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1)

在《水浒传》中,关于林冲的误解特别多,有人说他软弱无能,有人说他出卖鲁智深,有人说他休妻是为了献给高衙内,还有人说他杀王伦是忘恩负义等。其实,这些都是对林冲的抹黑,因为作者多次表态,林冲是个好人。

比如林冲因为躲在山神庙里,避免了被火烧死的悲剧,作者说这是因为“天理昭彰,庇护善人义士”;林冲曾出钱出面帮助李小二,还资助李小二去投奔人;林冲发配到沧州大牢,作者也说“那满营内囚徒,亦得林冲救济”。林冲上梁山前,在朱贵的酒店中,还提笔写了一首诗,开头便是“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林冲杀死陆谦等人后,作者也在诗中说他“暗里有神扶”“瑰奇伟丈夫”等。

这些都能证明,作者逼下的林冲,根本不是出卖兄弟、献出妻子以及忘恩负义的恶人,他完全是个好人。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2)

央视水浒林娘子形象

不过,林冲也有看起来很“混蛋”的时候,他曾主动惹事打人,只为了能喝酒,被许多读者认为是“强盗行为”。

一、林冲的“强盗行为”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看守草料场时,因为陆谦、富安和差拨火烧草料场,要害死林冲。林冲一怒之下,杀了这三人。走投无路之下,林冲来到一处草屋(柴进庄客看守米仓的地方),想借火取暖,看到几个人在喝酒时,林冲也想喝点酒暖暖身子。但是这几位并不肯,于是林冲直接把人打跑,夺了酒喝。

林冲怒道:“这厮们好无道理!”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着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乱打,老庄家先走了;庄家们都动弹不得,被林冲赶打一顿,都走了。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3)

央视水浒林冲形象

很多读者认为,林冲想喝酒取暖的心情能理解,但是人家不给他就打人,这和强盗有何区别呢?是的,林冲这么做和强盗似乎并无两样。可问题是,林冲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本性如此还是有苦衷呢?

实际上,林冲之所以这么做,确实有苦衷,这并不是强盗行为。相反,当我们了解深层原因,就能理解林冲的做法。

二、林冲的三个奇怪点

如果我们仔细看这段话,其实可以发现,为了喝酒而打人的林冲非常奇怪,这种奇怪,主要是以下三点。

首先是动手打无辜之人。要知道,林冲并非恶人,他之前打过陆谦家,那是因为陆谦欺骗了他;他在草料场也杀了陆谦、富安和差拨,因为这三人想还是他,而且差点得手,林冲愤怒至极,所以才动手杀人。在之前,林冲从没有动手打过无辜之人,即便后来也没有,与杨志交手是因为被王伦所逼。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4)

央视水浒杨志形象

其次是自称“老爷”。林冲虽然是武将,但是出场就手执折扇,也会写诗,有儒雅的一面,他曾自称过“我”“林冲”“小弟”“小人”等,但是从没有自称过“老爷”,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自称,也是唯一一次。作为自称,“老爷”意思和今人自称“老子”一样,在水浒中一般是粗人所用,比如李逵、阮小七等,林冲也这么称呼,实在是很奇怪。

第三是喝醉酒。林冲喜欢喝酒,他和陆谦喝过酒,和鲁智深也喝过酒,和晁盖、宋江等人也喝过,但是他从没有喝醉过,这次是他第一次喝醉酒,从全书来看,这也是林冲唯一一次喝醉。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5)

央视水浒林冲和鲁智深

林冲为何会突然变得如此奇怪呢?其实我们看看林冲之前的经历,就会明白了。

三、林冲打人的深层原因

林冲从一出场,其实就非常不顺。

开始是妻子被高衙内调戏,后来陆谦背叛了他,还把林冲支走,为的就是方便高衙内调戏林娘子;再以后,林冲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结果刺配沧州;后来途经野猪林,林冲还差点被董超和薛霸打死,幸亏鲁智深救了他;在草料场,怒极的林冲杀了陆谦、富安和差拨,后面才上梁山。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6)

央视水浒陆谦形象

前面说过,林冲是个好人,而且他做人很本分,不会惹是生非。所以尽管遭遇这些不顺、不公,但林冲依旧忍了下来。

比如林娘子被调戏,林冲其实第一反应是打人,但是认出高衙内之后,林冲就下不去手了。毕竟林冲在高俅手下,高俅比林冲高很多级,高俅是正二品太尉,林冲只是个教头,品级很低,高俅要想弄死林冲,就跟捏死一只蚂蚁差不多。尽管林冲很不爽,但却不能打高衙内,所以他心里窝着气,原著也说“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林娘子第二次被调戏,是陆谦的诡计。林冲赶到陆谦家时,高衙内已经逃跑。尽管原著说“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但实际上,林冲的怒气还是没有发泄出来。所以,林冲后来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连续几天在陆谦家门口转悠,不过陆谦躲在了高俅家,林冲没能找到。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7)

央视水浒高俅形象

接着,林冲被高俅陷害,不但丢了官,自己也被刺配到沧州。为了不耽误妻子的青春前程,林冲又忍痛写了休书。在刺配路上和草料场,林冲又两次遇险,几乎小命不保。

最初,林冲妻子贤淑,家庭幸福;到后来,林冲家也没了,自己的前程也毁了,甚至连性命都差点搭了进去。可以说,林冲的人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换做一般人,恐怕早就崩溃了。

仔细看林冲的经历会发现,林冲其实一直憋着气,直到草料场,他杀了陆谦、富安和差拨,心里的怨气也没有发泄出来。因为罪魁祸首其实是高俅,林冲非常清楚这一点。但碍于身份和能力,林冲又不能手刃高俅,所以他心里其实非常难受。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8)

央视水浒柴进形象

杀了陆谦之后,林冲知道自己再也没有了回头路,但是他心中的怨气还没有发泄出来。而到柴进庄客看守米仓的地方,林冲当时别无所求,不过是烤烤火,喝点酒取暖罢了。然而,这样最基本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满足,可想而知林冲有多愤怒。

另外,庄客说的话也不客气。

林冲又道:“胡乱只回三两碗与小人挡寒。”老庄客道:“你那人休缠休缠。”林冲闻得酒香,越要吃,说道:“没奈何,回些罢。”众庄客道:“好意着你烘衣裳向火,便来要酒吃!去便去,不去时,将来吊在这里。”

不给酒也就罢了,居然要把林冲吊起来。林冲之前忍耐是因为对生活还有些许希望,但杀人之后,他对前程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到这一步,林冲心中积压很久的怨气终于发泄出来,所以他立刻动手打人,而且直接挑起火柴头往老庄客脸上打过去,还把火搅乱,把人都打走。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9)

央视水浒林冲

人都走了,林冲一边喝酒,一边自称“老爷”,想象着自己身世如此悲催,他喝酒不再节制,只想一醉忘却所有的烦恼。就这样,林冲慢慢喝掉了半瓮酒,不知不觉醉了。天地之大,还有林冲的容身之处吗?明天会怎么样?林冲已经想不到这些,他倒在山涧边,一醉不起。若非柴进的庄客前来寻找林冲报仇,并把林冲捉住,林冲恐怕要冻死了。

看过林冲的经历,体会到林冲的绝望,才能理解为何林冲会为了喝酒而打人。所以,林冲的所作所为,并非“强盗行为”,只是发泄心中积怨而已。当然,林冲动手打人不对,但我们要理解林冲的心情,读懂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四、鲁智深、武松的经历

积怨而喝酒打人,林冲不是个例,在108将中,至少还有两位和他一样,那就是鲁智深和武松。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10)

央视水浒鲁智深

鲁智深因为救金翠莲而打死郑屠,不得已在五台山出家。起初,鲁智深还没有胡作非为,但后来他偷偷下山喝酒了。当别人不肯卖酒给鲁智深时,鲁智深甚至也暴力打人、抢酒喝。

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匾担,只一脚,交裆踢着,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旋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大桶酒吃了一桶。

鲁智深“只一脚交裆踢着”,直接把人踢倒在地,如果他出脚再重一些,很可能直接踢死人。卖酒的人只是遵照主持长老的话不卖酒给和尚,鲁智深却直接打人抢酒,怎么看都不对,简直就是“强盗行为”。而且鲁智深喝醉之后,大闹五台山。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11)

央视水浒智真长老形象

鲁智深为何这么做?实际上也是发泄怨气。

想当初,鲁智深本是渭州府提辖,因为救人不得不出家做和尚。出家也就罢了,连喝酒这样最基本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可想而知鲁智深多憋屈!所以为了喝酒,他甚至出手打人,而且他也和林冲一样,很快就喝醉了。

除了鲁智深,武松也有相似经历。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12)

央视水浒武松形象

武松杀了张都监家后,夜行蜈蚣岭,后来在一家酒店里吃酒。因为想喝好酒,别人不给他,他还把孔亮打了一顿。在这里,武松也自称“老爷”,也喝醉了酒,也动手打人跟林冲和鲁智深的经历几乎一样。如此蛮横无理,岂不是“强盗行为”?

武松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心中怨气使然。武松本是都头,也是打虎英雄,可是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哥哥,他暴力报仇后,又被张都监陷害,落得个家破人亡,自己也不得不出家避祸。遭遇这样的经历,谁能心中没有怨气呢?而当他成为头陀时,一切都没了眷恋,所以才会发泄、抢酒、打人。

积怨、忍耐、发泄,好汉们连命运都是一样的。

林冲和鲁智深性格上有什么不同(林冲鲁智深和武松)(13)

央视水浒鲁智深、林冲和宋江

​然而,这些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正是当时的世道。最无奈的是,发泄也只是暂时的,发泄完之后,好汉们还要继续向现实低头。林冲醉酒后被庄客打一顿,不得去上梁山落草;鲁智深醉酒后,被长老训诫,继续做和尚,后来去大相国寺,又去夺二龙山落草;武松醉酒,连黄狗都赶不上,只能在小溪里滚,后来还是被孔亮兄弟打了一顿,然后去二龙山落草。

他们原本都有好的人生,最后却被逼得做出“强盗行为”,如此狼狈不堪的遭遇,在当时难道仅仅是林冲、鲁智深和武松三人吗?我想,这才是作者希望读者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水浒全传》(明代杨定见修订本,明代袁无涯刊行,一百二十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