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把山水游记写的如诗如画,其景其色,让人神迷心醉。他的游记不是静秘的,而是伴着天籁之音,在山水间神奇地灵动着。他还在山水美色中,注入了浓浓的情感,让人为之神往。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从描写手段上看,柳宗元山水游记,观察细微,体验深切,不但用笔精炼,语言清丽,还巧妙地运用多种文学手段。他笔下的山水﹑景物都写活了。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处处都充溢着诗情画意。

写山石的奇形怪状,说如牛马下山饮水,如熊罴争奔登山。写游鱼,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尓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树,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遂”。凄清、幽遂,其境静的让人骨寒。写山,他不直接写山之高峻,而是用周围山水景色来烘托它。

柳文记山水最奇崛,为文奇特突出,神奇绝妙。公元813左右,柳宗元再一次游览黄溪,回来后写了《游黄溪记》,最称奇文。黄溪的美丽在柳宗元的笔下是非同凡响的。

永州是最美的山水名州。永州治辖方圆百里之内,黄溪又是最美的溪谷村庄。在柳宗元看来,这一条风光无限的溪谷简直就是山水中的山水、风景中的风景。那山体的巍峨,那树披的茂密,那泉水的清澈,那鹅卵石的圆硕,那水中游鱼的怡然自乐,那默立石上的苍鹰的肃穆,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越往里走,风景越美。简直就是一条如诗似画的风景长廊。

柳宗元以最优美的文字,为他的永州山水游记画上完美的句号。《游黄溪记》是《永州八记》之外的第九记,是真正的压卷之作。他以一系列经典游记小品,开创了一门崭新的文学体裁。

柳宗元八记原文(柳宗元19.完成史学名篇永州九记)(1)

北面至晋地,西面到邻州,东抵达吴地,南濒临楚越交界之地,在永州周边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山清水秀之州可以以百来计算,其中永州风景最美。在永州治所的百里之内,北至浯溪,西至湘江的源头,南至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山川秀美的村庄又有上百个,其中黄溪的风景最优美。

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站立的高墙,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

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潭下散落着许多平整的大石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

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黄神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有资料记载:“黄神姓王,是汉末王莽的同宗。”王莽死后,王神改姓黄,逃到这里,选择这个险峻的山沟隐居下来。起初王莽曾经说过:“我本是黄帝与虞舜的后裔啊!”所以把曾是汉平帝皇后的自己的女儿封作黄皇室主。黄与王语音相近,而且又有王莽自谓黄帝后裔的事实作为根据,所以传言的人愈发相信其真实性。

黄神定居这里以后,百姓认为他能给黄溪居民以太平,都安心地居庄下来。黄神死后,百姓不仅祭祀他,还为他修建祠堂。后来祠堂逐渐迁移到百姓聚居的地方,现在祠堂在山北的溪水边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我出游归来为他写下这篇文章,供以后喜欢游历的人参考。

柳宗元八记原文(柳宗元19.完成史学名篇永州九记)(2)

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从溪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这些都是永州幽深美丽奇异的地方。

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读音就像衣褐的“褐”。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其中重叠江河里边的岛屿、小溪、有的地方水深,成为清澈的潭,有的地方水浅,露出小块的地,成为浅渚,两者还夹杂着水在那里曲折地流。深潭的水面平,呈深黑色,冲击石头的水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又豁然开朗,变得宽阔无边。

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绿色的草丛,一年四季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

常常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翻动着轻柔的众草,使红花和绿叶在纷乱中像吃惊似的,香气浓郁;冲起波涛旋着水涡,从溪谷流进流出,摇动着繁密的花草,随着季节而变换。风景大多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完。

永州没有人过来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柳宗元八记原文(柳宗元19.完成史学名篇永州九记)(3)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永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柳宗元八记原文(柳宗元19.完成史学名篇永州九记)(4)

游览、整修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到这里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柳宗元八记原文(柳宗元19.完成史学名篇永州九记)(5)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人生中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关注下一集:饮酒、读书、思好友!明天见。

有时,不是因为看见成功才坚持,而是只有坚持才能看见成功。任何一份微小的努力,只要坚持365天,都会带来质的飞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那些你暗自努力的时光,终会照亮你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