样:起初摸不着头脑,认为申论复习短期不会见成效,就不花时间复习,靠临场发挥;后来觉得必须要有分数上的提高,就认真复习过,还听了大机构老师的讲解,听了感觉领悟颇大,但是轮到自己写的时候,还是很困难。后来我就在论坛上无意中关注了公务员考试吧:gwyksb微信,看了各路大神,前辈们的经验确实非常的有益处,让我们慢慢的改变了对这门考试的认知。
总的来说:1.申论不是考写作,写作能力对申论作答有影响,但不是最重要的,只占到20%甚至还少,但是我们太多同学把它当做是检验文字表达能力的考试。
2.申论其实没那么复杂,除了大纲上要求的能力之外,题本上就两样东西,一个是题干信息,一个是材料,申论的一切答案源于材料,这个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口号理论,更是指导我们作答的最权威目标。
我们其实可以思考下申论考试设置目的是什么:它是为政府选拔工作人员,是一个入门考试,政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是能够正确领会上级意图,二是能准确把握当前实际,需要的是能将二者统筹结合起来开展工作的人,那么我们申论考试如何测查以上这种能力,那就是能够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意图(领会上级意图),再就是能够深刻阅读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中的实际情况(工作中就是把握实际),以文字形式来体现出来即可。这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第一,题干很重要,是方向;第二,材料很重要,是依据。
3.申论并不需要我们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积累,有一些政治理论知识和素养很好,会开阔我们的思路,培养我们的分析思考能力,让我们看问题时候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但是这并不是申论测查的核心能力,后来有跟身边遴选上岸的小伙伴交流,遴选对政治理论素养考查非常明确。所以大家如果自己在为准备申论而疯狂的阅读背诵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评,范文,积累写作素材等等,那么你可能已经走偏了路,最起码方向不是非常正确。人民网评和范文怎么学,之前在微信上我已经有个详细的案例演示了。
申论复习阶段,我是这样总结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了解申论的基本知识。然后全面复习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对策提出、贯彻执行、大作文几大模块解题方法和技巧;
第二阶段:模块突破。(小题练习)按照模块来认真练习申论真题的小题部分,每个模块练习的时候注意控制时间,并且要书写在申论专用答题纸上,写完对照答案分析,要注重分析总结各类小题的答题方法,形成自己的作答思维;(一二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期间,要间断性的进行全套申论真题练习,按时作答整套真题,把精力主要放在大作文上,对照之前的大作文作答方法进行反复的研究分析,比如说:在标题、开头、过渡段、主体段、结尾哪个部分问题比较大,不会写。
第三阶段:全真演练。在考前选择4套以上最近的真题卷进行全真模拟,保持学习感觉。
注意以下几点:
1.申论在于精炼,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也必须有一定训练量,每一类题型逐个攻破,个人认为精做10套真题,写6篇大作文,就差不多了。
2.申论的阅读训练是关键,建议大家每天坚持训练一道以上小题,保持阅读思考练题的感觉。申论的阅读训练可以跟言语片段结合起来一起领悟。申论好的同学,言语片段不会差。我们经常关注行测的题目训练感觉,其实申论更需要保持练习感觉。
3. 大作文如何突破:
a.大作文并非是漫天的看范文或者是看人民网评,重在学习写作框架思维,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哪里不会补哪里。
b.结合材料反复琢磨大作文最佳立意角度和分论点是核心是关键,立意精准,分论点达标,分数就在二类文以上。
c.学会驾驭利用材料,大作文同样是以把握材料为基础。
d.准备自己的写作框架思维,而非写作逻辑思维才是本质,是灵魂。
学申论,最难的就是找一份权威答案,我们作答完申论之后都想对答案,找差距,补短板,但是时长发现往往一套试题,不同的机构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本来申论的小题客观性很强,但是为什么不同的机构答案要点都不一样?
我想,一方面,即使要点全部来源于材料,但是在材料理解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要点上会出现一些细小的偏差;
另一方面,我们网上搜索的答案,可以说是廉价的,很多都是在打广告,免费的也是最贵的,有时候甚至产生不良的引导,让申论复习走弯路。(复习一段时间的童鞋肯定对此深有体会。)这就给我们带来两个启示:
启示一:做完题目,可以寻找不同机构的答案,全面的去分析答题要点,分析各个机构答案的共性和亮点,以求要点齐备,逻辑清晰;
启示二:在考场上不要求全,注重时间和分数的平衡,鉴于字数和时间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你认为最重要的点答上去即可。
下面来说说小题的各个模块
1.归纳概括:常规概括题目比较简单,认真的去读题干,搞清楚题干到底是在问什么,比如“转型期青年人的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那么对象就是转型期青年人,材料中老年人以及其他对象就不要管,心理问题表现,那么材料中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心理问题产生的危害统统不是作答要点,为什么大家都是抄写材料,有的分辣么高有的很可怜了,关键是要抄对,这里我是跟大白申论公益课学的,当时确实有茅塞顿开感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下大白申论博客,他写了一些独到见地。归纳概括可是占了申论的大半壁江山,这个模块成功了,其他模块都成功了一大半。
2.对策提出:这种题型以归纳概括作为基础,一般情况下,先是要求对材料中的问题和原因加以提炼概括,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当题干中没有指出要写问题或者原因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尽量写出来,目的是踩中关键词。对策提出的时候要依据问题或者原因来提出,因为题干中有“针对性强”的要求,题干中的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命题老师反复斟酌过的。
3.综合分析:以归纳概括为基础,只不过把各种散落在材料中的问题(表现)、原因、危害、意义、对策等要素(提取这些要素就是归纳的过程),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把要点提取出来排布好(排布要素的过程就是逻辑分析)。这就是综合分析题目的本质所在。启示题不必多说,解词解语题观点题,是典型的归纳概括外加逻辑梳理。
这里我贴一道我仔细揣摩过的综合分析题目的答案,我们一起感受下:
如何理解“给定资料2”中“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主张存在着“伦理悖论”? 15分(严密、完整、简明,不超过200字。)
这句话是指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在物种和个体层面存在相互矛盾。这是因为:一方面物种层面:每一物种是生态链中重要一环,相互平衡,物种由个体组成,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伦理权利。另一方面,个体层面:生态系统中物种所履行生态功能是做食物,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上。因此,保护动物不等于保护每一个个体,但是动物也享有伦理权利:(1)不能乱杀滥捕;(2)不应遭受无谓或无度的痛苦。
有心提高的同学可以去找到2012年对应的这道题目,自己作答练习一下。除了第一句话中的“相互矛盾”一词是我自己写的外,其他的关键信息点都来自于材料,这就是根据材料来作答申论。我们具体分析下这个答案的逻辑组成,体会一下申论综合分析的“分析逻辑美”。
这句话是指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在物种和个体层面存在相互矛盾。(结合材料通俗谈下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物种层面:每一物种是生态链中重要一环,相互平衡,物种由个体组成(这一句话重点在阐述权利平等的原因),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伦理权利(这句话是“平等权利”的具体表现,表现在每一个个体上)。另一方面,个体层面:生态系统中物种所履行生态功能是做食物,(这里在阐述“伦理悖论的原因”)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上(“伦理悖论”的表现是个体必须作出牺牲)。因此,保护动物不等于保护每一个个体,但是动物也享有伦理权利(得出结论):(1)不能乱杀滥捕;(2)不应遭受无谓或无度的痛苦。(之前是解决怎么看,现在是怎么办)
总结一下作答思路:
谈完理解 分析原因、表现(表现也可以放在原因前面提出来,这个没关系) 观点、对策
大家可以仔细来做一下这道题目,然后再对照下我的作答逻辑思路,看看我们材料的本质规律是不是这样的,这道题我做了很多遍,最后才觉得把逻辑思路吃透。
4.贯彻执行:有一部分是“告别跟风,走向成熟”评论短文式综合分析题,只不过披着公文的外衣,格式要求不得不重视。另一部分就是讲话稿、导游讲解稿、宣传短文、调查问卷、宣传书、倡议书、经验介绍、编者按等题目,虽然逻辑上的形式变化较多,但是本质都是从材料发散逻辑,这个部分做多了总结多了无论题目形式怎么变化,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公考路上,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最后,祝大家能够一举成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