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我国古代难得的集写诗、论诗而又不忘立命苍生的传奇人物,他的作品超越了所处的大唐时代,为后人所景仰和摹学,《长恨歌》和《琵琶行》更是扬名海内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靓丽风景线。

白居易名诗20首江南好(朴实无华的送别诗)(1)

白居易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也是有其深度气质的,就连朋友之间一场普普通通的离别,他也在平凡之中汲取精华,用简约的二十个字,道破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友情真谛。这首诗名曰《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南浦( pǔ ),本义是指南面的水边,诗人常常用它代称送别之地。比较早见的诗文中,屈原《楚辞·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然而,真正使“南浦”这个词广而用之的是南北朝时期梁朝诗人江淹,他的《别赋》可谓是千古名篇:“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白居易名诗20首江南好(朴实无华的送别诗)(2)

白居易也是在学习中,对其得以更好的化用。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两句不仅点出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朋友即将离开,又恰逢秋风萧瑟,树叶飘零,离愁未尽,面对此情此景,焉能不倍增离情别绪呢?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富有动感,回肠之伤凸显。

叠字手法的运用,在古诗词多为常见,具有语音和谐、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意境生动的作用。

白居易名诗20首江南好(朴实无华的送别诗)(3)

“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诗人内心的“凄凄”,所以才格外感觉出了秋风之“袅袅”。尤其是“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更是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叠字”用法,比如说有一幅对联很有味道: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这是人们夸赞居住环境的美丽和舒心。

我们言归正传,再来欣赏诗歌的最后两句。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

白居易名诗20首江南好(朴实无华的送别诗)(4)

分手后,朋友虽已登舟而去,但还是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朋友心中有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这个“看”字,我们仿佛看到白居易诗中的那位朋友形象,挪不动的脚步,愁而悲的面容,更有闪动的泪花随着秋风,洒落舟下。朋友的每“一看”,自然会引起送行人的“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时诗人还是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祝愿,只管走,莫回头,情意不会断,万般藏心头。

白居易名诗20首江南好(朴实无华的送别诗)(5)

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的好诗好词举不胜数,可是白居易的这首《南浦别》却是少有的上乘佳作。笔者认为,它朴实无华,天然至纯,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不加任何修饰,有巫山神女之美,又如同闭眼默听了一曲刘德华的《忘情水》,而心底却举起了与朋友畅心豪饮的酒杯。

这时,笔者忽然想起明朝诗人郑之升《留别》中的一句: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

人世间的分分离离,犹如上天的阴晴和明月的圆缺,谁也不可阻断,谁也不可过多的留恋。白居易也有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春不走,哪有秋的丰盛;秋不种,哪有夏的繁荣。

哪怕“无人为唱”,哪怕“惟有青山”,我们也要来一段“埋骨何须桑梓地”的特立独行!

来吧,好去莫回头!

文|鹤鸣甘棠,图|网络采集。

,